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閒,為長夜之飲。」
商紂王,在沙丘上建立鹿臺,整天飲酒作樂,遠離朝政,漸漸的被後來興起的周朝給吞滅,就此最後一代人皇,商紂王就此隕落。
「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無愧武靈王。」
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上,記載了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趙武靈王,為了改變趙國弱小的局勢,學習了胡人的騎射技術,逐漸的讓趙國強大起來,一度能夠和秦國抗衡,而這個趙武王卻也死在於沙丘上,而且是被活活餓死的。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王嬴政通過十幾年的時間,就統一了天下,殲滅其他的6個國家,結束了幾百年來的混亂歷史,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1個皇帝,號稱始皇帝。
沒想到秦始皇巡六國最終是死在了沙丘這個地方,而趙高和李斯在這個沙丘進行了政變,史稱沙丘政變,改了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這一舉動最終導致了秦朝的覆滅。
為什麼沙丘這個地方如此的邪門,葬送了中國歷史上三個非常厲害的皇帝?
沙丘本來的名字叫做鹿臺,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是當年商紂王在這裡製造的一座高臺,他們在上面飲酒作樂,酒池肉林就是用來形容這一個地方的。
但是最後為什麼變成了沙丘,是商紂王在臨死之前放了一把火,這把火燒了三天三夜,最終是使這個地方化為了一片廢墟,再加上環境的變化,是沙子聚集在這裡,最終是留下了沙丘。
或許當年紂王就是因為在這個地方而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繼而導致了後面其他悲慘的事情發生。
在商紂王死了之後的800年裡,周朝也開始分裂起來,到了戰國時期,已經是分為最主要的7個國家,史稱戰國七雄,而這個地方就位於匈奴與趙國的邊境,趙武靈王少年天子繼位,為了改變趙國的弱勢,面對秦國這樣強大的國家,他開始學習了匈奴的服裝以及騎射。
他在沙丘這個地方修建行宮,因為是少年天子,所以從小就是渾身是膽,再加上戰爭的磨練,於是出現在前方的次數比在後方的次數還要多,更多的時候,趙武靈王是待在沙丘行宮裡面。
那趙武靈王最終為什麼是餓死在沙丘行宮裡面呢?
趙武靈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公子章,小兒子公子成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首先是公子章造反殺害相國肥義並試圖誅殺趙惠文王,李兌與公子成平亂,公子章逃到了趙武靈王這裡,想要得到保護,卻被公子成全力追殺,最終死了。
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的繼承人,但是他害怕趙武靈王追究責任,於是憑藉著自己手裡的兵權將行宮團團圍住,不讓任何人出來,最終是導致了趙武靈王的餓死。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毅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而至於秦始皇為什麼死在這裡,是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有巡遊的習慣,在秦始皇35年也就是秦始皇50多歲的時候,他開始了第5次巡遊,可是沒想到身體不好,頭疼病急劇惡化,最終是在沙丘病倒了。
這也是一個非常巧合的原因,所以死在了這裡,再加上身邊有一個野心家趙高,他聯合當時的丞相李斯,改變了秦始皇的遺詔,也就是徹底地變了歷史。
而後面我們來總結一下沙丘這個地方:在歷史上它可以說是非常的驚人的巧合,葬送了三個非常厲害的皇帝,但是說到底並沒有太多神秘,而是這三件事情恰好與它聯繫了在一起。
隨著歷史的變遷,漸漸的它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再也找不到這個地方的,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