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效率管理指標

2020-10-20 IQ_World

科學管理的最初目的是提高工人的作業效率,降低產品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人的待遇,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管理融合其他學科和知識演變成為現在的工業工程,它追求提高系統的效率與收益。雖然工業工程的研究對象變得更廣泛,工業工程運用的知識與工具變得更繁雜,但是工業工程的目標一直未變,那就是研究如何提高研究對象的效率,無論這個研究對象是工人,流水線,車間或者企業,這些研究對象統稱為一個系統。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工業工程簡化為如何提高系統效率的一類方法或知識。

關於如何提高一個系統的效率問題,我們需要認清系統的分類效率的定義

一個企業的生產系統就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離散型製造系統,流程型製造系統,重入離散型製造系統與製造服務型系統等。

離散型製造系統,是指以一個個單獨的零部件組成最終成品的生產方式,主要包括機械加工、儀表儀器、汽車電子、服裝、家具、五金、醫療設備、玩具生產等行業。

流程型製造系統,是指通過對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形狀或化學屬性發生變化,最終形成新形狀或新材料的生產方式,主要包括石油、化工企業等。

重入離散型製造系統,是指產品或零件在製造過程中被某些機械重複加工兩次以上的製造過程,主要包括半導體晶片製造、印刷電路板製造企業等。

製造服務型系統,是指以提供服務為中心來組織生產或運作,產品或服務需要讓顧客滿意,包括銀行、醫院、學校、零售、餐飲等。

這裡主要介紹一下製造企業的生產效率指標,主要分類與定義如下:

1.1流水線平衡率(LB)

    LB = 產品生產周期 / (瓶頸工時 x 工位數)

1.2人員作業效率(OPE)

    OPE = 標準工時 x 良品 / (生產線直接人員 x 時間)

1.3設備綜合效率(OEE

    OEE = 時間開動率 x 性能開動率 x 合格品率

2.1場地利用率

    場地利用率 = 月度平均使用場地面積 / 工廠生產可使用面積

2.2物流平衡率

    物流平衡率 = 各工序平均單位計劃產出 / 各工序中最大的單位計劃產出

2.3物流量距

    物流量距 = 工序間搬運當量物流量(如一箱/棧板)x 工序間的搬運距離

3.1整機訂單履行周期

    整機訂單履行周期 = 物料採購周期 + 訂單製造周期

3.2部件任務執行周期

    部件任務執行周期 = 物料採購周期 + 任務製造周期

3.3計劃波動率

    計劃波動率 = 月度生產計劃變動次數 / 月度生產計劃總次數

4.1標準工時降低率

    標準工時降低率 = (原標準工時 - 現標準工時) / 原標準工時

4.2計劃準確率

    計劃準確率 = 1 - |計劃需求量 - 實際需求量| / 實際需求量

4.3工藝路線準確率

    工藝路線準確率 = 產品加工工藝順序準確率x各工藝加工時間準確率

5.1月度庫存周轉率

    月度庫存周轉率 = 月銷售量 / 月平均庫存水平


廣義的生產效率定義為:效率 = 產出 / 投入

但是企業工廠在生產中對效率進行管控的時候一般進行單生產要素效率的管控,這就涉及到上述提到的各類效率指標。

而企業按照其生產系統的不同,各自的生產要素效率管控重點又各不相同。

對於人員密集型的會對OPE這一指標進行管控,同時會採用一些方法如目視管理、5STQM、自動化等去降低這類損失,提高OPE指標;設備密集型的會對OEE這一指標進行管控,同時也會採取一些方法如SMEDTPM等去降低這類損失,提高OEE指標。

對於小批量多品種生產,一般採用單元線與均衡生產的方式,去改善場地利用率、物流平衡率與物流量距;採用VSM方法對產品的生產交付周期進行分析改善,以減少產品生產交付周期,同時減少庫存以提高庫存周轉率。

評價是改善的前提,如果連評價效率的效率指標都不明確,也無法計算,改善就無從做起了。而所有的改善成果表現在老闆面前就是成本的降低,利潤的提高。所以IE在企業的運用需要與企業的管理制度結合在一起,建立起效率指標評價體系與成本管控體系。在管控企業生產運營的同時,利用IE專業的技術去減少效率的損失,減少成本的浪費。

相關焦點

  • 企業如何進行生產管理才能提高效率
    企業如何進行生產管理才能提高效率?企業的生產管理是企業對生產系統的設置、組織運行和控制的一項企業管理工作。生產管理得好,可以節省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提供企業生產效率。那企業如何進行生產管理呢?企業如何進行生產管理:1、計劃管理通過預測、規劃、預算、決策等手段,把企業的經濟活動有效地圍繞總目標shu的要求組織起來。計劃管理體現了目標管理。
  • 如何利用生產現場管理軟體管理員工效率和績效?
    如何利用生產現場管理軟體管理員工效率和績效?在製造企業生產現場普遍存在人員使用效率低,員工績效管理困難的問題。生產現場管理軟體能幫助企業提高人員使用效率,讓管理層能更方便快捷地管理員工績效考核。在製造業生產現場的人員在操作工時時,效率統計需要員工自行填寫,這樣會導致錯漏頻繁、耗時費力,報表的的匯總與分析工作都是由文員收集手工報表並進行統計產生,績效考核難以利用統計結果作為依據。
  • 醫藥生產企業數位化精益生產管理研究
    二、數位化轉型解決的問題醫藥生產企業所關注的問題是生產效率、產品質量、製造成本和產品維保,數位化技術提供了一個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路徑。通過打通企業內部的數據價值鏈與有效利用企業外部數位化資源,企業將實現各方面的持續創新,包括產品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創新、管理方法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等。
  • 生產現場考核重點KPI:三大類成本費用指標及兩個達成類交期指標
    上一篇文章,我介紹生產現場管理四大類考核指標中的安全和品質指標,本篇,講述四大類指標中的另外兩類指標,也是生產現場管理更需要關注的兩個重點指標:成本與交期。《生產現場管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專欄的主要內容請見下圖。生產現場管理的四大類考核指標3:成本。
  • 如何保證車間生產效率,提高人員利用率?
    運用現場迅速改善手法,進行源流管理,提升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想要立於不敗之地,關鍵在於「快」和「新」,有速則快,有力則新。發現有改善生產效率的方法和流程迅速改善,並對問題快速追蹤。
  • 四種數據績效指標的管理
    ,從企業管理指標的實際應用角度看,有4種數據指標來評價公司的經營成果,包括規模指標、速度指標、效率指標和效益指標。這四大類指標構成了對企業經營成果的直接評價,並且分成了兩組,第一組是企業成長相關指標,發展速度帶來了企業的規模增長,而隨著規模的增長,保持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困難,速度會逐漸降低;第二組是企業贏利性指標,效率會在一定意義上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沒有效率肯定影響企業的贏利能力,而效率並不見得一定會產出效益,若走偏了方向,則效率越高,距離目標越遠,甚至造成致命的影響,而效率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研發的投入
  • 別讓數據指標輸在層級管理上
    而數據是為這個公司治理體系服務的,每個崗位的數據指標必須符合本崗位的需求,為每一個崗位提供服務。在基層,基層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執行決策的調整。在生產一線,班組長負責對班組的工作進行管理、協調,根據人、機(設備)、料(物料)、法(方法、工藝、流程等)進行生產協調,保證生產正常進行。
  • 有效的項目管理, 可以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知識經濟作為建立在知識信息的創造、分配、使用基礎上,對企業的管理模式具有深遠的影響。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重視對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的不足,轉變觀念並構建新的經營管理觀。創新性勞動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越來越大,在應對全球化的市場變動中,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然而項目管理正成為社會管理和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 採用「人均產值」KPI衡量企業效率合適嗎?
    全文總計998字,需閱讀3分鐘,以下為今天的益者原創:現在很多企業都採用KPI指標衡量一個單位的管理績效,績效結果與單位領導的業績掛鈎。採用KPI管理單位績效是現代企業的通用做法,無可厚非,但是設計說明樣的KPI需要各企業的經營管理部門花心思去設計,本人通過對很多企業的管理KPI研究,覺得採用「人均產值」來衡量效率指標不合適,具體理由如下:人均產值=一個時間周期內銷售產值(萬元)/周期內的用工人數(人),一個時間周期通常為月度或者年度。
  • 數位化轉型是我國製造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
    尤其是傳統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生產管理效率較低。在我國製造業低成本優勢逐步減弱的背景下,必須著力提高產品品質和生產管理效率,重塑競爭優勢,數位化轉型正是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當前,需更好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解決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進程中的難點問題,切實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製造業企業如何提高招採和供應鏈效率
    對製造業企業而言,採購流程通常包括執行計劃、尋源(尋找供應商)、招採(採購零部件/材料和服務)、製造(生產)和交付。採購最重要的任務是確保生產過程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有合適的數量、合適的質量的材料,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在正確時間以最低成本將正確產品送到正確地方的衡量標準被稱為招採和供應鏈效率。
  • 這家企業代工一線童裝品牌,將建大型智慧工廠提升品質與生產效率
    中國服裝優質製造商聯盟在聯盟內部首批甄選十家優質製造企業,通過企業家專訪、實地考察、行業大咖評價等一系列舉措,深度挖掘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製造、質量管理、營銷服務等全過程的創新思路、方法和路徑,並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在全行業、全社會、全領域進行廣泛宣傳推廣,塑造新時期中國服裝製造新榜樣、新楷模。
  • 數位化運營管控是如何提升管理透明及效率的!
    傳統企業組織中可能沒有運營崗位,此時,運營是指整個企業的團隊管理和組織管理,包括組織的績效管控、團隊的績效管理,以及整個企業管理活動效率的提升。除對營銷和銷售環節重點管控外,也需要對整個組織的效率進行有效監控,所以必須建立一套指標體系進行跟蹤管理。
  • 那些一流製造企業,都在怎麼做生產管理?
    一談到生產管理,你可能會想到很多生產過程中的典型問題,比如:員工紙筆填寫報工單,寫錯是常事生產數據量大,統計工資就要大半天昨天的生產日報,今天中午才出來一問三不知……我們基於大家的管理需求,在簡道雲上搭建了一個簡便的生產管理應用,並分享給大家:註:簡道雲是帆軟軟體開發的應用搭建工具,有50萬+企業在使用,包括中國石化、上汽通用五菱、史丹利等大型製造企業。
  • 企業對ERP系統生產管理軟體有哪些誤區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升級,人們生活已經與信息化息息相關,手工記帳、紙質文件已經在企業管理中慢慢消失,近幾年,隨著市場消費的升級,消費結構的變化,企業對ERP生產管理軟體有了不同的見解。 一、我們國內小企業不適合ERP生產管理軟體的應用 ERP最開始源於國外市場,經過許多西方國家實踐證明,國外的效率,產品質量、生產水平整體企業效益都是很高的,確實證明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能夠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 壓縮機設備管理中的關鍵績效指標有哪些?
    壓縮機設備管理要進步,其水平也需要度量。在企業裡,用於度量設備管理好壞的指標很多。例如設備的完好率,設備的可用率,設備綜合效率,設備完全有效生產率,設備故障率,平均故障間隔期,平均修理時間,設備備件庫存周轉率,備件資金率,維修費用率,檢修質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不同的指標用於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 精細化管理:生產成本管理控制制度
    第1章 總則第1條 為加強生產成本的管理控制,確保生產效益不斷提高,特制定本制度。第2條 本制度適用於涉及生產成本管理控制的部門和個人。第4條 生產成本管理控制是指在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中,對成本形成的各種因素,按照事先擬定的標準嚴加監督,發現偏差就要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從而使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資源消耗和費用開支限制在標準規定的範圍之內。
  • 仁和ERP企業管理軟體免費版生產系統整體介紹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運營管理,管理的高效離不開企業管理軟體,一個好的企業管理軟體可以幫助管理者們的工作效率,最終促進企業的效益增長!接下來,給大家分析下,如何在製造業中選擇一款合適的企業管理軟體! 如何用管理軟體幫助企業規範管理,提高效率創造價格,是目前普遍企業重視的焦點 1、隨意、盲目 從決策者(老闆)角度講,經營戰略不清晰甚至沒有,沒有2-3年規劃,只是根據目前了解的市場信息調整業務,當市場反應出來的信息實際上已經很過時了,這種隨意性是決策者最大的缺點,只有提前2-3年規劃布局、決策判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
  • 工業網際網路+自動化 大幅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如今,廣東支持企業「上雲上平臺」實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已經取得新成效。走進東莞長盈大朗工廠,上千臺CNC設備連入工業網際網路生產平臺,他們實時被「工業醫生」監測,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數據對停機原因的分析以及對停機問題的快速響應,使得計劃外停機下降20%,工廠一年就能獲得經濟收益數百萬萬元,整體OEE(設備綜合效率)上升14.2%。在廣東,這樣的「工業網際網路+自動化」工廠越來越多。
  • 以現金流量為導向的企業財務分析指標
    現金流量是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及現金淨流量的總稱,它是根據收付實現制來確定的,反映了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入與流出,現金流量能反映企業真實的經營成果,並具有很高的驗證性。由此可見,用現金淨流量指標評價企業財務狀況比傳統財務指標更具客觀性,更有利於相關者進行決策。以下筆者就以現金淨流量指標來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