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整整憋了快半年的德國律師阿爾伯特一家實在忍不住了。
8月時,在看到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好轉,阿爾伯特決定一家人到德國之外的歐洲地區旅遊一圈。9月初,剛剛歸來的他跟第一財經記者講述了自己在特殊時期的旅遊歷險記。
「在旅行期間碰上了疫情在局部地區有所反彈的現象。不過歐洲在防疫方面反應還是非常迅速的。我們旅行到了克羅埃西亞邊境的時候,克羅埃西亞突然成了高風險地區,帶著寶寶沒有敢往那邊走,就改道去斯洛維尼亞待了兩天。」阿爾伯特心有餘悸地說,「聽說去克羅埃西亞自駕旅遊的德國人都慘了,回來的時候在邊境從傍晚堵到第二天早晨。」
「結果回國剛做完核酸檢測,出了門一刷手機,又發現今年的聖誕市場可能被取消。」阿爾伯特說,「可以理解政府的謹慎,不過多少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沒有聖誕市場的德國,會是什麼樣子?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史世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如果說7月前默克爾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發言還較為樂觀,是因為彼時德國有一種看法是疫情可能在9月就結束了,但是通過7月前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講話可以看出,這種看法在德國已經改變了,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仍是應對疫情。
近來,疫情在德國出現了明顯的反撲跡象。8月22日,德國當日新增確診病例為2034例,出現了自4月底以來的單日新增最多人數。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9月2日,德國累計確診病例246011例,其中9318例死亡。
據歐洲疾控中心(ECDC)統計,目前,歐洲報告病例最多的六個國家是俄羅斯、西班牙、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其中德國確診病例佔歐洲總確診人數比例為6.7%。
沒有聖誕市場的德國會怎樣?
喝一杯德國熱紅酒,再吃上點薑餅、黑香腸,在12月的夜晚與朋友們微醺,感受酒精散發的熱氣與冬天清冷夜風的激情碰撞。
這樣的德國聖誕季日常,今年恐將不復存在。
即便是在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後,德國也沒有停辦聖誕市場。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威力」,卻大到讓聖誕市場缺席。
日前,默克爾召集了德國各州州長討論防疫措施,並希望取消包括聖誕市場在內的2020年底之前的所有重大活動。
此前,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在聖誕市場方面有著標誌性意義的科隆,已提前宣布取消今年科隆大教堂前的聖誕市場。該聖誕市場原定於11月底開放,是德國最大的聖誕市場,每年大約能吸引500萬~600萬遊客來到科隆大教堂前的Roncalli廣場。
在綜合考慮就業和經濟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後,科隆政府認為無法有效控制社交距離問題,即便是推出進場限制措施,也可能會製造出另外一個麻煩:成千上萬的遊客可能會擠在周圍的街道上等待進入聖誕市場。
科隆聖誕協會(Cologne Christmas Society)常務董事弗洛克(Monika Flocke)表示:「我們已取消聖誕集市,並給所有攤販發了一封信,通知他們這一決定。」
「我們花了幾周的時間思考如何組織,以防止病毒傳播,但最終我們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她說,「聖誕市場風險太大了,我們不希望人們感染後說科隆聖誕市場成為疫情熱點區。」
不過,雖然默克爾的態度堅決,德國也有其他州仍想再同聯邦政府「搏鬥一下」。據報導,德國薩克森州部長辦公室主任申克(Oliver Schenk)就表示:「這些市場將與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市場不同。」該州還要求默克爾保證今年不取消聖誕市場。在薩克森州,德勒斯登聖誕果脯蛋糕市場(Striezelmarkt)是德國最古老的聖誕集市之一。在平時,集市裡總是擠滿了人,喝著熱紅酒,看著紀念品和小吃攤,並且聖誕市場也是德國不少州、市重要的服務貿易收入來源。
根據德國藝人協會(DSB)數據顯示,德國的聖誕市場每年能吸引約1.6億遊客,帶來超過35億美元的收入。
此前,德國已取消了今年的慕尼黑啤酒節。慕尼黑啤酒節為期16天,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節,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約600萬遊客。據慕尼黑市統計數據,2019年慕尼黑啤酒節的經濟產值為12.3億歐元。
剛剛出爐的德國失業人數則或多或少能讓人理解一些德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官員的擔憂。德國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德國失業人數增加了4.55萬人,總失業人數達到295.5萬人,為2015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德國統一以來,該數據在8月份最糟糕的表現。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失業率的增長比2008~2009年經濟衰退時還要高。不過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失業率暫時維持在6.4%不變。
布熱斯基指出,在上次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約有150萬德國人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接受了「短時工作計劃」,然而,當時受影響的主要是製造業。
另據Ifo研究所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目前參加短時工作計劃的德國工人中,行業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其中,製藥行業有4%德國工人參加,建築行業7%、化工行業34%、汽車行業65%,而旅遊業工人參加的比例則達到了驚人的近90%。
德國防疫主要還是靠自覺
目前在德國,是否已經進入了「第二波疫情」仍有爭議,但數字是明確的,8月22日,德國出現了自4月底以來的最多新增確診人數,激增確診來源於當地的慶祝活動和出國度假後回國的人。
歐洲多國的確診病例都有所反彈。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西班牙的疫情反彈最為嚴重,比如當地時間8月22~24日三天之內,西班牙累計新增確診病例高達19382例,一些大區當即宣布了新的限制措施。
其次為法國,8月21日新增15426例確診病例,創3月3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法國衛生部表示,法國的病例呈「指數級」增長。
在大多數情況下,迄今為止,德國對病毒的反應堪稱歐洲各國的典範。在4月份遏制了最初的激增之後,德國在夏季的大部分時間裡成功將確診人數控制在較低水平。
但由於私人聚會和度假導致確診病例增加,特別是年輕人群體,德國政府隨即加強了健康監測。德國病毒檢測數量也大幅增加,從一個月前的每周約57萬次增加至上周的87.5萬多次。
阿爾伯特旅遊歸來之後,一家人就接受了核酸檢測,並且拿到了全是「陰性」的檢測報告。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個檢測全靠自覺,沒人查。
「漢堡地區規定,去了危險地區,回來必須隔離並檢測;沒去危險地區,自願隔離並自願檢測,機場和家門口都有專門的檢測站,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他表示,在第一次檢測之後,過了五天還需要再檢測一次,五天視為潛伏期,需自主隔離。
如果沒有出去旅行,想檢測也行,但需要自費,每次69歐元。阿爾伯特對記者說,這主要是針對沒有出行、但又怕被感染但無症狀的人。
史世偉則對記者表示,因為此前他覺得有些嗓子疼,不僅做了核酸檢測,還做了血清測試,德國醫生穿著全套防護服接診。他對記者說,德國的家庭醫生比較分散,平時讓人感受不出來,所以德國的防疫,實際上是「內緊外松」的狀態。
目前,默克爾政府已和德國16個地區領導人達成共識,即同意禁止大型公共集會,並對不戴口罩者處以全國性罰款,包括對在商店和公共運輸工具上沒有戴口罩的人處以最低50歐元(約合60美元)的罰款。
其他措施包括將禁止重大公共活動的禁令延長到明年,敦促所有歸國旅客遵守檢疫隔離義務等。不過在限制私人活動的參與人數上,各方還沒有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