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修復師塗洪銘 巧手修補文化記憶
古籍是先輩留給我們的財富,是中華文明的傳承和見證。然而,歲月的侵蝕讓它們的生命變得脆弱。那麼,這些變得破爛不堪的「重病號」,要如何治癒呢?近日,記者來到巴中市文物修復裝裱中心,帶您一探古籍修復的過程。
-
揭古籍修復師的日常:耐得住寂寞 每天都如履薄冰
不過,如果你能看到他們工作時一絲不苟甚至物我兩忘的狀態,或許對這份神秘而特殊的工作會有個全新的認識,他們就是連接歷史與現代的「修書人」、為古籍「診斷治療」的「醫者」——古籍修復師。 「國手」老師傅: 所謂「匠心」不過一個「真」字 「這是絮化比較嚴重的一本,機器修復不了,只能手工一點點地揭,用我們的行話叫揭書頁。」
-
浙江書展現場︱十多道工序考細心 解碼古籍修復的秘密
10月18日下午,浙江書展的書香寧波館裡,一場古籍修復體驗活動,吸引了許多觀眾。「今天我們體驗的是古籍修復十多個步驟裡的重點步驟——修復。」來自天一閣藏品修復部的修復師丁勝男非常耐心,手把手地現場教學。
-
走進省圖,揭秘海南古籍修復師的工作日常
邵陽 攝他,黃文鋒就是海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室的主人是海南省圖書館唯一一位古籍修復師也是目前海南唯一從事古籍修復工作的「書醫」 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到海南省圖書館帶你走近古籍修復走近這位古籍修復師 的工作 從山西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的黃文鋒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推薦參加國家舉辦第二期古籍修復培訓第一次接觸到古籍修復技術的他心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與熱情不知不覺就這樣走過了10個年頭
-
古籍修復師:毫米與千年全在指間
「補天之手、貫蝨之睛」,毫米與千年的歲月都在指尖上,他們與時光為敵,不讓古籍消失在時光長河中;又與時光為友,讓古書保持著時光流淌過的痕跡。古籍修復師54歲張丹玫、48歲趙啟東、36歲胡光耀,三位黑龍江省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師,為古籍「診斷治療」的醫者。
-
修復師手札 | 從打糨糊到修完一冊完整古籍
修復初學記:從打糨糊到修完一冊完整古籍第一次接觸古籍修復,是在2012年的春天,當時我還是個文獻學專業的學生沒想到,由此走進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古籍修復世界。那時每周三、四的晚上,我和好友會匆忙扒兩口飯,從鐵獅子墳坐92路公交車去國圖學修復。記得第一次走進教室,一位和善的老爺子正與學生們聊天,後來才知道他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籍修復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杜偉生。
-
現階段國內古籍修復專業辦學情況
2020年9月1日,「妙手補書書可春——全國古籍修復技藝競賽暨成果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全國範圍的古籍修復技藝競賽。而九月也是高校入學季。有感參與古籍修復專業辦學也有十多年的時間,藉機梳理一下國內古籍修復專業的辦學狀況,也權當為明年的高考學子作一些推介。一、古籍修復專業設置及辦學背景1.2003年12月,國家文化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培養古籍修復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修復隊伍。
-
武大書醫守護古籍20餘萬冊 修復古籍要技藝更要熱愛
【武大書醫守護古籍20餘萬冊 修復古籍要技藝更要熱愛】為古籍「問診」,查出「疑難雜症」,並進行「手術」,使其能夠正常供讀者翻閱——這是@武漢大學 圖書館6名修復師的日常工作。
-
90後美女古籍修復師:堅持一生只做一件事
孫婷婷 攝毛筆蘸漿糊、鑷子撕竹紙、手搓紙捻、蒸鍋蒸古籍……山東師範大學千佛山校區圖書館特藏研究部90後古籍修復師夏天妮,不停切換著手中的工具,對手中的破損古籍進行破洞修補、晾乾、壓平、打眼、裝訂等修復操作。。經過揭、拆、壓、包、訂的「手術」流程,300餘本「病書」在她手中「康復」。
-
夜天子葉小天和展凝兒誤入雷神禁地 夜天子第1~48集全集分集劇情
夜天子第1~48集全集分集劇情介紹第1集:葉小天千裡迢迢送家書 葉小天和夏瑩瑩送遺孤葉小天是刑部六扇門玄字房的一個小小牢頭兒,他世襲罔替,卻非王侯,出身世家,卻非高門,就想老老實實把祖上傳下來的這個鐵飯碗一代代傳承下去。
-
走進天一閣「古籍醫院」,13位修復師這樣「治病」
「這是一張綿紙,因為紙絮化實在太嚴重,只能給它加一層筋骨。」在於美娜修補間隙,我問她能否讓我感受一下古籍修復師的工作。「那我先帶你去調糨糊,除了紙之外,糨糊是最重要的材料。」於美娜說。一本書從書庫提取後,修復師先要拍照存檔,記錄下種種「病害」,然後經過拆頁、編碼、選配補紙、制糊、修補、噴水壓平、折頁、修剪、蹾齊、錘平、打眼、穿捻、捆結、裝訂等十幾道工序。修復一頁紙有時要花幾個小時,而修復好一冊古籍,一般耗時一兩個月,長的甚至要一年乃至更長時間。為了讓我更加直觀地了解古籍的修復準備工作,於美娜拿出一冊需要修補的《湖峰王氏家譜》展示在我面前。
-
快死的花別扔,擼光葉、剪光頭,1個月猛長爆開花!
嚴重的話也就只能保留一段健康的枝條重新扦插了。2、蟲病長壽花屬於多漿植物,夏天如果生蟲,也是以蚧殼蟲、潛葉蛾為主,蚧殼蟲就是粘在葉子上的小白點,壓一下有液體,需要用酒精噴(濃度25-50%),或者用棉球棒、刷子蘸酒精擦。
-
這個5人團隊,是湖南古籍修復的最強力量
比如,有的古籍由於長期受潮,書頁粘連在一起形成了「書磚」,此時,採取的辦法是放到鍋裡面蒸;而對付一些有蟲卵和黴菌的古書,則是放在冰櫃裡進行冷凍,將蟲子「凍死」。「文物修復,講究最少幹預,也就是後人加上去的東西越少越好。加得越多,就越不是原來那本書,而是你做的一本書了。」
-
想靠寫書評變現,可1個月只能讀1本書,怎麼辦?
如果你一個月只讀一本書,憑藉這個速度想要實現變現,真的很難。你可能會說,讀書讀得快沒啥好處,它會影響我們對文本的吸收能力,也體驗不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再說了,我的閱讀能力已經定型了,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的。其實,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為自己設置了界限。
-
南開大學圖書館推出古籍修復簡史展
彰顯古籍魅力 傳遞保護理念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喬仁銘 攝影 吳軍輝)為宣傳古籍保護理念,推廣古籍修復技藝,10月13日,南開大學圖書館面向校內師生推出3場全新展覽,分別為「緗素年華: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修復簡史」「館藏民國時期南開經濟研究所畢業論文概覽」「故物流芳:古籍特藏圖書中的南開故事」
-
古籍修復師「娘子軍」:紙漿補書機如「熬湯」
原標題:古籍修復師「娘子軍」:紙漿補書機如「熬湯」文化部今年9月發布了《「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這是我國古籍保護工作方面的首個五年規劃。今年也恰好是2007年開始實施的「中國古籍保護計劃」十周年。
-
新民晚報數字報-古籍「書衣」美不勝收
」,將於11月1日上午在上海圖書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的一大目的,便是讓讀者有機會從這一特定視角系統地了解古籍裝潢中的藝術性元素。同時,古籍裝潢離不開修復,而修復這一傳統工藝不僅是技術,也是藝術,以古為師,用審美的眼光去學習與研究,給專業工作者以些微啟示,也是此次展覽的初衷之一。
-
《戰雙帕彌什》8月13日更新了什麼 8月13日更新內容匯總
導 讀 今天是8月13日,今天戰雙帕彌什對遊戲進行了更新,很家都在問,本次更新的內容是什麼,很家還不太清楚更新的內容
-
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
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隆重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隆重開幕。鄧蕊 攝據了解,本次展覽是重慶市目前為止最高規格的古籍展覽。
-
從4個月讀1本書,到1天1本書,我總結了這些經驗
在過去一年裡,我每個月要給聽書平臺提供2~3本書的講書稿,在每篇八千字的文章裡解讀一本書。從自娛自樂式讀書,到詳細拆解一本書,每一個論點,每一個論據,每一個轉折,寫稿的每一天都可以說是絞盡腦汁,嘔心瀝血,肝腦塗地。雖然過程很痛苦,但講書稿的寫作,幫我鍛鍊出了快速閱讀和精讀的能力,下面就來分享下我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