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歡迎你來玩,這是一個:口紅試色裡最喜歡寫穿搭的,寫穿搭裡最努力做菜的,做菜裡最不捨得放棄寫遊記的一位生活服務類博主~殼同學的私人公眾號
寫在前面:
想寫北京遊記很久了,信仔說,北京這麼大你怎麼可能寫的好,還不如寫其中你很喜歡的點,旁人不寫的,才會有區別。做公眾號眨眼也有一年了,早該戒掉動不動就想鴻篇巨製寫寫寫的衝動,遊記只選了幾個part都是京城裡我很愛去的地方:
頤和安縵 | 清華園 | 簋街花家怡園 | 景山、北海和三裡屯
灰色的部分沒有這篇這么正經,下一篇再寫
為了趕飛機我們倆六點半就起床了,可是九點鐘時,飛機還停在魔都的地面,我和信仔隨手錄了一個出發的小視頻發了個微博,然後在機艙裡聊天,他最近負責的一個地產項目在做「中國院子」和「北京院子」,還拿圖片給我看,說你看中式的院子可以做的這麼好,雍容大氣不俗,不像有些中式房子看著特別慘澹,晚上住進去要慎得慌。我說那當然呀,也不看設計師是誰。
到帝都後一邊感嘆著北京院子我們連其中一個庭院都買不起,只能瞻仰,一時就到了頤和園外,這裡有一排別墅,可以算是全中國最私密奢華的別墅,而這裡的我們不僅買不起,因為脖子不夠長連瞻仰都未必瞻的起。別墅旁自帶光環的建築是我們國家最高貴的高等學府,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在Party School讀完書能像逛自家園子一樣逛頤和園,逛完了再回一旁的別墅就寢,我們不由感慨不愧是領導人,他們真的會選地方。
從這個角度可以遠眺西邊的玉泉山
有部電影叫頤和園,婁燁拍的,我們都沒看過。據說展現了當時青年不循舊制,開放前衛的思想,信仔記岔了非說電影名字叫圓明園。他記錯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位老太婆懷念三十年前在她的眼前被焚毀的圓明園,她渴望再造一個人間樂園,於是大筆一揮,頤和園就是六千萬白銀的即興之作。
雖然知道是皇家園林一定有許多的珍寶,但畢竟連文華殿和武英殿裡的藏品,在存放到故宮博物院之前許多都已經流離失所,所以我們一圈圈走馬觀花的看下來,還是不斷被藏品刷新認知忍不住驚嘆。字畫、玉、瓷、銅器,古籍琺瑯鐘錶,絲竹樂器,根雕雜項,門類幾乎涵蓋了中國文物裡的所有門類。大概是風光過於奪人眼目,我們倆之前都來過頤和園,但是都沒留意到它們。
信仔看字畫的眼力見比我好很多,能遠遠在一片書畫間看到劉墉的字,但看其他的品味就不太行,逛到最後,他總是盯著清代第一輛汽車,和那些彩瓷花彩瓷娃娃,彩瓷娃娃大概是洋人握著大清朝工匠的手藝做的,不中也不西,還沒有明代一隻漱口碗好看。
但當他看著這隻羊表示喜愛之情的時候,我覺得他的審美還是有救的。
原本我們在行程裡是有故宮的,如果只是想要度假,舒散閒適的玩幾天北京,頤和園確實更適合。故宮每一處殿、門都有它專屬的用途,充滿儀式感。西方建築喜歡以高聳讓人感到崇高和震懾,走進哥德式的教堂,昏暗中天光傾瀉驚心動魄,仿佛上帝不遠。東方建築則一字展開貼近地面,一進故宮,讓人感到寧靜和如面向大海一樣的壯闊。
頤和園的尺度就要親切許多,它是遊樂的放鬆的,庭院小巧迴廊宜人,萬壽山下的迴廊畫滿了千幅小畫,就像我們小時候在家裡貼滿喜歡的電影海報一樣;德和園的戲臺建的精巧喜人,旁邊迴廊裡,在兩個朱色柱子間是慈禧賞給大臣聽戲的廂座,本身也成了景致,恍惚能聽見鐘鼓絲樂。
北京的天比上海藍的太多了,以至於隨意出現什麼形狀的雲彩,在頤和園的景致裡都如神來之筆。去的時候是暑氣還不盛的六月,冒著絲汗終於登上萬壽山佛香閣,信仔牽著我站在身前,過來一陣風,眼前飄來康熙爺為他在頤和園裡最愛的景致題的四個字,煙波致爽。
有人說,如果是酒店迷,全世界的酒店都可以不去,也一定要去世界各地的安縵。
插播一個一小時前逛頤和園時的事,我學會了什麼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昆明湖橋前一個小鋪子,有我特想喝的京城的酸奶。於是一路重複了估計有一百八十遍,自說自話的嚷嚷:信仔要給我買小酸奶喝喔! 他哭笑不得,嫌我麻煩,因為他是特別怕被餓著的人,一心要趕著逛完園子,儘快到安縵吃午飯,就是不肯折返去買給我喝。嚷到第一百八十一遍,他終於主動把我拎到鋪子前,拿了一瓶酸奶給我說:趕緊的喝完。為這芝麻大的勝利,我得意了一天。
誰知道回來上海後,信仔居然學會了這招,在亞馬遜上他看中了一個琥珀柄的剃鬚刀,括號我覺得一百塊以上的剃刀都好貴。於是他每天嚷嚷,你什麼時候送我一隻琥珀柄的剃鬚刀呀,琥珀柄的剃鬚刀呀,剃鬚刀呀,什麼時候呀。眼睛裡還故意天真要賣萌給我。我說,不如我買個12塊的天藝牌老式理髮剃刀送給你。
他嚷嚷了近一個月,這幾天終於不再嚷嚷了,
昨天早上摸著自己的臉頰說,噢,琥珀柄的剃鬚刀真好用。
我回想了一下價格,很後悔為什麼不讓他當時把昆明湖旁整間鋪子的酸奶都買下來給我。
喝完酸奶很快就餓了,比起隔壁頤和園的熙熙攘攘,安縵和它的中餐廳在竹林裡顯得特別寧靜,從正門到餐廳要經過這個入口,牆上掛著幅慈禧老佛爺的舊照,底下挑著枚紅燈籠。
我們吃的是安縵館,粵菜為主,以及一些御前菜式。酒店另外還有懷石料理和綠盎扒房,可以吃日式或西餐。午飯點的一份客家鳳爪,一份木耳菌菇番茄湯,杏鮑菇牛肉,和忘了叫什麼名字的豆腐。老實說豆腐還不錯,木耳菌菇番茄湯,我回來後學做了一份,作為家常菜倒是爽口別致,其他的菜口味並不超預期,但食材口感比較天然,沒什麼過度加工的風味,就像安縵本身一樣。
室內和室外都沒有過度裝飾,但安縵作為酒店之前本身就是頤和園的一部分,也不需要什麼過度裝飾,出門不經意就是一幅"御膳"這樣的牌匾,頓時連自己的身形都不敢太懶散懈怠。
客房散落在幾處不同的院落裡,私密性很好。我和信仔的小夥伴一行人在花家怡園吃飯時,YL兄在說只要包下六間客房,就可以在安縵辦一場婚禮。
雖然六間客房的費用沒上六位數,但根據我們倆在中餐廳平淡的吃法,婚宴就算規模不大,開支也不可能小,YL兄和其他幾位哥們都起鬨說,再交一次份子錢,讓信仔今天就在北京再辦一場婚禮,前提是要吃住都這裡。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可以讓他一個人辦婚禮,我和那幾位哥們一起做賓客,把他打扮好放在臺上,我們負責專心吃。
頤和安縵很多地方都美的像電影,因為和隔壁園子不同,人足夠少,足夠寧靜,能聽到柳樹婆娑,鳥雀嘰喳。
前面的池塘旁和這裡的院子都是吃甜點下午茶的地方,放在一百多年前,能在這些合歡花樹下,悠閒的曬太陽吃點心,怎麼也該是個貝子或者貝勒吧。
老實說我真的很羨慕生活在北京的同學,雖然大家都鮮有機會住在頤和園那排極其顯貴隱秘的別墅中,但是想逛個皇家園林,看點絕世珍品,一出門奔著頤和園就有,想有個寧和悠遠的下午,隔壁就是安縵,裡面每一幀都美的像絕句,敲每一扇門,都好像隨時可以敲開上一個世紀中國王朝的大門。就算你不想去,但可貴的是你有隨時選擇去還是不去的權利。除了要呼吸那口風味濃厚的空氣,生活在北京真是全世界最好的事。
2017.7.23晚 阿殼_
寫遊記的文風和寫搭配寫口紅不太一樣,
不知道你們看得習慣嘛,歡迎留言告訴我: )
大夏天裡希望你們都能感受到煙波致爽
放一張下一篇的局部預告:信仔騎單車帶我逛他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