據鳳凰國際iMarkets報導,北京時間1月19日凌晨,馬雲在達沃斯論壇特別對話環節接受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採訪。這也是達沃斯論壇人氣最為火爆的一場對話,會場外擠滿了沒有拿到票的聽眾,而媒體記者乾脆在門口用手機開始直播。所有人都想從馬雲這裡知道,即將上任的川普對於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將有何種舉措,而馬雲的阿里巴巴將在美國和中國這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貿易往來中扮演什麼角色。
對話即聚焦於此,索爾金從馬雲與川普的會面內容問起,談論內容延展至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的全球化前景。馬雲表達了對全球化的堅定支持,同時他表示,全球化需要向更加普惠的方向發展,即升級現有為跨國巨頭服務的國際貿易規則,更好的支持全球2000萬家中小企業的進入國際貿易、分享全球化紅利。而這也是馬雲所倡議的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臺)的根本目的。
馬雲表示,自己對未來十年中國和世界的重大變化感到興奮。對中國和世界而言都將是個巨大的轉變。
在對話的最後還發生了有趣的一幕,馬雲這位在去年創造了超過3萬億銷售額,管理超過4萬人、業務遍及全球的企業家在回答提問時表達了對加勒比海岸的陽光和沙灘的嚮往,他說:我來世界走一遭,並不僅僅為了工作。
馬雲(右)紐約時報記者索爾金(左)
本次對話環節共持續30分鐘,全程英語,以下為對話實錄(翻譯來自鳳凰國際iMarkets):
索爾金:我們會進行問答環節,並且談談阿里巴巴、中國、川普和美國、全球化與貿易等話題,再次歡迎馬雲先生!
索爾金:你剛剛到訪了川普大廈,與侯任總統唐納德川普會面,可否介紹一下這次會面?
馬雲:這次會面富有成效,比我預期好得多。
索爾金:你有什麼預期?
馬雲:我和大家一樣也聽說了很多、看到了很多關於他的新聞。進去之後,感到他心態開放且樂於傾聽我的看法。我對於談話的成果非常高興,他主動提出要送我下樓,我想他對此次會面的成果應該也非常高興。
索爾金:其實是你打給他、還是他打給你,這次會面是如何促成的?
馬雲:這也是我問自己的問題。有一天,有人問我你想不想與侯任總統見面,我說真的嗎,我還沒準備好,我不知道要談些什麼。過了幾天,又收到了幾次,有個朋友發郵件給我問同一件事,我想了想也許我應該去談一談,至少川普可能會對我說的東西感到高興,所以我就去了。我們討論了中小企、農產品、中美貿易,特別是聚焦讓美國企業通過我們的網絡面向亞洲銷售,而這將為他們創造大量的就業。
【鳳凰國際iMarkets評論:馬雲的回答很巧妙,沒有直接說出來答案,他和川普無論是誰先找的誰,說出來可能都會令對方尷尬。不過馬雲也沒有迴避這個問題,直到最後含蓄說出來了也讓人腦筋不得不多轉兩個彎。
此前外界猜測,促成馬雲與川普會談的人可能有兩位,並且都是阿里巴巴的董事。
第一個是阿里巴巴的投資人、董事會董事孫正義。在馬雲和川普會談前,孫正義已經與川普進行過會面。
第二個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兼總裁,主管國際業務的邁克·埃文斯(J. Michael Evans)。邁克·埃文斯是個中國通,也是華爾街上的傳奇人物之一。在馬雲和川普的會面中,此人頻繁出現在媒體鏡頭中。】
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兼總裁邁克·埃文斯(J. Michael Evans),此人多次出現在馬雲與川普會面時的媒體鏡頭中
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兼總裁邁克·埃文斯(J. Michael Evans),此人多次出現在馬雲與川普會面時的媒體鏡頭中
索爾金:你承諾未來五年為美國創造100萬個職位,不是阿里巴巴直接僱傭?
馬雲:不是我們僱傭,阿里巴巴有4.5萬名員工,我們沒辦法請100萬人,我無法想像我們可以管理100萬人。
索爾金:請談談你如何看中美關係,如何評論川普之前對於中國操縱貨幣的言論?你們在會面中談到這些了嗎?
馬雲:首先在美國言論自由,他可以說任何他想說的,我尊重而且也理解。但我也有自己的觀點,我們不會辯論中美貿易、操縱這些,但我們達成了一些共識:中小企、開發中西部,幫助當地農民和中小企出口至中國。我們不會談美國的就業職位流失到墨西哥、中國等等。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嗎?
首先,30年前當我剛剛大學畢業時,我們聽說的是美國的美好戰略,將製造就業外包給墨西哥、中國,把服務業外包給印度。有本書叫做《世界是平的》,作者是託馬斯·弗裡德曼。我覺得這是完美戰略,美國說只想控制智慧財產權、科技、品牌,而將較低層次的工作交給世界其他地方,這是偉大的戰略。
第二,美國的國際公司通過全球化賺了數以百萬計美元,美國100強企業令人驚嘆。我剛剛大學畢業時,當時想買摩託羅拉的BB機,售價是250美元,我的工資只有每月10美元,而製造BB機的成本僅僅8美元。過去30年,微軟、思科、IBM這些公司賺的錢數以千萬美元計,比中國四大行賺的錢加起來都多,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等加起來都多,他們的市值在過去30年增長了超過100%。那麼賺來的錢都去哪了呢?作為商人我很關心資產負債表,關心錢由何而來、去往何處。過去30年,美國在13場戰爭中花費了14.2萬億美元,如果這些資金有一部分用於投資基建、幫助白領和藍領呢?無論你們的戰略有多好,你們應該為民眾而投資。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機會上哈佛,像我就不行,我們應該為那些無力上學的人們投入資金。另外令我好奇的是,我年輕時聽說的是美國有福特、波音等大型製造企業,而過去20年聽到的都是矽谷和華爾街,資金流向了華爾街。然後,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了,損失了19.2萬億美元,這是一筆巨資,洗劫了白領、毀滅了全球3400萬就業。如果這些錢不是流向華爾街,而是投資了中西部、開發那裡的產業,則會帶來很大的改變。不是其他國家偷了你們的就業機會,這是你們的戰略,是你們沒有合理思考、分配資金。這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