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2020-12-12 乘風破浪會有時哦

趙武靈王(趙雍),就是那個搞「胡服騎射」而成為「史紅」的人。趙惠文王(趙何)就是趙武靈王的小兒子,有幸繼承了王位。趙武靈王還有一個大兒子,名叫趙章,曾經當過趙國的太子。經過簡單的人物介紹,本問答的答案也就基本呈現出了它的脈絡。誰是誰告訴大家,一個小小的問答題目,其實就是一部令人步步驚心的宮廷王位爭奪劇。本劇的結局就是趙惠文王(趙何)坐穩王位,而大哥趙章被殺,父親趙武靈王(趙雍)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餓死父親趙武靈王,要想知道原因,就請君慢慢看故事吧。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國君。他剛上任那會兒趙國綜合國力還非常弱,經常遭受周邊國家的侵擾。

甚至一些小國家也會不時地騷擾一翻,比如中山國就是如此。趙武靈王是個有抱負的國君,不甘心被別國欺負,總想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一展宏圖。於是,「胡服騎射」的政策就被他推上了歷史舞臺。我們上學時歷史課已經學過是怎麼回事,在此就不再贅述。趙國在趙武靈王的一翻文治武功之下,慢慢地轉向強盛,成為了北方的霸主。為了抵禦匈奴的襲擾,趙武靈王還修築了長城;為了搞好鄰裡關係,趙武靈王還親自擁立了秦昭王和燕昭王兩位國君。一時之間,趙武靈王在國際上的威望是與日俱增,趙國也自此步入戰國七雄之強國序列。然而,如此一戰國雄主卻犯了一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這句話好像是國際巨星成龍說的,用在這裡好像也不合適,但誰是誰也想不出什麼好詞兒,將就著用吧,反正意思也差不多吧。最初,趙武靈王娶了韓國的公主為妻子,即趙惠后,生了個兒子就是趙章,趙武靈王立了他為太子。夫妻恩愛,日子也算甜美。可惜好景不長,不久趙惠后就撒手人寰,撇下了多情種趙武靈王和可憐的太子章。後來,趙武靈王晚上一直做同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一邊彈琴一邊歌唱:「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夢醒以後,趙武靈王就忘不了夢中的那個姑娘了,日思夜想,牽腸掛肚。一次酒席上,趙武靈王就把自己的這個夢境說給大臣們聽。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一個會來事兒的大臣就藉機把自己的女兒先給了趙武靈王。別說,這個女人還真合趙武靈王的胃口,自此趙武靈王就迷戀上了她,並封為王后。趙惠文王最大的幸運是他有一個特別的母親(就像房祖名也有一個特別的母親),他的母親叫孟姚,就是那個會來事兒的大臣的女兒,而且是家裡的長女。那個大臣叫吳廣。(不是秦末大澤鄉起義的那個吳廣,也不知道古人怎麼想的,既然都在歷史上留名了,還去蹭人家的熱度。還有,趙武靈王的大兒子趙章居然和高祖父趙敬侯重名。不知道還有沒有和吳起、吳用誰誰誰重名的呢?)也許你的心裡會有點奇怪,為什麼她爹叫吳廣,她卻叫做孟姚呢?這是因為那時候女子稱姓,男子則為氏。

孟姚家的姓為「姚」,氏為「吳」,孟姚的名為「娃」,所以孟姚的老爹叫做吳廣。可是孟字是怎麼來的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吧,這位大紅人孟姜女可不姓孟,人家的姓是孟後面的「姜」字,前面的「孟」字代表她是家裡的長女而已,所以就被稱作「孟姜女」。孟姚的稱呼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她是家中長女,所以被叫做孟姚。那是不是也可以叫孟瑤女或者孟瑤娃呢?就不知道了,不過後來,趙武靈王還賜給她一個名字「吳娃」。孟瑤備受趙武靈王寵愛,她也在感情上給予趙武靈王了很多。孟瑤生前沒怎麼無理地向趙武靈王索求過什麼,臨終卻要求趙武靈王廢掉太子章,改封自己的兒子趙何為太子。

這是什麼神操作?人家趙章沒娘了,孟瑤你欺負人家嗎?沒想到,趙武靈王就依了夢瑤的要求,趙何順利登上太子之位。可憐的太子章卻變成了代郡安陽君。為了培養趙何,趙武靈王讓自己的輔政大臣肥義輔佐趙何。經過肥義的精心培養,幾年以後趙何已經能夠獨自決策一些國家大事,越來越有王者之風了。於是乎,趙武靈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趙國王位傳給了趙何,趙何繼位成為趙惠文王,趙武靈王成為「主父」。這一年,趙武靈王只有四十幾歲,還是壯年。同時,趙武靈王讓田不禮擔任安陽君的相國。田不禮這個人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每日就極力鼓動趙章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

趙章對於權力和王位的欲望,就這樣又有了死灰復燃的跡象。本來趙章也沒犯什麼錯誤,就被趙武靈王擼去了太子之位。再加上每次趙武靈王看到趙章見趙何都要下跪叩拜,心裡就不是滋味,覺得愧對了大兒子。於是,主父趙雍就萌生了把趙國一分為二的想法,兩個兒子一人一個國家,這樣對自己也有大大的好處,他可以同時節制兩個王。豈不美哉。這樣一來,好戲就要上演了,父子三個,各自心懷鬼胎,各打各的如意算盤。山雨欲來風滿樓。終於在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一場血雨腥風降臨在了主父的沙丘行宮。趙章為了奪位,兵敗躲到了主父的沙丘行宮不敢露頭。

不死心的趙章與田不禮密謀,打算以主父的名義騙來弟弟趙惠文王趙何,並趁機殺掉他。然後逼迫主父趙雍,讓其恢復趙章的太子身份,之後正式繼王位。忠義的老臣肥義不願趙惠文王趙何遭劫,孤身前往沙丘行宮,結果被殺。得知肥義被殺的消息,趙何一怒之下派趙成(趙雍的叔叔)和李兌(趙國權臣)發兵沙丘行宮,把主父的沙丘行宮圍了個水洩不通。趙章仗著主父在身邊,並不怵於趙何的圍攻。不管怎麼著,就是不出沙丘宮。趙成和李兌沒法,請示趙惠文王趙何之後,衝入沙丘宮殺掉了趙章和田不禮。之後,趙成和李兌奉趙惠文王之命,對沙丘宮的所有人下令:「後出者殺。

」眾奴僕們聽後是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紛紛逃命去了。最後,沙丘宮就剩下主父趙雍一人,被自己的弟弟趙成困了有三個月之久。宮裡的糧食吃完後,樹上的鳥蛋、雛鳥也被生吃了,樹皮也被剝著吃掉了。一直到沒有東西可以吃了,曾經威名震天下的趙武靈王也就餓死了。趙章奪位失敗,被殺時年僅二十來歲,原本想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卻不知自己早已成為了父親和弟弟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不僅丟了安陽君爵位,還丟了身家性命,真是何苦來哉?真是可悲、可憐、可嘆。仔細分析一下,其實也不能全怪趙章,他從小就被封為太子,是趙何奪走了他的王位繼承權,想奪回來,這也合情合理。

作為父親,趙武靈王將本來是大兒子的王位讓給了二兒子,二兒子即位後,他莫名地有了權力失落感,心有不甘,又想奪回來,就縱容放任兩個兒子互相爭鬥,想坐收漁人之利。趙武靈王走的真是一步險棋,更是一步臭棋,落得個餓死的下場,真的是作繭自縛,自作自受啊。放眼四海,縱觀歷史,古往今來,無論是禍亂國家,還是分裂國家,往往都是不得人心的。趙武靈王的悲慘結局恰也證明了這一點。誰是誰也真心地希望,那些臺獨、港獨、亂藏、亂疆分子們能夠看到本篇答題,早早地收起狼子野心吧。

相關焦點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真的餓死了父親趙武靈王嗎?這算不算弒父
    正如題主所述,年僅14歲的趙惠文王真的是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這算不算弒夫?應該算,算是間接的弒父吧,而且他的動機就是要他的父親死。趙武靈王名趙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於是有些好事之人開始在公子章的耳旁吹風,意思是說皇位本來就是你的,你為什麼心甘情願的做臣子呢?而趙武靈王此刻非常希望有個人來分一下趙惠文王的權利,那麼這個最佳的人選就是公子章了。他希望通過兩個兒子的內鬥,相互削弱,自己再把權力奪回來。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變其實始作俑者恰恰是趙武靈王本人,因為趙武靈王非常不恰當地實行了權力的繼承,身為趙國最領導人的趙武靈王,在決定要把自己國君之位傳給幼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之時,就埋下了日後沙丘宮變的悲劇。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是不是真的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
    因為趙武靈王是被活活餓死的。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趙武靈王異想天開,退居二線,自號主父 趙武靈王確實稱得上雄才大略,其一手操辦的「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完成了一次蛻變,並一躍成為了戰國中後期數一數二的大國。
  • 好好的趙王不做,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傳位給趙惠文王?
    戰國中期的趙武靈王少年即位,經過胡服騎射使得趙國成為戰國時北方的一大軍事強國,然而趙武靈王壯年時卻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最終死在了宮廷爭鬥中。那麼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傳位給趙惠文王呢?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活活餓死?
    而若子殘害父親,這聽起來也是違背人倫,讓人無法接受的。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
  • 歷史上趙武靈王活活被餓死,趙惠文王為何沒有救他?真相扎心!
    趙惠文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他是趙武靈王的次子,嬴姓,趙氏,名何。趙惠文王年幼時就繼位了,但是之前的太子章就起兵反對趙惠文王,還殺死了當時的相國肥義,但是最後兵敗,躲到了趙武靈王住的沙丘宮。之後被趙惠文王的人包圍,斷水斷糧三個月,最終餓死了趙武靈王。
  • 趙武靈王為什麼被兒子活活餓死?
    從多個角度來講,趙武靈王都不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和軍事家,他是一個通過「胡服騎射」的著名服裝改革開始,從而大大提高了武裝戰鬥力,為最終強大趙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對於接班人制度的設計和政治與親情的把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切割,最終導致了「沙丘之變」被活活餓死,一世英名盡毀於一旦。
  • 趙武靈王禪位給趙惠文王,雄心不已帶兵南徵北戰
    趙武靈王禪位給趙惠文王,雄心不已帶兵南徵北戰趙國的國勢正在蒸蒸日上之際,趙武靈王聰明反被聰明誤,辦了一樁蠢事。原來他即位的第五年,娶韓女為後,生下一子名叫趙章,立為世子。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召集群臣於東宮,傳位於世子,趙何出任為王(趙惠文王),掌握治國的大權。趙武靈王自稱為「主父」,相當於太上皇。任命肥義為相國,李兌為太傅。他的目的是想為趙惠文王創造條件,早日得到鍛鍊,培養成為英勇蓋世的國王,以繼承光大他的事業。他對老臣肥義叮嚀說:「你要一心一意輔佐新王,不要變更既定的政策,要很好地保護新王,一直到你去世。」
  • 趙惠文王和趙奢是什麼關係?完璧歸趙是怎麼回事?
    歷史上對於趙惠文王的死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趙惠文王是在公元前266年死的,但是至於死亡原因就不是很明確了。但是歷史上如果是病死,或是無疾而終的,一般都不會把他們的死因寫出來,所以這麼看來,趙惠文王應該是在公元前226年的時候病死或者自然死亡的。其實很多人好奇的不僅僅是趙惠文王的死,更好奇的趙武靈王的死。因為趙武靈王的死,在歷史上也算是非常有「特色」了。
  • 因為一個「夢中情人」,趙武靈王在自己兒子的示意下被活活餓死
    不過,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的結局卻十分的悽慘,因為他是在自己的兒子的示意下被活活餓死的。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趙武靈王也是如此。 不過,趙武靈王比漢宣帝好一點,因為趙武靈王選的太子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倒也不是庸才。 故事還是從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開始說起。
  • 被活活餓死的趙武靈王:治國高手,治家庸才!
    在中國歷史上,趙武靈王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他的操盤下,羸弱的趙國重新崛起,成為戰國末期唯一可以抗衡強秦的國家,由於秦國東邊有函谷關天險,他甚至設想繞道北邊去攻擊秦國。但是,可惜的是,在選擇繼承人方面,由於他的優柔寡斷,不但導致兄弟手足相殘,自己也被活活餓死,可謂悲慘。
  • 釋讀中國歷史103:趙武靈王餓死沙丘,楚懷王客死秦國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趙武靈王推進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戰鬥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成為戰國時期唯一可以在戰場上抗衡秦國的國家。他給趙國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向北開疆拓土,然後從雲中、九原再向南攻擊秦國。公元前299年,他幹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兒。
  • 缺少魄力的趙惠文王
    經歷了「沙丘之變」後(有興趣的可以看前一篇文章),主父趙武靈王和最有能力奪權的公子章都已死去,趙惠文王手中的權利也逐漸穩固起來,趙國在「胡服騎射」的影響下正在逐漸變得強大起來,發展到最後甚至可以和強秦抗衡。
  • 趙武靈王:趙國第一任稱王君主,推行「胡服騎射」,晚年圍困被殺
    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便是趙國的第一任稱王國君趙武靈王。他在位時期採取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走向強大。因為晚年的昏庸優柔寡斷,自己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史稱「沙丘政變」。後半生的汙點也不足以抹殺之前所做的一切,趙武靈王二十七年的時候,胡服騎射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他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自己退位當太上皇,廢掉老大趙章的太子位,擁戴趙何為君主,這就是有名的趙惠文王。之所以如此,那時出於對小兒子母親的一種寵愛;還有一種目的,趙武靈王想要滅掉秦國。史記當中記載:「將士大夫西北掠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南襲奔秦。」
  • 趙武靈王的悲劇結局:被困沙丘宮3個月,抓麻雀果腹,活活餓死
    可惜的是,趙武靈王的結局卻十分悲慘,不僅令趙家後代為他惋惜,天下人讀史讀到他的結局,恐怕也都不能不為他嘆息幾聲。 原來,趙武靈王也沒有逃出美人關。
  • 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一時糊塗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前299年,處於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退位,立二兒子趙何為國君,是為趙惠文王,任命肥義為相邦,而趙武靈王自己則是自稱主父,專心謀劃北方戰事。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廢長立幼呢?這還要從趙王何的母親說起。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十五歲即位,以強硬的姿態應對攜軍隊來參加父親葬禮的五國(魏、楚、秦、燕、齊),挫敗了五國瓜分趙國的謀算。趙武靈王的目的或是想重立太子,或是想造成太子章與趙惠文王的衝突,從而自己重掌大權,但經過他一系列的操作,兩個兒子都對他沒有什麼信任了。
  • 被逼「殘害父兄」的一代雄主——趙惠文王
    而若子殘害父親,這聽起來也是違背人倫,讓人無法接受的。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故事的主人公是就戰國時期的趙惠文王。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帶領趙國真正崛起的一位君主。趙惠文王本名趙何,是趙武靈王的次子。
  • 統一天下:《史記》中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之間外交、軍事博弈
    就算為了討好強趙,他也會把您綁押著送回趙國。現在您不如負荊請罪,也許大王會赦免您。』我聽了他的意見,大王您果然赦免了我的罪。可以說藺相如智勇雙全,派他出使秦國非常合適。」後來的故事就是眾所周知的「完璧歸趙」。藺相如憑藉著頭腦清醒,精準的判斷贏得了趙國的尊嚴,趙惠文王的欣賞。回國後,趙惠文王封他為上大夫。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趙武靈王死後,得到好處的不是趙惠文王而是他
    趙武靈王一生的功過很難評價,不能因為他的糊塗就否定了他的偉大,也不能因為偉大就可以將恥辱洗刷,那該如何正確地看待他,「武靈」二字概括了他的君王生涯,正是趙雍的偉大才將自己擊垮,因為他的個性遠不如他的經歷複雜——「胡服騎射」說明他重實效不浮誇,「假扮使者」證明他看實際不虛華,他最擅長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準確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