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培訓機構大多仍按年收費 家長稱按月付費價格高
作者:高睿 選稿:吳春偉
據《勞動報》報導,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的費用,這是國務校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最受關注的一條規範。眼下,「開學季」臨近,勞動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並暗訪多家教育機構,發現線下機構大多以「年付」方式為主,而線上課程則由於課時靈活,難以按「3個月」進行限定。
上海市教委指出,按照目前上海現行的「一標準兩辦法」規定,培訓機構一次性收取費用不得超過12個月,也即可以收取一年費用。但市教委也明確表示,將嚴格落實《意見》,儘快出臺補充條例,將收費時間限定在3個月內。不願一次性支付長期費用的心結,在於家長擔心機構捲款跑路,因此,不少家長呼籲,上海地區儘快落實國務院相關《意見》。
家長:新規降低捐款跑路風險
「周五晚上英語;周六早上鋼琴、下午遊泳、晚上樂高;周日還有拼音和桌球。」家住閔行的職工柳女士,兒子剛上小學,她正在給孩子排這周末的課表。「英語、樂高時間都要預約,課與課之間,時間路程都得規劃,我們也是糾結透了。」
糾結的內容又豈止一張課表?柳女士算了筆帳,上述課程大多一周一節,每節課1-2個小時,費用100-300元不等,一周課時費接近千元,一年的開支接近4-6萬。如今即將開學,不少班次開始辦理續費,且大多採取「年付」方式,讓柳女士直言「錢緊」。
對於「三個月一付」的提法,柳女士表示歡迎,她認為這一政策保障了家長和孩子的權益,降低了培訓機構捲款走人帶來的風險。「即使機構不跑路,有些變化也是很難預料的,比如搬家、生病、課時衝突、孩子興趣變化等等,要退一年的費,基本就是場持久戰。如果能3個月一付,區間變化的風險,也可以承受。」她說。
然而,也有家長表示了對意見約束度不高、可操作性不強的擔憂。「我女兒的繪畫課有按月付費的,但和按年付一比較,明顯貴出不少,這也是機構的小套路之一。」職工楊先生權衡再三,還是選擇為女兒支付了一年的費用。
「馬上就開學了,很多機構都是報暑假班,再連上秋季班,然後是寒假連春季班,連得越久優惠越大,明顯超3個月的,這如何限制?」「原先一年一交呢,機構漲費的機會也就一次,現在3月一交,是不是會變成3月一漲?」在記者的採訪中,提出類似疑問的家長不在少數。
線下:多以「年付」為主
然而,要清楚知道機構是不是收取超過3個月的費用,並不容易。日前,記者以家長身份暗訪了多家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體驗發現,無論是平臺官網的課程介紹、還是電話諮詢,均很難獲得具體課時及費用的明確信息,大多都是對於課程內容,預期效果的鋪陳介紹。而家長所關心的價格,課時持續跨度等,並不包含在諮詢的範圍內。
如精銳教育兩款售價6600元「三年級1對1個性化培優課程」、售價4650元的「三年級1對3互動提升課程」,課時並未公布。記者致電聯繫後,客服表示,需要先行對孩子進行測試,才能安排對應課程與課時。
「我們這邊只是客服諮詢,不承擔報價義務,具體情況請前往門店了解。」英孚客服回答記者。「我們是不可以為您轉分店的,你可以留下手機號碼及住所區域,會有就近門店的工作人員聯繫您。」樂寧客服如此答覆。上述三家機構也並未做出可以學費可「三月一付」的提示。
記者來到閔行區的一家「精銳·至慧學堂」。牆上貼著一張學費漲價通知。拿語文科目為例,48課時(半年)、單價202.5元、學費9720元。數學科目96課時(1年)、單價190.4元、學費18280元。「支付方式可以三月一付嗎?」面對記者的詢問,工作人員表示,一般推薦家長報一年的班,而根據公司的最新規定,8月27日起開始合同課時,要求單科最高報名96課時(1年)。
記者在樂寧少兒英語一線下門店了解到,機構一年為84課時,學費約1.5萬元。工作人員表示,支付方式是年付,如果學生覺得不適應,也可以中途退款。同樣,英孚教育線下門店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學費的繳付通常為9-10個月一付,暫不支持3個月一付。
線上:課時靈活難以「三月」為限
如今的在線培訓如火如荼,學編程、學圍棋、學鋼琴、學畫畫、拼樂高都能搜到相應課程。據《2017年教育行業藍皮書》統計,僅2017年的前八個月,一級市場教育行業的總融資額達96.4億元,公布金額的融資案例達156起。而根據預計,在線教育的用戶規模,有望從2016年的900萬人,在2019年提升至1.6億萬人。
記者上網查詢幾款知名的線上培訓機構。如滬江網校的「1對1首席名師制勝雅思」,總154課時,有效期180天,收費達到1.6萬元;又如學而思網校開出的「初一數學直播培優班」,跨度從9月8日至1月5日,收費1400元,目前僅剩9個「空位」。多家司考培訓機構如今也推出了多款線上課程,其中多款是為期一年的「衝刺班」及「提高班」,價格從6000元至3萬不等。
與線下門店大多按「年付」不同,線上課程因課時靈活,如何界定「三月一付」也常常讓家長們頭疼。「50課時的在線英語,看得勤快些,1-2個月可以完成;如果偷偷懶,幾個月乃至半年也有可能,這又要怎麼算呢?」戴小姐表示。
「買了很多課程,都是的跳舞的、打鼓的、畫畫的,都是一年幾十次,捆在一起購買的,可我們孩子就喜歡打鼓。」徐先生認為,應該要求線上機構的課程,可以拆零購買。
市教委:將出臺補充條例加以限制
不過,記者了解到,按照上海目前採用的關於培訓機構的規範性文件,即所謂「一標準,兩辦法」的要求,培訓機構一次性收取費用不得超12個月,即可以一次性收取一年費用,也就是說,目前機構「按年」的收費方式並不違規。但市教委明確表示,將會嚴格落實《意見》,很快會出臺補充條例,將收費時間限定在3個月內。
此外,市教委方面透露,目前在線培訓機構確實是個監管的空白地帶,上海的「一標準,兩辦法」也沒有覆蓋這一領域。但政府部門已經關注到整個市場的需求,正在組織課題調研,著手對市場情況進行調研,為決策提供相關的依據。
上海市教委介紹,上海教育培訓市場體量大、類型多,存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現象。對此,上海自去年年初至今,已經取締500多所存在較大安全問題或者無資質的辦學機構,叫停「小機靈杯」等15個中小學生學科競賽項目。在市場整體趨於規範的同時,市教委數據顯示,和往年相比,2018年上海校外培訓機構面向中小學生的文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生源已明顯減少。
上海市教委認為,解決培訓熱問題,必須要內外聯動,在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學校教學質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解決好課後「三點半問題」,減少學生不必要的課外培訓。
其實,縮短收費周期,不單限於教育行業,健身及美容美髮行業亦然。去年,上海便興起了一波主打「月卡消費」、「按次結費」的健身場館,頗受消費者青睞。因此,不少家長建議,在課程、課時以及支付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否效仿按次結費的收費方式,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