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一代英主,為何被活活餓死?因為犯了兩個大忌

2020-12-16 歪史

戰國時期,各國都在馬不停蹄的變法求存,戰國七雄都進行了一些列能夠適應生存的改革,這一些改革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但是只有趙國的進行了一次以軍事為主的改革。

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很簡單,望文生義,趙武靈王繼位之後根據周邊胡人騎兵不時的騷擾趙國,還有個狄人建立的中山國將趙國一分為二,使得代地成為飛地,而周邊齊國、魏國、秦國都是強國,都是先前的霸主國家,實力都非常強。

為了生存、發展,趙國東南西都惹不起,眼下只能向北發展,而北方的是胡人,或者匈奴、狄人等善於騎射作戰的民族,為了剪除心腹大患,於是決心改革華夏人的服飾,訓練作戰部隊。

再說服公卿貴族之後,胡服騎射迅速開始,因為君王主導,推行力度很大,取得成績很好,在軍隊成功之後,趙國軍隊作戰能力日益強盛,後來攻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迫使他們逃遁,在他們的故地開闢雲中、雁門、把原來的代郡和趙國連城一片,也乘機消弭南北差異,然後修築了趙長城來防禦匈奴。

因為軍事上的威懾力,趙武靈王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強大的聲望,乘著齊國滅燕之際擁立燕昭王,乘著秦武王死後秦國內鬥擁立秦昭王,利用合縱方略徹底摧毀三晉老大魏國,使得魏國徹底成為二流實力國家。

方言當時的趨勢,能夠一爭高下的只有秦國、趙國、齊國、楚國四個國家,這個局勢是春秋時期齊秦楚晉互相攻伐的翻版,原來的晉國被趙國代替。完成攻滅中山國這一年是趙武靈王27年,公元前299年,標誌著趙國胡服騎射徹底取得成功。他也躋身英主行列。

這一年,趙武靈王42歲,趙國如日中天、趙武靈王也鼎盛年紀,如日中天,這個時候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主動退位,把王位讓給兒子趙何,自己統領軍隊。

他的目的是打造一個二元化的領導班子,自己主抓軍隊,兒子統領內政,伺機坐收漁人之利。

想法是美好的,結果是殘忍的,僅僅四年之後,趙武靈王被李兌、公子成包圍餓死在沙丘,結束了46年的生命。這樣一位英主,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歪史以為他犯了幾個致命錯誤,才導致一代英主落得個餓死的下場。

廢長立幼。被趙武靈王立為國君的趙何是老二,他是趙武靈王后妻的兒子,因為前妻韓氏死得早,續娶一個叫吳娃的女子,他們的感情不錯,所以吳娃病死的時候,請求立他兒子為太子,趙武靈王照做了,於是廢了原來太子趙章的太子之位。

但是太子趙章和趙武靈王很像,趙武靈王又經常後悔當初的決定,於是縱容大兒子積蓄勢力,後來又把代郡作為趙章的封地,後來,趙章借著父親的庇護,飛揚跋扈,萌生了自立的想法,於是在沙丘發動宮變,趙武靈王竟然默認了這個現實,結果被李兌和公子成包圍起來餓死。趙章也被殺。這成為趙武靈王餓死的直接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早放棄權力,但是後來又反悔,想著藉助趙章取回權力,但是他之前的安排太過於嚴密,以趙何為首的趙國領導團隊已經滴水不漏,他又沒辦法直接跑去廢了兒子,只能假借長子的企圖來間接謀求這一目的,可惜公子成和李兌這兩個權臣自然不願意他再回去掌權,所以合夥餓死他。

相關焦點

  • 因為一個「夢中情人」,趙武靈王在自己兒子的示意下被活活餓死
    不過,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的結局卻十分的悽慘,因為他是在自己的兒子的示意下被活活餓死的。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趙武靈王也是如此。 不過,趙武靈王比漢宣帝好一點,因為趙武靈王選的太子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倒也不是庸才。 故事還是從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開始說起。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變其實始作俑者恰恰是趙武靈王本人,因為趙武靈王非常不恰當地實行了權力的繼承,身為趙國最領導人的趙武靈王,在決定要把自己國君之位傳給幼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之時,就埋下了日後沙丘宮變的悲劇。
  • 看沙丘宮變始末,來分析雄才大略趙武靈王的死因
    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雄才大略之君,即位後為了改變趙國積弱積貧的現狀,開啟了最著名的胡服騎射,滅中山,開趙國強盛先河,因此到其子惠文王時期,幾乎可以和秦國勢均力敵,這一切有賴武靈王的雄才大略,但是為何他壯年被活活餓死?
  • 趙武靈王為什麼被兒子活活餓死?
    從多個角度來講,趙武靈王都不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和軍事家,他是一個通過「胡服騎射」的著名服裝改革開始,從而大大提高了武裝戰鬥力,為最終強大趙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對於接班人制度的設計和政治與親情的把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切割,最終導致了「沙丘之變」被活活餓死,一世英名盡毀於一旦。
  •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本劇的結局就是趙惠文王(趙何)坐穩王位,而大哥趙章被殺,父親趙武靈王(趙雍)被活活餓死。趙惠文王餓死父親趙武靈王,要想知道原因,就請君慢慢看故事吧。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國君。他剛上任那會兒趙國綜合國力還非常弱,經常遭受周邊國家的侵擾。甚至一些小國家也會不時地騷擾一翻,比如中山國就是如此。
  • 趙武靈王締造強大騎兵讓趙國崛起,最後被活活餓死,他錯在哪裡?
    因為趙國人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徵,暴躁、好戰、衝動、目無法度。可以說在他們的性格中,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做的。這種性格奠定了趙國的崛起,也註定了趙國的衰亡。春秋時期並無趙國。趙國的開始源於趙氏首領趙襄子。解釋這兩個問題並不複雜。騎兵歷來是可怕的軍事力量,但需要支撐這一兵種,需要雄厚的後勤補給力量。戰國時代的國家爭鋒,並非是一場戰爭的得失,更重要的國家機器的運作較量。秦國雖然地處西垂之地,但擁有物產豐富的巴蜀之地。糧食歷來不是問題。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活活餓死?
    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 趙武靈王四年(前323),趙國和韓國在區鼠會盟。第二年,趙武靈王就迎娶了一位韓國女子做夫人。然而政治聯盟是國家戰略,對於自己的內心,趙武靈王有著另一種追求。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1),武靈王巡遊了大陵。不久後,他做了一個夢。"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
  • 被活活餓死的趙武靈王:治國高手,治家庸才!
    在中國歷史上,趙武靈王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他的操盤下,羸弱的趙國重新崛起,成為戰國末期唯一可以抗衡強秦的國家,由於秦國東邊有函谷關天險,他甚至設想繞道北邊去攻擊秦國。但是,可惜的是,在選擇繼承人方面,由於他的優柔寡斷,不但導致兄弟手足相殘,自己也被活活餓死,可謂悲慘。
  • 歷史上趙武靈王活活被餓死,趙惠文王為何沒有救他?真相扎心!
    趙惠文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他是趙武靈王的次子,嬴姓,趙氏,名何。趙惠文王年幼時就繼位了,但是之前的太子章就起兵反對趙惠文王,還殺死了當時的相國肥義,但是最後兵敗,躲到了趙武靈王住的沙丘宮。之後被趙惠文王的人包圍,斷水斷糧三個月,最終餓死了趙武靈王。
  • 趙武靈王的悲劇結局:被困沙丘宮3個月,抓麻雀果腹,活活餓死
    可惜的是,趙武靈王的結局卻十分悲慘,不僅令趙家後代為他惋惜,天下人讀史讀到他的結局,恐怕也都不能不為他嘆息幾聲。 原來,趙武靈王也沒有逃出美人關。
  • 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一時糊塗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前299年,處於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退位,立二兒子趙何為國君,是為趙惠文王,任命肥義為相邦,而趙武靈王自己則是自稱主父,專心謀劃北方戰事。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廢長立幼呢?這還要從趙王何的母親說起。
  • 趙武靈王:趙國第一任稱王君主,推行「胡服騎射」,晚年圍困被殺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間段,田氏代齊跟三家分晉代表著春秋結束戰國時代來臨。韓趙魏這三家瓜分了晉的領土,其中以趙國的領土最為肥沃。到了戰國後期,趙國一度成為唯一一個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可惜長平之戰的失敗,將趙國邁入黑暗的深淵。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便是趙國的第一任稱王國君趙武靈王。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真的餓死了父親趙武靈王嗎?這算不算弒父
    趙武靈王在軍事上真的是一個奇才,很多時候不按常理出牌。比如他在40歲的年齡就想到了禪位於兒子趙惠文王,為的就是自己專心打仗,發展軍事力量。趙武靈王禪位以後被尊稱為「主父」,就相當於太上皇。趙武靈王雖然是一代霸主,但是一生中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是不是真的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
    而趙國的變法,其發起人,卻是趙國的君王,趙武靈王。僅此一點,就足夠趙武靈王名留史冊了。 不過,如此雄才大略的一位君王,其結局卻並不算完美,甚至稱得上悽慘。因為趙武靈王是被活活餓死的。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談秦說漢(368)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 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為何這四人卻會被餓死
    在古代,別說戰亂時期了,就算是和平時期,也時常出現有人餓死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都發生在老百姓身上。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要說他們被餓死,恐怕沒什麼人肯相信。不過歷史上,還真有四位君王被餓死。既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為何這四人還會被餓死呢?
  • 釋讀中國歷史103:趙武靈王餓死沙丘,楚懷王客死秦國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趙武靈王推進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戰鬥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成為戰國時期唯一可以在戰場上抗衡秦國的國家。他給趙國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向北開疆拓土,然後從雲中、九原再向南攻擊秦國。公元前299年,他幹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兒。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太子章生活奢侈,「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年富力強時傳位幼子,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心血來潮,傳位給只有十歲左右的太子趙何,自號為「主父」,太子趙何為趙惠文王,當時趙武靈王只有四十五歲上下,其意本是鍛鍊太子政務能力,自己可以專心對外軍事,但一來,在當時看完全沒有必要,二來,破壞政治結構,一國二主也是禍亂之源。
  • 一個小小的沙丘卻是著名的「困龍之地」三位帝王兩個王朝在此落幕
    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 二:沙丘之亂——趙武靈王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史記》結果在沙丘這個地方,兩兄弟果然火併了。支持趙王何的肥義雖然被殺了,可是公子成帶著人馬前來相助趙王成,結果公子章無奈躲進了沙丘主父宮中。這個時候公子成將主父宮團團圍住,將公子章誅殺以後,居然不敢把趙武靈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