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的悲劇結局:被困沙丘宮3個月,抓麻雀果腹,活活餓死

2020-12-18 騰訊網

可惜的是,趙武靈王的結局卻十分悲慘,不僅令趙家後代為他惋惜,天下人讀史讀到他的結局,恐怕也都不能不為他嘆息幾聲。

原來,趙武靈王也沒有逃出美人關。他本來立了自己的長子趙章為太子,但是後來寵愛一個叫吳娃的妃子,竟廢掉了太子趙章,換了吳娃生的孩子趙何當了太子,公元前299年,武靈王傳位於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自稱「主父」,搬到沙丘宮,要當太上皇享清福。想想又覺得有些對不起趙章,同時怕兄弟倆因權力而殘殺,於是又在公元前295年封趙章為安陽君。

沒想到畫虎不成反類犬。武靈王之舉反而釀成了一場血雨腥風的宮廷政變。趙章正鬱悶呢!他對父親廢掉自己,讓趙何接班做了國君一肚子氣,竟然借父親封自己為安陽君的機會造反,殺死了惠文王的丞相肥義,結果被惠文王擊敗,趙章逃到主父也就是武靈王的住處沙丘宮避難。趙何派追兵包圍了沙丘宮,殺了趙章,同時以父親包庇反賊為由,將父親圍困沙丘宮長達三個月,並且斷絕糧食供應,餓的父親在院子裡到處抓麻雀吃,結果被活活餓死。

可嘆趙武靈王頂天立地,叱吒風雲,最後卻被自己疼愛的兒子那麼殘忍地要了命。真的是最毒不過帝王家。春秋戰國時代乃至後來的宮廷,臣弒君,子弒父,簡直是常規遊戲。帝王家很少講親情,講親情也要圍著權力轉。親不親,權上分;愛不愛,利上見。追求最高政治權利的欲望往往使人瘋狂,乃至滅絕人性,喪盡天良。從這個角度看,儒家推崇上古時代強調血緣親情的宗法社會的政治秩序,儘管不合時代潮流,卻也不是沒有它的合理性。

趙武靈王如同古羅馬的凱撒大帝,也是一位悲劇英雄。他叱吒風雲,深謀遠慮,氣魄雄大,勇於改革;他不貪戀權勢,正當盛年就將王位傳給兒子,希望自己能騰出精力考慮趙國的長遠發展戰略,但卻因此慘死在自己的親人手中。

過早放權,要了武靈王的命。我由此想到法家所謂「勢」。法家所謂的「勢」,就是統治者的權威,這個權威由權力而來。就像大法家慎子所說:「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蚓蟻同矣」。(《韓非子·難勢》)

雲和霧就是龍蛇的「勢」,也就是權力。沒有了雲和霧,龍蛇和蚯蚓也就差不多了。沒有了權力,再偉大的政治人物,也很可能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這就是趙武靈王的悲劇。

梁啓超曾經設想,如果趙武靈王能夠繼續執政,那麼完成中國統一大業的,應該是趙國而不是秦國。

那麼,武靈王那個不孝之子的兒子趙何,對趙國又做了什麼樣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變其實始作俑者恰恰是趙武靈王本人,因為趙武靈王非常不恰當地實行了權力的繼承,身為趙國最領導人的趙武靈王,在決定要把自己國君之位傳給幼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之時,就埋下了日後沙丘宮變的悲劇。
  • 看沙丘宮變始末,來分析雄才大略趙武靈王的死因
    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雄才大略之君,即位後為了改變趙國積弱積貧的現狀,開啟了最著名的胡服騎射,滅中山,開趙國強盛先河,因此到其子惠文王時期,幾乎可以和秦國勢均力敵,這一切有賴武靈王的雄才大略,但是為何他壯年被活活餓死?
  • 因為一個「夢中情人」,趙武靈王在自己兒子的示意下被活活餓死
    不過,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的結局卻十分的悽慘,因為他是在自己的兒子的示意下被活活餓死的。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趙武靈王也是如此。 不過,趙武靈王比漢宣帝好一點,因為趙武靈王選的太子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倒也不是庸才。 故事還是從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開始說起。
  • 歷史上趙武靈王活活被餓死,趙惠文王為何沒有救他?真相扎心!
    趙惠文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他是趙武靈王的次子,嬴姓,趙氏,名何。趙惠文王年幼時就繼位了,但是之前的太子章就起兵反對趙惠文王,還殺死了當時的相國肥義,但是最後兵敗,躲到了趙武靈王住的沙丘宮。之後被趙惠文王的人包圍,斷水斷糧三個月,最終餓死了趙武靈王。
  •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本劇的結局就是趙惠文王(趙何)坐穩王位,而大哥趙章被殺,父親趙武靈王(趙雍)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餓死父親趙武靈王,要想知道原因,就請君慢慢看故事吧。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國君。他剛上任那會兒趙國綜合國力還非常弱,經常遭受周邊國家的侵擾。甚至一些小國家也會不時地騷擾一翻,比如中山國就是如此。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沙丘宮在戰國時期簡直有毒啊,兩位非常優秀的君主,全都隕落在這裡。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雍,還有一位則是號稱祖龍的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沒錯,他們去的地方是同一個沙丘宮,在今天的河北廣宗縣境內。不過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趙武靈王之死被稱為沙丘宮變,而秦始皇去世後的政變被稱為沙丘之變。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真的餓死了父親趙武靈王嗎?這算不算弒父
    正如題主所述,年僅14歲的趙惠文王真的是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這算不算弒夫?應該算,算是間接的弒父吧,而且他的動機就是要他的父親死。趙武靈王名趙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公子何的母親吳娃臨死的時候,希望趙武靈王能立自己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看著愛妃逝去,趙武靈王痛心不已,於是答應了她的請求。這樣就為趙武靈王后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立嫡立長被認為是歷朝歷代,在繼承皇位上最好的法則。但是趙武靈王卻打破了這個規則,只是因為自己內心有一個偏愛。
  • 趙武靈王為什麼被兒子活活餓死?
    從多個角度來講,趙武靈王都不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和軍事家,他是一個通過「胡服騎射」的著名服裝改革開始,從而大大提高了武裝戰鬥力,為最終強大趙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對於接班人制度的設計和政治與親情的把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切割,最終導致了「沙丘之變」被活活餓死,一世英名盡毀於一旦。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為情廢長立幼,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遊巡大陵(山西交城縣西南),夢到了一位少女,醒來後對其念念不忘,大陵人吳廣覺得這位「夢中情人」就是自己的女兒孟姚,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對孟姚非常寵愛,立她為王后,趙人稱孟姚為吳娃,吳娃生下了趙何,公元前301年,吳娃死去,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趙章的太子位,改立趙何為太子。
  • 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 趙武靈王:趙國第一任稱王君主,推行「胡服騎射」,晚年圍困被殺
    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便是趙國的第一任稱王國君趙武靈王。他在位時期採取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走向強大。因為晚年的昏庸優柔寡斷,自己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史稱「沙丘政變」。3:「胡服騎射」讓趙國迅速走向強大,滅掉中山,對抗秦國趙武靈王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很快便發現中原地區普遍使用的戰車在北方山地之間根本施展不開。反過來看匈奴人的鐵騎,經常小規模來騷擾。
  • 趙武靈王締造強大騎兵讓趙國崛起,最後被活活餓死,他錯在哪裡?
    並在當場殺掉代王,繼而吞併了整個代國。晉國不肯坐視趙氏發展,舉兵徵伐。趙襄子眼看就要頂不住了,於是派謀臣說服韓國和魏國聯合抗晉。此後,晉國滅亡,國土被趙、韓、魏吞併。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同時,也標誌著華夏歷史從春秋走向了戰國時代。
  • 趙武靈王被圍沙丘行宮三個月,為什麼竟然沒有一個親信前來救駕?
    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宮三個月,最後被活活餓死。沒有人知道他是一個死了的人,做了一個新的水平的教學書。趙武靈王是誰?他是趙國最有成就的國王之一。公元前322年,15歲的趙武靈王繼位趙王。繼位時,趙國很虛弱。從這張地圖可以看出,趙國被中山國一分為二,國力可見一斑。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是不是真的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
    不過,如此雄才大略的一位君王,其結局卻並不算完美,甚至稱得上悽慘。因為趙武靈王是被活活餓死的。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趙武靈王異想天開,退居二線,自號主父 趙武靈王確實稱得上雄才大略,其一手操辦的「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完成了一次蛻變,並一躍成為了戰國中後期數一數二的大國。 但是,趙武靈王太過發散性的思維註定了其結局並不會完美。在功成名就以後,趙武靈王對如今的處境漸漸地感到了不滿。
  • 被活活餓死的趙武靈王:治國高手,治家庸才!
    在中國歷史上,趙武靈王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他的操盤下,羸弱的趙國重新崛起,成為戰國末期唯一可以抗衡強秦的國家,由於秦國東邊有函谷關天險,他甚至設想繞道北邊去攻擊秦國。但是,可惜的是,在選擇繼承人方面,由於他的優柔寡斷,不但導致兄弟手足相殘,自己也被活活餓死,可謂悲慘。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活活餓死?
    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 趙武靈王四年(前323),趙國和韓國在區鼠會盟。第二年,趙武靈王就迎娶了一位韓國女子做夫人。然而政治聯盟是國家戰略,對於自己的內心,趙武靈王有著另一種追求。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1),武靈王巡遊了大陵。不久後,他做了一個夢。"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
  • 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一時糊塗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前299年,處於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退位,立二兒子趙何為國君,是為趙惠文王,任命肥義為相邦,而趙武靈王自己則是自稱主父,專心謀劃北方戰事。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廢長立幼呢?這還要從趙王何的母親說起。
  • 被逼「殘害父兄」的一代雄主——趙惠文王
    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故事的主人公是就戰國時期的趙惠文王。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帶領趙國真正崛起的一位君主。趙惠文王本名趙何,是趙武靈王的次子。按說他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但因為他的母親,他擁有了這一資格。
  • 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為何這四人卻會被餓死
    在古代,別說戰亂時期了,就算是和平時期,也時常出現有人餓死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都發生在老百姓身上。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要說他們被餓死,恐怕沒什麼人肯相信。不過歷史上,還真有四位君王被餓死。既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為何這四人還會被餓死呢?
  • 趙武靈王禪位給趙惠文王,雄心不已帶兵南徵北戰
    趙武靈王禪位給趙惠文王,雄心不已帶兵南徵北戰趙國的國勢正在蒸蒸日上之際,趙武靈王聰明反被聰明誤,辦了一樁蠢事。原來他即位的第五年,娶韓女為後,生下一子名叫趙章,立為世子。在他即位的16年,一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一個少女彈著琴說:「有個美人是那麼的豔麗,容貌就象苕花盈盈,命呀命呀,沒有人常識我娃臝。」他把夢境記得很清楚,在第二天的宴會中,他喝得酒酣性濃,一再向大臣們談論這個夢。他說得令人能想像這個美女的長相來;.有個胡廣的大臣聽了,覺得自己的女兒孟姚和國王所說的美女形象相似,於是把孟姚送進宮獻給了國王。趙武靈王非常高興。納入後宮,特別寵愛,改名吳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