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3年買2682本書 第1次約會在圖書館呆1天

2021-01-07 中國青年網

  與女友第一次約會在省圖

  盧虹任的女朋友童雪倩現在上大二,也是因為借書看才認識盧虹任的。「大一剛開學時軍訓,晚上沒事幹,想看書,但不知道在哪裡能買到書。有一個福建老鄉告訴我,大三有個學長書特別多,這個學長還是咱們福建老鄉呢。於是,我們宿舍的同學就一起去找他借書看。」童雪倩微笑著說。

  童雪倩告訴記者,學校一位曾經給盧虹任上過課的老師,每年給大一的新生講讀書的重要性時,都要專門用幾節課的時間來講盧虹任和書的故事。「老師問,在場的同學們,我推薦的那二三十本書,你們有誰買過一本?兩百多名學生,舉手的也就一兩個。老師就說,我有一個學生,把我推薦的書都買了,而且全都看了。他說的這個學生就是盧虹任。好多學生聽了這位老師的課後就都來盧虹任這裡看書。」

  童雪倩和盧虹任的第一次約會,地點在長風商務區的山西省圖書館。「他說帶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去了一看,原來是圖書館。然後我倆就在那裡面呆了一天。」現在兩人就是出去玩時,也肯定會帶幾本書。

  童雪倩的家在廈門市,家庭條件比較好,她從小愛看書,但主要是看一些文學作品。認識盧虹任後,受其影響,她開始嘗試著讀一些歷史、哲學和政治方面的書籍,有意識地拓寬自己的閱讀視野。「他讀的書多,而且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我現在一有時間就讓他給我推薦一些書目。」童雪倩說。

  省吃儉用做「書霸」

  「從2012年9月到今年10月16日,我買書大概花了5萬多元錢。10月17日搬到社團辦公室後,有了更多的空間,我又買了很多書,花了近3萬元錢。今天一天花了兩百多元,買了《李太白全集》《烏合之眾》《古代法》等。」盧虹任說,他看書喜歡在書上圈畫、評點,邊看邊寫一些讀書時的感受和感慨,這也是他一開始就選擇自己買書看而不是去圖書館借書看的原因。

  盧虹任告訴記者,他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料理完農活之外,也種植一些柚子樹,經濟條件一般,不可能給他更多的錢,所以,他買書的錢都是自己從生活費當中節省下來的。「爸爸媽媽知道我愛買書,所以也會儘量多給一些錢,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來說,想買的書真的是非常非常多,所以錢永遠是不夠用。」

  童雪倩說,盧虹任買起書來很瘋狂,有時候一天就買一千多元的書。「但吃飯就節儉得不能再節儉了。我們學校文瀛食堂一層有一個窗口,飯菜特別便宜,這麼一大盤炒飯才3元錢,他一般都是去那裡吃飯,早晨一碗小米粥兩個饅頭,中午也就一份土豆絲一份米飯,晚上再隨便吃點,一天總共才七八塊錢。」盧虹任也向記者談到了他掌握的一個關於吃飯省錢的小秘笈:晚一點去,同樣的錢,買到的飯菜會比較多。

  對於盧虹任省吃儉用買書看的事,童雪倩最了解。她告訴記者,盧虹任什麼都能省,但看書和買書絕對不能省,只要路過書店,看到他喜歡的書,他就會把口袋裡的錢全買了書。暑假兩人回了福建老家,相約在廈門大學門口見面,結果,童雪倩左等右等,怎麼也等不到盧虹任的出現。原來,廈門大學附近有不少舊書攤,盧虹任過來的路上被這些舊書攤吸引住了,一路看過來,發現了好幾本自己喜歡的書。童雪倩沿著他來的方向找過去時,他正賴在一家舊書攤上和老闆討價還價呢。「他那天身上只帶了兩百多塊錢,全買了書,結果晚上吃飯都沒錢了,只好和我一起吃。他就是那樣,看到喜歡的書就一定要買,也不管剩下的錢夠不夠吃飯,夠不夠回去時坐車。他這個樣子,讓人覺得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又覺得還蠻可愛的。」童雪倩笑著說。

  給學弟學妹一個讀書的地方

  盧虹任的圖書館現在位於山西大學令德食堂地下一層創意谷一間不起眼的房間裡。兩千多本書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柜子裡、書架上、桌子上,主要是文學、哲學、政治、歷史、法學、經濟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還有一部分原版的英文書籍。「這是我花了很大的價錢才買到的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俄羅斯作家、記者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這個很難買到的。」盧虹任介紹說。

  圖書館目前早8時到晚上10時開門。作為大四學生,盧虹任一周就兩三節課,他去上課時,童雪倩和其他沒課的同學會來幫忙。「我搬到這邊後,同學們積極響應,好多同學說要把自己的書拿過來,就設了一個捐贈區,目前有幾十本書。」

  把心愛的書從自己的宿舍裡拿出來放在公眾場所,讓同學們隨意借閱,盧虹任還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

  「兩千多本書,放在宿舍裡或者宿舍樓道裡讓同學們看,和徹底地放在公共場所,以圖書館的形式敞開門讓大家閱覽、借閱,性質還是不一樣的。而且,一旦拿出來放在公眾場所,我就不準備把這些書再拿回去了,對一個愛書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畢竟它們是我省吃儉用一本一本地買回來的,是自己的心血,我和它們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而且,明年我畢業離校時,書具體交給誰來保管,怎麼選擇人選,這些都還沒有想好。所以,當時我看著它們想了三天,就好像自己的孩子要上學了,你肯定會想哪個學校好、哪個老師好,會有很多擔心。我就是這種心態。最後我還是決定都拿出來。」盧虹任說。

  盧虹任告訴記者,他省吃儉用買書讀的這條路,現在回過頭去看,其實還是很驚心的。「一般同學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一千多塊,包括吃飯、電話費、日用品等,如果要買書看,負擔還是挺大的,畢竟一本書少說也要二三十塊錢。」買書不易,看書也不易。「有時候很難找到一個能靜下心來看書的環境,冬天我曾經在校園裡的石凳上看過書,那個石凳子,冬天很涼的……」盧虹任表示,他把這些書拿出來放在這裡供大家免費借閱,是希望愛看書的學弟學妹們不要像他一樣那麼艱辛。「讀書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可能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讀書的地方,有的同學就不會在宿舍打遊戲。整個學校的讀書氛圍越濃,對學生和社會都好。」

  未來,盧虹任還有兩個關於讀書的計劃想實施。「一個是和財大一個讀書會聯合,舉辦一些公益性的讀書沙龍,做一些事。另一個,這次寒假回去時,我打算捐一部分書給老家村裡的學校和附近的學校。農村孩子課外閱讀的條件不怎麼好,我小時候就是沒有條件讀書,以致一步步從貪玩走到了跟別人混日子的地步。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們。」盧虹任說。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書霸3年買2682本書 樓道建宿舍圖書館
    盧虹任在自己的圖書館裡翻閱書籍盧虹任辦起的免費圖書館裡各種書籍琳琅滿目  在山西大學的令德食堂,有一個地下圖書館。這裡看似不起眼,卻放滿了各種書籍。看完這本書後,他深深覺得應該為自己、為家人做點事。就這樣,一本書改變了他。之後,發奮學習的盧虹任從一個壞學生成為年級的好學生,更是順利考上了大學。「如果沒有這本書,我可能和那時候大多數的朋友一樣考不上大學就打工去了,然後結婚生子。」盧虹任說到。「這本書以前對我重要,從開始對自己是一種簡單的人格號召,之後經過大學一年閱歷的堆積,讓我已經有了選擇和思考的能力。
  • 大學生如何利用圖書館
    這是周婷「閉關」在圖書館裡的第42天。    在過去的「論文攻堅階段」,周婷形容自己「長在了圖書館裡」。每天7點提著水壺、電腦和書包進館,晚上11點離開,這是她覺得大學裡「很辛苦、很安靜、很有成就感」的時光。    周婷認為,選擇圖書館作為自己的「閉關地」最重要的原因是「氣氛好,省時省力」。
  • 1天看12本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大多人都是有閱讀障礙的,一看書就睡著了,看完了就忘了,一本書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都沒有看完,逐漸的要麼放棄掉就不管了,要麼越來越焦慮。高效閱讀法,很快速的打破了這些問題:01 高效在於專註:1小時以內看完一本書,甚至翻3-5遍,並且還要輸出筆記,哪有時間給你走神?期間也是非常有趣的,拿起一本書你就在探求裡面的內容,升級打怪般的解決自己心中的一個又一個疑惑。
  • 中國科大:學霸1.46天讀完一本書
    中新網合肥4月24日電 題:中國科大:學霸1.46天讀完一本書  作者劉愛華吳蘭  日前,中國科大圖書館針對本校學生圖書借閱情況做了一個有趣的排行「讀者借閱排行榜」,此次榜單以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為時間段,短短七個月時間,位於前三名的借閱者圖書借閱量分別為212本、210本和170本。
  • 宜賓學院圖書館開展大學生「閱讀100本書」讀書會活動
    宜賓學院圖書館開展大學生「閱讀100本書」讀書會活動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04-16 11:19 四川新聞網宜賓
  • 魯榮漁2682號殺戮慘案(1)——詭異啟程
    」號2010年12月末,「魯榮漁2682」號從山東啟程後,在太平洋上經過了近兩個月的航行,來到他們的目的地——智利。7月20號晚,劉貴奪一伙人拿著刀將二副輪機長等六個人挨個殺死並將其推入海中,其中一個名叫馬玉超的大學生因為受不了船上的血案,精神崩潰,失蹤了。
  • 高校"書霸"一學期借書623本 1小時看100頁1天看3本
    李自豪在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表示,他現在每天閱讀速度是每個小時100頁,每天可以看三本書。從本科階段以來,就一直保持每年讀書一千本的習慣。而在其QQ空間裡,從2012年開始,他每天都更新自己的今日讀書計劃和讀書筆記,讀書佔據了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 2個月讀12本書,復盤1次閱讀試驗(內含快速閱讀法)
    2020年2月和3月,我讀完12本書。你覺得多嗎?我覺得少了,這是一次不太成功的閱讀試驗。我原本計劃100天讀33本,但61天我才讀了12本。不管最終能不能完成,先做個階段性復盤吧:為什麼要讀?他16歲時為了賭馬,讀了圖書館300多本書,還賺了錢。他是著名投資商巴菲特。有一個人,在23歲的時候因肝病住了2年醫院 ,讀了4000本書,平均每天5.47本。他是日本軟銀集團掌門人孫正義。
  • 闊別122天 浦東圖書館2019年1月1日閃亮歸來
    原標題:【提示】闊別122天,浦東圖書館明年元旦閃亮歸來!→  據上海發布,2018年9月1日到12月31日,浦東圖書館閉館大修,承載了很多讀者的想念和期待。浦東新區新聞辦說,明年1月1日,大修後的浦東圖書館將開館啦!此次大修後,管道、網絡等大量的硬體更新與升級,深度清理了地面,為讀者營造更整潔舒適的閱讀空間。是不是很期待?
  • 同濟大學2019圖書館大數據:最高1人1年入館1721次,平均每天4.7次
    2019年同濟大學圖書館留下了你努力奮進的身影,記錄了收穫滿滿的喜悅。這一年誰進館次數最多?哪個學院借閱量最多?大家最愛看什麼書?誰是泡館達人top1……今天同濟大學圖書館大數據來啦!No.1到館達人學習之處必選圖書館!2019年到館人次達4,180,919。
  • 廣州圖書館2018年1月免費「羊城學堂」講座安排時間表
    廣州圖書館2018年1月免費「羊城學堂」講座安排時間表  時間:1月6日-1月27日  地點:廣州圖書館   講座一、廣州汽車產業發展成就與未來智能汽車  時間:2018年1月6日(周六)10:00-12:00  地點:廣州圖書館負一層2號報告廳  主講嘉賓:尹 捷  尹捷,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共關係部部長。
  • 成都理工大讀書帝一年進圖書館791次 成績飛升
    這不,成都理工大學就有一名被大家稱為「讀書帝」的學生,他一年進了791次圖書館,成績也從年級倒數第三直升為年級第一名。  「讀書帝」:一年進館791次 成績躍居第一名  每年年底,幾乎所有的四川高校圖書館都會評選出「十佳讀者」,結合進館量、借閱量以及在專業的排名選出成績突出的同學進行表彰,以茲鼓勵。
  • ...重慶圖書館2019年借閱排行榜發布:它連續第3年成為借閱冠軍
    《解憂雜貨店》同一本書連續第三年成為了重慶圖書館的借閱冠軍!2020年的第一個工作日(2日)下午,重慶圖書館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圖書借閱排行榜,日本知名作家東野圭吾的名作《解憂雜貨店》再一次登上榜首。
  • 調查: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餘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
    【來源:中國新聞網】4月21日,一份高校師生閱讀習慣調查報告顯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的閱讀首選,此外,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電子產品的幹擾是最主要因素。分析所用數據的收集時間從2020年4月11日開始,到2020年4月17日結束,收回有效答卷共926份。 研究顯示,電子產品雖能輕鬆裝下浩如煙海的文字,但紙質書仍然是大學師生讀書的首選,其獨有的閱讀感受是其他媒介難以替代的。
  • 2021年《21天微小習慣養成》第1期結營,第2期招募!
    一月份上線的活動包括「每天讀會兒書」、「每天動一動」、 「好好吃早飯」 以及「每天1次ST暫停並思考。在此記錄一點第1期結營日的內容。          認識一下我們第一期的班長吧左起1: 閱讀1班班長:雲靜2:早餐1班班長:Amy3:運動班班長+ST暫停並思考班長:Lina4.
  • 1年閱讀600本書 山東大學「圖書館女孩」走紅校園
    孫宏瑗 攝  中新網濟南10月10日電 (孫宏瑗)平均每天讀書8小時,1年讀600多本書……近日,山東大學文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丁安琪因為熱愛讀書、讀書量驚人走紅校園,被同學和老師們稱為「圖書館女孩」。  10月10日,記者在山東大學見到這位「圖書館女孩」時,她正從學校圖書館走出,扎著馬尾辮,背著背包,身著牛仔服,腳穿運動鞋,步伐輕快。
  • 武大「書醫」為古籍「問診」 修復1本書花8個月 1天只能展揭1葉
    文化武漢【武大「書醫」為古籍「問診」 修復1本書花8個月 1天只能展揭1葉】10月13日,記者獲悉,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全國古籍修復技藝競賽」近日落幕,@武漢大學 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完成修復的古籍——館藏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穀梁補註》獲優秀獎。
  • 饅趣自然營/2021年1月每日分享(下)
    年周三之約(3)》https://mp.weixin.qq.com/s/TZ1rMnS-A6CGAkAVc1GlJQ      我們想通過周三的約會,把我們熟悉的課程遊戲,分享給更多的媽媽,分享給願意陪伴孩子玩耍的夥伴,把快樂帶給更多的孩子,更多的社區鄰居。2020年2月我們開啟線上分享,2020年9月我們進行線下約會,我們的周三之約進行到第14次+。
  • 臺灣最小借閱楷模:3歲兒童1年借閱705本書
    中新網2月12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臺灣「教育部」頒獎表揚69位借閱楷模,其中年紀最小只有3歲,一年借閱了705本書。家長認為,閱讀對孩子的最大幫助是提升專注力。「教育部」公布臺灣民眾閱讀習慣調查,2014年全臺民眾共有8200多萬人次走入各地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的人次和冊數也比前一年增加。
  • 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超5成每天閱讀不足1小時 多用手機看書
    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學生喜歡閱讀,然而超5成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不足一小時;「手機免費閱讀」成學生主要閱讀方式,超5成學生喜歡在宿舍內閱讀;小說散文、文學藝術和動漫幽默成學生最喜歡閱讀類型,超4成學生每月看1-3本書,「增長見識,提高文化修養」成學生閱讀主要原因;超5成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量較低,近6成學生認為因「沉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導致閱讀量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