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2021-01-08 騰訊網

談秦說漢(368)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沙丘春秋以前屬於代戎部落居住的地方,稱之為代國,戎女性格開放,沒有中原人那麼多的禮數講究,所以是男人們理想的玩樂之處。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商紂王屬於自殺、趙武靈王屬於他殺、秦始皇屬於病死,三位君主的死因各不相同,找不出內在聯繫,但統一歸罪於沙丘這個地方,真有點不太合適。

商紂王死於鹿臺,跟沙丘沒有關係

商朝的紂王帝辛是乙帝與王后所生的小兒子,天資聰明,口齒伶俐,力大無比,能徒手與猛獸格鬥。因此,只要他認定了的事,大臣們很難用道理說服他。紂王不僅嗜好喝酒,還喜歡女人,十足的一個酒色之徒。特別寵愛妲己,對她言聽計從。

為了自己享樂,特別讓樂師製作了靡靡之音,讓美人邊唱邊跳,日子過得好不快活。為了滿足自己放縱的生活,不斷地加重百姓的賦稅。因此,鹿臺金庫裡的錢裝得滿滿的,糧食塞滿了鉅橋的糧倉,還不斷地搜尋狗馬等新奇的寵物藏置於宮中。

又擴建了沙丘宮的園林樓臺,將大量的飛禽走獸養在裡面,供自己偶爾觀賞。又召集了很多歌伎與舞會在沙丘宮裡玩樂,用美酒當作池子裡面的水,把肉懸掛起來當作樹林,讓男男女女赤身裸體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戲鬧,夜以繼日地尋歡作樂。

由於紂王不管百姓生死,所以天下動亂四起。於是,周武王發動了牧野之戰。雖然紂王力大無比,但畢竟雙手難敵四拳,而商朝的軍隊也與紂王離心離德,還未開戰就臨陣倒戈了。於是,戰敗後的紂王逃到鹿臺,穿上寶玉做的衣服,自焚而亡

鹿臺在河南鶴壁,類似於商朝的倉庫所在之地;而沙丘在河北省邢臺,類似於紂王的私人會所,兩個地方相差很遠。而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是發生在河南新鄉,戰敗後的紂王逃到鶴壁的鹿臺比較合理。因此,商紂王死於鹿臺,跟沙丘沒有關係。

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趙國屬於四戰之地,北有樓煩與林胡,南鄰魏、韓兩國,西邊與強秦隔河相望,東邊與燕、齊兩國交界。趙武靈王繼位時,趙國在諸侯之中的影響力衰弱,強鄰對趙國的土地虎視眈眈,趙武靈王下決心勵精圖治。

趙武靈王看到胡人作騎馬射箭,作戰靈活,於是仿效胡人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建立了中原第一支輕裝騎兵軍隊,戰鬥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趙武靈王率領騎兵南徵北戰,打敗了林胡、樓煩部落,增加了雲中、九原、雁門郡,闢地千裡。

趙武靈王的原本已經立了韓女所生的兒子趙章為太子,但後來又娶一個漂亮的女子吳娃,生下趙何。趙武靈王十分寵愛年輕漂亮的吳娃,廢嫡立幼,改立趙何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不幸的種子,引來了殺身之禍。

趙國稱雄於戰國,也讓趙武靈王有了更大的野心。於是,趙武靈王將趙章封於代地,將國君之位讓給太子趙趙,自己則號稱主父,專職負責開疆拓土。

然而,趙武靈王壯年退位,卻又忍不住插手國家大事,特別是幹涉王權。他看到趙章從代地回王宮開會時,對弟弟趙惠文王畢恭畢敬的樣子,心中十分難受,就想把趙國分成兩部分,趙章做代王,趙何做趙王。趙章當然很高興,趙何卻不樂意。

已經沒有了王權的趙武靈王事還沒辦,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趙章,讓趙章有了鋌而走險的念頭。於是,趁趙惠文王陪同趙武靈王在代地的沙丘看墓地之機,派兵包圍了趙惠文王所住的行宮,結果被趙惠文王的衛隊及增援部隊打敗,逃到沙丘宮。

因為趙武靈王接納了趙章,於是趙惠文王的軍隊包圍了沙丘宮。趙武靈王只好將趙章交給趙惠文王的軍隊,趙章被立即處決,但趙惠文王的軍隊仍然圍困沙丘宮,只允許沙丘宮內的工作人員逃出來,將趙武靈王圍困於宮內,最後竟活活地餓死了。

沙丘對趙武靈王與趙章來講,確實是個不詳的地方。但是,趙武靈王已經退位,卻仍然涉政,犯了大忌諱。手裡沒了權力,卻要犯上作亂,結局早已註定,怨不得沙丘。

秦始皇病死於沙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出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帶著左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等人,開始了第五次東巡。但走到半路的時候,秦始皇就覺得身體不舒服,派蒙毅代替皇帝祭祀禱告山川神靈。

但出巡的車隊走到平原津時,秦始皇的病就已經很重了,到達沙丘時就駕崩了。這裡有個重點,秦始皇在出巡的半路上就已經生病了,古代的醫療條件不發達,生了重病,死亡的可能性很高,特別是舟車勞頓的路上,他們應該停下來就地治療。

因此,將秦始皇之死定義為沙丘這個地方不詳,的確說不過去,他在半路就已經生病了,在平原津就病得很重了。也就是說,秦始皇的車隊經不經過沙丘,也不能改變秦始皇生病死亡的結果,把秦始皇之死跟沙丘扯上關係是有點牽強附會。

寫在最後

商紂王因此施行暴政,被周武王的軍隊在牧野之戰中打敗,然後在鹿臺點火自焚,是死於貪婪與享樂,死於不得民心。而趙武靈王既然決定了中年退位,但又插手朝政,可以說是死於自己的愚蠢。而秦始皇積勞成疾,是因病死亡在工作的崗位上。

雖然紂王、趙武靈王、秦始皇,這三個君主活著的時候跟沙丘有那麼點聯繫,但他們的死亡時跟沙丘這個地方是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因此,將沙丘定義為邪門的地方的確不合適。

2021/1/6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沙丘為何被稱為「困龍之地」?
    沙丘位於河北省邢臺市,它和樓蘭古國一樣,充滿著神秘的氣息,它就是所謂的「困龍之地」。歷史上,在沙丘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許多令人詫異的怪事。商紂王在這裡建立了「酒林肉池」,留下了一世罵名;一代帝王秦始皇死在這裡,發臭黴爛;倡導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也被自己的親身兒子困在這裡,活活餓死,留下一世笑柄。從此以後,中國歷代帝王出行,都會刻意繞過這裡,這就使得沙丘更加神秘。
  • 河北廣宗沙丘平臺為何成為有名的「困龍之地」?
    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1,商紂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
  • 號稱「祖龍墳場」的沙丘,歷史上最邪門之地,為何最後找不到了?
    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上,記載了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趙武靈王,為了改變趙國弱小的局勢,學習了胡人的騎射技術,逐漸的讓趙國強大起來,一度能夠和秦國抗衡,而這個趙武王卻也死在於沙丘上,而且是被活活餓死的。  沒想到秦始皇巡六國最終是死在了沙丘這個地方,而趙高和李斯在這個沙丘進行了政變,史稱沙丘政變,改了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這一舉動最終導致了秦朝的覆滅。  為什麼沙丘這個地方如此的邪門,葬送了中國歷史上三個非常厲害的皇帝?
  • 歷史在沙丘兩次拐彎,「沙丘「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鮮花為你解析
    至於沙丘嘛,就是商紂王尋歡作樂的行宮。他曾在此築鹿臺,以供遊樂。所以,沙丘,在當時可不是什麼名不見經傳之地,而是不普通的地方。兩代雄主離奇死於沙丘,雖算巧合,但絕非邪門。趙武靈王緣何死於沙丘?戰國中期時,邢臺處於趙與中山的邊界。雙方在鎬等地多番交戰。
  • 一個小小的沙丘卻是著名的「困龍之地」三位帝王兩個王朝在此落幕
    商紂王的最終結局從他在沙丘荒誕頹靡的生活中就可以折射出來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沙丘見證了商紂巔峰時的奢侈,也見證了商朝滅亡的原因。 二:沙丘之亂——趙武靈王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雍,還有一位則是號稱祖龍的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沒錯,他們去的地方是同一個沙丘宮,在今天的河北廣宗縣境內。不過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趙武靈王之死被稱為沙丘宮變,而秦始皇去世後的政變被稱為沙丘之變。沙丘宮變,是趙武靈王自己作死造成的。
  • 古代沙丘,位於今河北邢臺境內,為什麼說它是個很邪門的地方?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朝末年,紂王廣建沙丘苑臺,在其中放置了很多野獸和飛禽。紂王在這裡常搞大型派對,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並且使男女裸身在其中相互追逐,通宵達旦,長夜不休。其荒淫奢侈之程度可見一斑。此地在今河北邢臺廣宗縣境內,在戰國時期屬趙國領地。趙王在此地建立了離宮。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為情廢長立幼,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遊巡大陵(山西交城縣西南),夢到了一位少女,醒來後對其念念不忘,大陵人吳廣覺得這位「夢中情人」就是自己的女兒孟姚,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對孟姚非常寵愛,立她為王后,趙人稱孟姚為吳娃,吳娃生下了趙何,公元前301年,吳娃死去,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趙章的太子位,改立趙何為太子。
  • 釋讀中國歷史103:趙武靈王餓死沙丘,楚懷王客死秦國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趙武靈王推進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戰鬥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成為戰國時期唯一可以在戰場上抗衡秦國的國家。他給趙國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向北開疆拓土,然後從雲中、九原再向南攻擊秦國。公元前299年,他幹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兒。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是不是真的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
    但是,這麼一個在趙武靈王看來合情合理的請求卻被趙惠文王拒絕了。這令趙武靈王十分不爽,所以他才生出了奪回王權的想法。這才有了後面的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趙惠文王對公子成餓死趙武靈王一事保持默認態度 趙武靈王生出奪權的想法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恰巧在此時,被廢立的公子章看見趙武靈王又有重新啟用自己的想法,也是興奮不已,於是他便照著趙武靈王的意思,在沙丘展開了政變。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變其實始作俑者恰恰是趙武靈王本人,因為趙武靈王非常不恰當地實行了權力的繼承,身為趙國最領導人的趙武靈王,在決定要把自己國君之位傳給幼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之時,就埋下了日後沙丘宮變的悲劇。
  •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趙武靈王是個有抱負的國君,不甘心被別國欺負,總想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一展宏圖。於是,「胡服騎射」的政策就被他推上了歷史舞臺。我們上學時歷史課已經學過是怎麼回事,在此就不再贅述。趙國在趙武靈王的一翻文治武功之下,慢慢地轉向強盛,成為了北方的霸主。為了抵禦匈奴的襲擾,趙武靈王還修築了長城;為了搞好鄰裡關係,趙武靈王還親自擁立了秦昭王和燕昭王兩位國君。
  • 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一時糊塗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巡遊大陵,晚上做夢夢見一位婀娜少女翩翩起舞,而後又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贏。」趙武靈王醒後意猶未盡,對夢中女子留戀不已。隨後在宴會上就將此事說給大家聽,並詳細描述了少女的相貌,吳廣聽後覺得和自己的女兒頗為相似,於是就將女兒帶來獻給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一見大感驚訝:「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夢中情人啊。」
  • 商紂王、隋煬帝和秦始皇歷史名聲並不好,為何近年卻開始被吹捧?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學到的是秦始皇、商紂王與隋煬帝都是暴君,但是三人不能等同也不是一個量級,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在位這些暴君翻案,是「集體吹捧」不過這樣有言過其實,譁眾取寵的味道。比如論語就有這樣一段話,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大意就是紂王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所以天下的壞事都往他頭上靠。
  • 趙武靈王:趙國第一任稱王君主,推行「胡服騎射」,晚年圍困被殺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間段,田氏代齊跟三家分晉代表著春秋結束戰國時代來臨。韓趙魏這三家瓜分了晉的領土,其中以趙國的領土最為肥沃。到了戰國後期,趙國一度成為唯一一個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可惜長平之戰的失敗,將趙國邁入黑暗的深淵。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便是趙國的第一任稱王國君趙武靈王。
  • 趙武靈王一代英主,為何被活活餓死?因為犯了兩個大忌
    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很簡單,望文生義,趙武靈王繼位之後根據周邊胡人騎兵不時的騷擾趙國,還有個狄人建立的中山國將趙國一分為二,使得代地成為飛地,而周邊齊國、魏國、秦國都是強國,都是先前的霸主國家,實力都非常強。
  • 趙武靈王為什麼被兒子活活餓死?
    從多個角度來講,趙武靈王都不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和軍事家,他是一個通過「胡服騎射」的著名服裝改革開始,從而大大提高了武裝戰鬥力,為最終強大趙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對於接班人制度的設計和政治與親情的把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切割,最終導致了「沙丘之變」被活活餓死,一世英名盡毀於一旦。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真的餓死了父親趙武靈王嗎?這算不算弒父
    正如題主所述,年僅14歲的趙惠文王真的是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這算不算弒夫?應該算,算是間接的弒父吧,而且他的動機就是要他的父親死。趙武靈王名趙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三、讓位之後,趙武靈王又想奪回皇位趙武靈王在看到自己的長子公子章向自己的幼子公子何恭恭敬敬的行禮時,他心裡非常的不舒服。因為他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本來應該顛倒過來。所以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趙武靈王就不斷地向公子章示好。
  • 因為一個「夢中情人」,趙武靈王在自己兒子的示意下被活活餓死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趙武靈王太異想天開了 不可否認,趙武靈王是一位雄主,他的很多戰略計劃都配得上這個稱呼。然而,他在立儲一事上的決策,當真是有問題。 不過,這也不止是趙武靈王一個人這樣,很多英明的皇帝,貌似都有這個問題。遠的不說,西漢漢宣帝。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吞併中山國後,軍事實力強過秦國嗎?
    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軍事實力大增,吞併中山國,擊敗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但是和秦國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原因如下:首先,趙國的改革時間短且不徹底,國內反對力量仍很強大。趙武靈王開啟胡服騎射改革發生在公元前307年前後,8年後他就退位了,改革仍在繼續,12年後,發生了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本人被餓死,趙國的改革戛然而止,甚至有倒退的地方,改革時間短,很不徹底。以公子成為首的趙國貴族是反對改革的,理由和張儀反對秦軍進攻巴蜀差不多——中原腹地是天下文明中心,佔領這一區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