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十年!
身處在影視工業爆炸的「大片時代」,很多觀眾可能會在某一時刻,突然對投資上億堆滿特效的熒幕發呆走神,感到疲厭——
因為身為影迷的我們始終懷帶著一種
「迷影情結」
試圖見賞有靈魂的故事,觸尋電影的本質形式
喜歡膠片電影是迷影者的一大特徵
而在今年,一部全員素人,總投資18萬人民幣(300萬日元)的島國「喪屍喜劇」,讓觀眾再次領略純電影式的巧技與魅力。
爛番茄100%的好評認證 豆瓣8.8的高評
作為一部「粗糙猶如AV畫質」的非典型喪屍片,
它註定不具備假大空的世界觀與特效泛濫的屍海戰術。
然而,以一夥野雞劇組拍攝喪屍短片期間所發生的驚險鬧劇為主線的本片故事,劇透了不少拍片技法與片場糗事。
比如:
我們常見的角色砍殺噴血鏡頭,實則是道具師吹管擠壓的技術活哩!
比如:
面臨現場直播戲份的腹瀉演員,利用候場時間一邊拉稀,一邊上妝,被導演罵到委屈的掉眼淚,太傷自尊了!
而解構行業與電影的同時,這部「雞飛狗跳」充滿惡搞精神的走心故事,勵志又勵情——
《攝影機不要停!》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
第一幕:爛片之謎
「雅賣蝶」……
全片開場,浮誇的女演員用以這句「女優口頭禪」可謂先聲奪人,鏡頭拉遠,觀眾一秒可知她的險情與喪屍片的類型。
然而,隨著一聲喊卡的NG,觀眾又迅速明白此乃「戲中戲」的屬性,暴君式的導演怒罵女演員演技做作,並痛扇頂撞開脫的男演員。
爭吵之後,安撫兩位演員情緒的場務大姐,閒話起了「聽說咱們的片場,以前真的搞出過喪屍詛咒哩!」
隨口一句簡單粗暴的鋪墊,結果說來就來,真的被喪屍襲擊咬斷手臂的場務小哥,入鏡呼救,劇組成員頓時驚慌逃命。
而見此情形的導演感嘆「這才是我想要的表演狀態」——
顯然,為藝術瘋魔了的他,無視生死險情,並逼迫攝影師「死也得給我拍下來,攝影機不要停」點題了片名。
接下來的劇情發展,省略來講就是攝影師跟拍視角下的大逃殺,劇組成員逐一遇害。
直至,女演員開掛暴走斬殺喪屍,殺紅眼的她順帶把魔障的導演也給剁了。
最終,身為唯一倖存者的女演員邁入「血咒」符號,而正當觀眾參想詭異劇情時,屏幕卻浮現出象徵結局的演員表。
可見這根本不是一個「拍喪屍片期間遭遇真喪屍」的故事,它頂多算是一個「偽紀錄片」式的恐怖片。
於是,一臉懵逼的觀眾不禁吐槽,就這破劇情也敢叫神作???
可一看進度條,不對啊,這才過去30分鐘啊,後面咋還有一個多小時呢???
再仔細回想,臥槽,剛剛這是30分鐘中間根本沒停!而是沒有剪輯點的「一鏡到底」啊!
攝影跟拍,演員走位簡直太騷了,牛X啊!
真*攝影機不要停!
第二幕:草臺班子
與其膜拜它的牛X「長鏡頭」,不如讚嘆它玩飛了的敘事結構。
敘事線回到一個月前,電視臺拿著這個爛劇本找來十八線導演籌拍建組,並明確提出兩點技術要求:
第一,現場直播,第二,一鏡到底。
呵呵,相信任何有點認知概念的觀眾都能明白,這TM得多難實現,而這要求從業內片方口中提出,就更顯得諷刺好笑。
生活所迫,養家餬口導演只能知難而上——
他的女兒,試圖子承父業但眼高手低,弄丟他委託圈內朋友安排的工作。
她的妻子,閒散在家整天看電視機消遣,最近在線學起一套女子防狼術。
其實,對妻女看似閒筆的刻畫,都是對劇情至關重要的包袱鋪墊。
包括在劇本討論階段,在多位演員身上同步埋設的特質笑料——
比如:
飾演男女主角的演員以偶像身份為由,脅迫導演各種刪戲改戲,哭戲要用眼藥水,道具血不能噴在肩部以上
而飾演喪屍的兩位龍套演員,一個是喝酒如喝水的酒鬼,一個是只能喝軟水,否則必拉稀的光頭。
以及,飾演劇務大姐的演員帶著哺乳期的嬰兒進組,孩子都哄不過來,心思根本不在演戲上。
總之,心力交瘁壓力爆棚的導演,協調這個草臺班子預演彩排,迎接直播日……
第三幕:雞飛狗跳
如果把第一幕故事視為導演成片,那麼接下來的劇情可謂就是幕後花絮。
玩完敘事結構,影片又來視角轉換——
劇情進入聚焦到直播日當天的片場,讓看這部喪屍爛片的觀眾再來好好見賞一下它究竟是咋拍出來的!
而之前在演員身上的埋梗逐一引爆笑料——
首當其衝的就是飾演男女主角的演員,憋屈已久的導演借戲發揮(他在短片中也扮演導演)在直播中,痛批女演員演技爛到家,咆哮指手畫腳的男演員。
懵逼的他們被當場嚇哭,卻被片方領導認為演技逼真有爆發力。
飾演喪屍的酒鬼當天醉到需要導演支撐上戲,卻反倒更貼合喪屍狀態。
飾演喪屍2號的光頭誤喝飲料當場腹瀉不止,一邊室外排洩一邊接受補妝,委屈到不行。
最搞笑的是,飾演場務大姐的辣媽中途跑路,導演的妻子只能臨時頂替。
而身為一名「人來瘋」入戲太深的她,手持鐵斧追著喪屍演員滿場逃殺。
加之,鋪墊她在電視節目中習得的防狼脫身術,更加所向披靡,幸虧眾人合力將她制服才未將直播片場變成命案現場。
相比之下,道具組的成員靠譜給力,噴血漿,斷頭道具屍……各種與演員攝像的無縫配合,不失為觀眾解構行業手藝。
而真正升華故事主題與擦臉角色人物弧光的戲份:
當原本用於俯拍最後一幕女演員置身血咒符號的攝影架損壞時,與導演父親誤解重重的女兒急中生智從「父女兒時親密合影中」找到補救靈感。
這就是《攝影機不要停》前前後後,臺前幕後的故事。
而在這場限定一鏡到底,期間狀況百出的直播鬧劇之中,憑藉全員被激發出來的合作力與信念感,達成任務的同時令導演父女和解,令青年男女演員開悟。
文末再次強調,作為一部全員素人,投資僅18萬人民幣的獨立電影,它的問世,足矣讓那些生產空洞爛片的從業者感到汗顏,
這是一部有誠意,有創意,有靈魂的電影,它是獻給影迷的賀禮,也是啟發導演的課堂。
或者說,它同樣鼓勵著有才思有行動力的影迷堅持實踐自己的電影夢想。
PS:本片已確認引進內地院線,受版權保護,望觀眾屆時走入影院觀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