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在火炮射程之內——魯迅
對於炮彈的分析以前我好像沒怎麼寫過,最近又冷又空虛的我就來談談坦克炮的炮彈類型和殺傷原理。為什麼只談坦克炮而不說全部的炮呢...因為我懶。
好了正文開始。我們先從最沒技術含量的來-物理動能彈藥
AP-穿甲彈:Armor Piercing,早期的AP就是一坨沒有技術含量的鐵,和以前一坨圓彈丸的區別無非就是頭部變尖了。當然一般用比普通鋼更硬一點的材料製成。但穿透後毀傷感人,所以在裡面又加了點炸藥,但無所謂了,反正全稱為AP。
但是這貨打斜面裝甲非常不靠譜,很容易跳彈,於是就有了下面這玩意。
APC-被帽穿甲彈:Armor-Piercing Capped,和AP差不多的構造,區別在於因為AP遇到斜裝甲轉正感人。所以設計了個被帽用來轉正,缺點是被帽風阻太大。
APBC-風帽穿甲彈:Armor Piercing Ballistic Cap ,鑑於APC的風阻感人,因此有了風帽穿甲彈,在有一定轉正能力的同時大大降低風阻。
APCBC-被帽風帽穿甲彈:Armor Piercing Capped Ballistic Cap,樓上三位的有「基」結合。既有風帽的低阻,也有被帽的優秀轉正。來一張全家福,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兄弟都可以塞炸藥的。
接著是次口徑系列
APCR-硬芯穿甲彈:Armour Piercing Composite Rigid,鑑於同樣的動能下,受力面越小,動能越集中,因此穿甲效果也就越好。炮彈彈頭中間有一根特別硬的彈芯,在炮彈擊中坦克時「插入」坦克體內(怎麼有點汙...),優點是穿透高,缺點是毀傷感人。
APDS-脫殼穿甲彈:Armour-piercing discarding sabot ,和APCR區別在於它從炮管出來之後,穿甲彈芯就和彈頭分離了,以取得更小的風阻和更高的速度。反正穿甲能力更高,但是毀傷一樣感人。
APFSDS-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Armor-Piercing Fin Stabilised Discarding Sabot,在APDS基礎上加上了尾翼,飛行更穩定,從此告別線膛炮。這三次孔徑系列都是沒辦法裝炸藥的。
接下來是化學能殺傷彈藥。
HE-高爆彈:High-explosive,這玩意主要不是用來針對高裝甲目標的。但是現代基本上只要是個炮都會帶上幾發,拆輕掩體?沒問題,撕步兵?沒問題,裝甲車?一發死一戶口本。原理粗暴簡單,和手榴彈差不多,靠爆炸波和彈體碎片殺傷。但對坦克效果不咋地,尤其是現代坦克密封的很好。
HEAT-破甲彈:High-Explosive Anti-Tank,完全不受炮彈初速和距離的影響,靠炮彈自身的爆破的金屬射流射穿坦克,殺傷力麼....看情況,穿甲能力是強的,但隨著裝甲越厚,效果也就越差。單兵反坦克武器幾乎都是這個原理,但要是坦克上有個裙甲或者反應裝甲之類的就GG了。
HESH-碎甲彈: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腐國的專利。線膛炮發射,所以腐國現在幾乎是唯一還供著線膛炮的軍事大佬。其實和HE有點像,但把爆破點擊中在裝甲的某一個區域,讓崩落的坦克內裝甲殺傷。曾經有個人問不打穿坦克,能幹死裡面的駕駛員不?這種彈可以。
大致上常用的坦克炮彈就是這些,但我發誓我一定漏了一些比較小眾化的彈藥,歡迎大佬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