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讓世界影迷看中國電影的導演第一人

2020-12-22 騰訊網

國師的電影《影》上映後毀譽參半,不過票房是肯定沒問題的,絕不會賠本。從《英雄》起,張藝謀導演的古裝片,就是全世界最能代表中國電影、最能獲得海外票房的金字招牌。

《英雄》: 國內票房2.5億, 全球票房1.77億美元(14.5億人民幣);

《十面埋伏》:國內票房1.56億, 全球票房9280萬美元(8.39億人民幣);

《滿城盡帶黃金甲》:國內票房2.91億, 全球票房7900萬美元(6.12億人民幣);

《金陵十三釵》:國內票房6.1億, 全球票房9800萬美元(6.32億人民幣);

《長城》:國內票房11.75億,全球票房3.32億美元(22.73億人民幣);

【全部按當時人民幣/美元匯率,折合計算】

可以看到,不止是《英雄》在全球市場大獲成功,包括《十面埋伏》《黃金甲》,其他各國票房同樣遠高於國內票房,這幾部古裝大片的票房全是大賺。

即使是口碑最差的《長城》都在海外取得了11億票房,只是因為投資成本實在太高(1.5億美金),邀請了好萊塢超一線大咖做男主角,才算是張導職業生涯難得的一次賠本。

甚至可以說:21世紀以來的華語影壇,票房成功的導演不勝枚舉,但不算已經完全混好萊塢的李安,真正敢說自己是在為全世界影迷拍片的中國電影大師,也就張藝謀導演一人。

張導對成本的精確控制和投資回報,在國內大導演裡是NO1的,除了《長城》這部他並沒有全盤掌控權的好萊塢片,甚至連《三槍拍案驚奇》這種片子都能賺得盆滿缽盈,連《歸來》這種苦情文藝片都能拿到近50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

即使是因為題材限制、海外票房失利的《金陵13釵》,以2000萬美元的成本,收穫9800萬美元的票房,也是大賺特賺。(只是當時合作人在通稿大放衛星,吹1億美金大製作的牛皮,才被很多人誤以為賠本了。)他導演影片的全球總票房,也達到了9.5億美金,海外票房迄今仍然高於內地導演榜首。

當國門開放,香港商業片和好萊塢大片相繼來襲的時候,同輩和後輩導演們還都在繼續追隨早年張藝謀的腳步,拍攝各種鄉土題材影片,一門心思去國際爭獎,因此在票房競爭中被好萊塢和港片打得一敗塗地,競爭力甚至比不上錄像廳和DVD。

各大院線奄奄一息,電影院都不知拆了多少。新千年伊始,眼看剛剛起步的中國電影市場,就要步了臺灣電影和日本電影的後塵,一邊是藝術電影在國際屢屢獲獎,一邊是本土市場幾近乾涸,無人問津。

此時正是張藝謀導演,懷著對中國電影的責任感,以敢為天下先的無畏精神,不計個人毀譽,從零開始改弦更張,拍攝出一部在中國電影史上意義無與倫比的《英雄》。

該片在國內獲得的年冠記錄(2.5億票房),佔當時全年總票房(9億)的27%,票房記錄保持4年後,才被他自己的另一部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2.91億票房)更新。

而且,《英雄》以3100萬美元的成本,在北美、日韓等世界各地都登頂票房冠軍,在全球收割票房合計1.77億美元(14.5億人民幣),獲得奧斯卡外語片提名和金球獎提名,被包括《時代周刊》在內的多個世界權威媒體,評為同年度世界最佳影片,從此開啟了華語商業大片時代,真正拯救了整個中國電影,功勳蓋世,惠澤至今。

沿著《英雄》開啟的道路,一代代傑出電影人在摸索中曲折前進,從《泰囧》到《戰狼2》,從《紅海行動》到《我不是藥神》,從票房爆款到兼具藝術口碑,從小成本喜劇片「以小搏大」創造奇蹟,到完成好萊塢A級大製作水準的軍事戰爭片,中國的電影工業已經飛速進步,更終於能在和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正面對決中,牢牢守住了本土市場。

眼看如今讓無數電影人賺得盆滿缽盈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才讓更多人恍然意識到當年張藝謀的遠見卓識,他的貢獻恩澤後世,他的功績萬眾頌揚。

《影》這部影片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金馬獎、豆瓣評分收穫了全面好評,金馬獎以創記錄的12項提名一路領跑,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最重要獎項全部入圍,在一向對張導影片評分十分苛刻的豆瓣網站,上映5天11萬人評分,仍然保持7.5分的高分,便是影片質量極高的明證。

因此,即使《影》本質上更多是一部藝術片而非商業片,國內票房因為相對「曲高和寡」,按最新貓眼預測,「只有」6.5億票房,但樂觀預期,在海外另外收穫2倍甚至3倍票房,對張藝謀導演而言,也並非難事。

影片本身做工精細,光影特效,布景配樂,服化道具全都是頂級水準,每個細節精確考究,彼此契合渾然一體,有如天衣無縫,幾乎每一幀畫面單截下來,都猶如一副精心設計的靜態攝影。可謂鬼斧神工,已臻化境,足見大師功力,在這些方面,想必確實花費不菲。

但比之《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時期的富麗浮華,《長城》的五彩絢爛,這部新作則以黑白間色點綴水墨沙場,在素雅中更顯返璞歸真,大巧不工,因此也不可能如張導的幾部前作那般燒錢。

而且,男女主角鄧超孫儷夫婦的片酬加起來,也不可能比得了《金陵十三釵》「蝙蝠俠」貝爾(奧斯卡男配獎,片酬800萬美金),《長城》馬特·達蒙(奧斯卡編劇獎,金球獎影帝,奧斯卡影帝提名×2,片酬2000萬美金)這樣的好萊塢大咖、奧斯卡獎得主。何況對每個中國演員來說,能演上張導的片子,降低片酬甚至不要片酬的,也從來絡繹不絕。

所以,這部影片的投資+宣發總成本再怎麼高估,也不會超過3億。按市場通行的「3倍投資、即可回本」法則,全球總票房只需達到9億也肯定回本了。達到張導【只要不賠本,對得起投資人】的底線,更是輕而易舉。

相比之下,諸如「開花麻花」系列那種片子,其實就類似十多年前在國內市場和張導分庭抗禮的「馮氏賀歲喜劇」一樣,他們在國內可以小成本投資,去「以小搏大」拿到十幾億、二十億的票房,可是能輸出海外,也去收割票房麼?論影片的藝術性,更和張導電影差之千裡,上映時給大傢伙兒但圖一樂,然後也就沒了。

而最新一部的《李茶的姑媽》,同時少了沈騰、馬麗這兩根演技和票房擔當的頂梁柱後,貓眼預測已經從第一天的23億,狂跌到現在的6.8億。單日票房更已經被《影》逆襲了。

從開始有準確票房統計排名以來,張藝謀導演電影,一共獲得4次票房年度冠軍,4次票房年度亞軍,合計15次票房年度前十名。無論商業上還是藝術上,都取得他人難以企及的巨大成功。

1988年:《紅高粱》 400萬, 年度前十;

1990年:《菊豆》 5700萬, 年度冠軍;

1995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4500萬, 年度亞軍;

1997年:《有話好好說話》 4600萬, 年度亞軍;

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 3000萬, 年度亞軍;

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 800萬, 年度第十;

2000年:《幸福時光》 500萬, 年度第七;

2002年:《英雄》 2.5億, 年度冠軍;

2004年:《十面埋伏》 1.56億, 年度亞軍;

2005年:《千裡走單騎》 3000萬, 年度第七;

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 2.91億, 年度冠軍;

2009年:《三槍拍案驚奇》 2.58億, 年度第四;

2010年:《山楂樹之戀》 1.47億, 年度第九;

2011年:《金陵十三釵》 6.09億, 年度冠軍;

2016年:《長城》 11.75億, 年度第三;

如今一個年近七旬、早已獎項等身、功成名就的老人,早就已經不再需要靠票房證明自己了。張導多次表示,並不欲和那些創造幾十億票房奇蹟的後輩競逐,而是只欲完成自己的藝術理想,對票房方面只要能收回成本,對得起投資人便好。

此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足以令多少「嘴上談的都是藝術、心裡想的全是生意」、一看票房不佳,便整天痛罵「垃圾觀眾」,唯獨不知檢討自身的同行後輩們汗顏。如此這般,方才是謙謙君子、虛懷若谷的大師風範。

相關焦點

  • 電影拍成爛片,導演把鍋甩給鹿晗,張藝謀一針見血打臉導演滕華濤
    一部電影拍成爛片,這個鍋到底誰來背?有觀眾會說是編劇,也有人會說是主演,反正觀眾怎麼說都可以,但作為電影的靈魂人物導演就不行。最近,《上海堡壘》電影票房撲街人盡皆知,成為這個暑期檔的最火爛片。面對這個敗局,該片導演滕華濤把鍋直接甩給小鮮肉鹿晗,稱:我用錯了鹿晗。真是活久見,我是第一次看到有導演把電影的失敗公開甩鍋給主演,滕華濤可謂是導演圈第一人。鹿晗演技差那是有目共睹,但導演你為何當初選角的時候不慎重考慮,硬是盯上了鹿晗呢?
  • 網傳中國導演排名天梯圖,周星馳高,張藝謀低,吳京不配有姓名?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速,大有趕超北美成為全球第一票倉的趨勢。而在這一輝煌的崛起過程中,作為電影拍攝的核心人物,中國電影導演一直是網友們非常關注的一個群體,因為導演不僅決定著電影故事的整體走向,而且會嵌入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對電影的成與敗起著決定性影響!
  • 中國五大導演排名,陳凱歌墊底,張藝謀第二,第一享譽世界
    中國五大導演排名,陳凱歌墊底,張藝謀第二,第一享譽世界。中國新生代導演層出不窮,徐崢和寧浩導演的作品都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但是中國也有一些業已成名的大導演。第五名是陳凱歌,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一位有很深文學素養和思想深度的電影詩人,雖然導演過很多作品,但一部《霸王別姬》足以讓它名動亞洲,躋身一流。
  • 陳劍導演:我是張藝謀《英雄》電影的策劃人
    我是張藝謀妻子陳婷同父異母的哥哥,1977年12月14日出生,張藝謀執導的首部武俠巨片《英雄》於2002年12月14日在首都人民大會堂首映,這個日期是按照我的生日定的,然後12月20日全國同步公映,這是我第一位妻子的生日,於是我拿DV攝像機到電影院對著銀幕翻拍,製成了全國第一張《英雄》DVD盜版光碟,並且把電影原片頭「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改為「中國電影盜版
  • 電影《一秒鐘》北京首映禮口碑獲贊 張藝謀張譯劉浩存共話心路歷程
    11月26日,電影《一秒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北京首映,導演張藝謀,主演張譯、劉浩存現身活動現場分享拍攝幕後故事。演員李延、于洋、攝影指導趙小丁、主題曲詞曲作者陳曦、董冬冬、電影推廣曲演唱者單依純、著名歌手老狼等明星嘉賓助陣支持。當晚,張藝謀導演還將影片拷貝盤贈予資料館收藏,希望有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膠片時代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
  • 他是好萊塢60後導演中的第一人,開啟了「原創改編電影」的潮流
    北京時間9月3日,《好萊塢報導》的9月刊公布了好萊塢60年代出生之後的導演排名。其中,《指環王》的導演彼得·傑克遜,成為了好萊塢60後導演的第一人。為什麼《好萊塢報導》要以60年代為一個「出生節點」給好萊塢的導演們來一個排名呢?
  • 張藝謀,中國的史匹柏?
    近二十年來,張藝謀無疑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標誌,他的藝術成就在若干方面也是中國當代電影的標杆。從電影、歌劇、芭蕾舞劇,不管拍什麼,張藝謀這個名字已不再簡單地代表一部作品的導演,而是成了一種品牌。張藝謀本人即使以幕後身份示人,圍繞在他頭上的光環仍然一點也不比明星遜色。這似乎是中國影壇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中國現有的導演當中,張藝謀無疑是唯一真正跟國際接軌的人物。
  • 3次柏林2次坎城,拍中國電影奪北美票房冠軍,除張藝謀沒誰了
    許多影迷可能不知道的是,今年是張藝謀導演從影40周年,自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攝影,他已不知不覺在電影行業幹了40年,在這40年裡,他執導的作品在國際上獲獎無數—— 3次提名奧斯卡、5次提名金球獎;6次提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其中有3次獲獎;6次提名柏林國際電影節
  • 華語電影導演權威排名:王家衛第一,張藝謀第四,李安未進前五
    1905年,從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到現在,華語電影已經走過了115年的歷程,也為世界電影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很多電影作品也都在世界留名。
  • 《一秒鐘》:張藝謀電影情懷,小人物感性世界,熱愛是「一輩子」
    看完紀錄片,不由得內心升騰起一股暖流,電影製作的背後我們看到了張藝謀的用心還有以整個主創為代表的電影人情懷。電影,從誕生到歷經變革,無論是哪一風格,或者是何種流派,電影人無疑在用他們的真性情傳遞著、豐富著、感染著某種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更不同程度影響著、改變著、引領著人們關於世界、關於人性、關於人生的更深思考。
  • IMDb Top250唯一上榜華語電影,不是李安張藝謀,不是霸王別姬
    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是全球最全的電影電視和明星內容資源。其中TOP250電影,更是綜合全世界影迷的觀影評分,標註人數等數據,生成的最有影響力的電影榜單。
  • 張藝謀工作室:張藝謀導演及其團隊成員均不認識「陳劍導演」
    微博@藝謀工作室 截圖對於莫名跑出來的「小舅子」,張藝謀今日打假。張藝謀導演工作室8月10日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張藝謀工作室發現微博用戶暱稱為「陳劍導演」(UID:chenjian7)在其微博「【陳劍導演簡介】」中發布、傳播引人誤解的信息及虛假信息,包括「……(妹妹陳婷)……」、「……一直擔任張藝謀的電影策劃」、「……是張藝謀身邊除張末外第二個可以成為電影導演的人……」等。
  • 這部電影,張藝謀拍出了人性複雜
    自6月24日起,電影頻道旗艦欄目《中國電影報導》將推出「和新中國一起成長」紀念版塊,精心挑選100部影片,用100天的時間,在每天播出的節目中帶領觀眾朋友賞析影片最激蕩人心的精彩瞬間。 今天為觀眾朋友們推薦的影片是1992年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的《秋菊打官司》。
  • 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很快來中國拍一部兒童電影
    同時,亞洲影視周的重要內容——「電影大師對話」也在北京舉辦。來自伊朗的名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出現在「亞洲電影與文化傳承」的主題論壇上,跟陳凱歌、日本導演山田洋次、俄羅斯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印度演員阿米爾·汗以及越南導演陳英雄等六位嘉賓一起探討亞洲電影的未來發展和合作前景。藉此機會,記者對馬基德·馬基迪進行了專訪。
  • 戴錦華評點張藝謀電影中的中國想像
    人民網紐約2月28日電 (記者徐澍 董曉樂)本周四晚,「映話中國」電影放映座談會在紐約大學中國中心登場,該活動由紐約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NYUCSSA)與中國中心(NYU China House)聯合舉辦。 座談會上首先放映了張藝謀在1994年的電影作品《活著》。
  • 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首次登陸中國 成都影迷可與恐龍面對面
    1月20日,《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廣場舉行體驗專場活動啟動儀式。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在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中,觀眾們仿佛進入了電影裡,可以與恐龍面對面接觸。1993年,由著名導演史匹柏執導的電影《侏羅紀公園》是電影史上極具裡程碑意義的科幻大片,曾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之後的系列續作也深受中國影迷的喜愛。萬達影視集團與新加坡國際化的娛樂和展覽公司城貿控股宣布合作,將《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引入中國。
  • 《一秒鐘》是《歸來》前傳,一切都過分刻意,張藝謀好像祥林嫂
    文/馬慶雲11月27日,電影《一秒鐘》全國上映。只基於院線上映的「文本」而言,這是一部極為普通的父女情內容的作品。不過,網上有一個未經證實的「小文章」,說是張藝謀導演影迷見面會時候表示的。截至目前,張藝謀導演方面並未通過正規的自有媒體和其它媒體途徑表示過這個結局。因此,對於電影《一秒鐘》的解讀,面對著是基於院線上映的「文本」,還是各色猜測式的故事版本呢?這本身就是某類電影作品的尷尬之處。只基於電影自身的文本而言,內容並不出眾,甚至於可以用單調來形容。
  • 張藝謀揭秘《長城》:不會有中國外國兩個版本
    今日中午,張藝謀導演獨家做客搜狐新聞客戶端互動直播間,圍繞電影的熱門話題和網友進行熱烈互動。對網友提出的各種疑問,張導都一一耐心作答。40多分鐘的時間,張藝謀揭秘了《長城》諸多細節、創作構想,與好萊塢團隊的合作等,讓人對這部「神秘」的大片更增期待。  準備好!
  • 張譯主演,導演張藝謀,《懸崖》作者當編劇,這部諜戰片太神了!
    而很多觀眾在看《懸崖》時會看哭,不是因為故事本身有多煽情,而正是因為那份感同身受的感覺,讓我們和故事裡的角色有了共鳴。而《懸崖之上》這部電影的編劇,正是《懸崖》的作者全勇先老師。而且根據目前劇情簡介來看,很可能這部電影要講的故事是《懸崖》的前作。當然,小崔覺得吧。不管是不是前作,只要是全勇先老師出的作品,肯定差不了。
  • 獨家對話《長城》導演張藝謀 「我不愛拋頭露面,但願意在藝術上不...
    >  1990年,張藝謀導演《菊豆》,為中國電影爭下第一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2年,張藝謀導演《英雄》,創造國產電影票房紀錄,開啟內地商業大片時代;  2008年,中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張藝謀擔任開閉幕式總導演,令外國人感嘆奧運會上再也不可能見到如此壯麗的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