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街道轄區內1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經全部建成。統一的紅色主調,醒目而熱烈,彰顯著黨建引領下的文明實踐平臺紅色的血脈。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民心工程。不久前的國際志願者日,永昌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陣地,14個社區志願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在社區黨組織的帶動下,居民們相聚在一起,開展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延續文明城市建設的探索出來的好經驗,參與著、奉獻著,共同營造更好的永昌,更美的家園。
黨建引領之下,一個個文明實踐「陣地」在永昌街道轄區落地,承載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讓文明花開,讓基層黨建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同頻共振。
以文化人
蘊育永昌內涵
一個地方的氣質,並不取決於它的樓宇有多高,街道有多寬,現代科技有多發達,而是取決於它無可替代的文化內涵、都市記憶以及溫情鄉愁。而在永昌記憶中,一年一度的永昌文化藝術節必定會留下影像。
今年9月,隨著陣陣歌聲,以「圓夢中華 永昌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第七屆永昌文化藝術節在大悅城商業廣場拉開了序幕。
這一年溫情依舊
小菸頭拾起大文明、消除樓道小廣告、醫養結合送服務……「做文明人 建文明城」大型志願活動,將生活中的「小美好」送到了居民身邊。
這一次精彩依舊
愛國情懷大型音樂晚會、歌頌祖國詩朗誦校園傳統文化精品展、戲曲文化展演、非遺展覽、漢服、動漫系列活動……一臺臺精彩「大戲」,都來自居民的「點單」。
文化育民、文化樂民、文化為民。一路走來,文化藝術節內容不斷豐富,內涵不斷拓展,形式不斷創新,一年一度的永昌文化藝術節已成為西山區九大文化品牌之一,形成了長期性的具有品牌效應的文化盛事,也一點點串聯起了鄰裡溫情、點燃了街坊熱情、構建了居民與社區的濃情,成為了永昌居民文化大餐中的珍饈美饌。
2014年第一屆永昌文化藝術節,從歌舞表演、書法及非物質文化展覽、體育競賽、參觀社區文化建設等四個方面,向居民展示了社區文化建設的成果,也不太熟悉的鄰裡們以文會友,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第二屆永昌文化藝術節新增了文化大講堂、贈送購書卡、攝影作品展、羽毛球賽等系列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2016年的永昌文化藝術節期間,《都市鄉愁·永昌故事》一書面世,滿載著永昌回憶,沉澱了歲月和光陰;緊接著的第四屆永昌文化藝術節,一本《在永昌》故事讀本、一部《守護永昌》微電影、一首《溫情永昌》主題歌,將永昌文化繼續升華……
81歲的馬蘭英奶奶想學剪紙,和她有同樣愛好的鄰居們一起將需求告訴了社區負責人。沒過幾天,通過盛高大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西山區文旅局的聯動,將昆明市非遺傳承人請了過來,在她的家門口舉辦了「炫麗中華文化,多樣民間剪紙」為主題的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居民們學習到了高品質的技藝。
11月初,盛高大城社區公眾號上,又發出了城鄉互助市集活動的通知,從2018年開始,每月一次的城鄉互助市集,已經進行到了第29屆。這次出現在市集上的,不止有來自祿勸的魔芋、米拉洋芋、白豆等應急的生態農副產品,還帶來了助力怒江脫貧攻堅的手編竹製品。美味的民族特色小吃是居民們的最愛,限量供應的土雞蛋還得提前預定,否則「手慢無」。小小的集市,搭建起的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社區居民之間、各族群眾之間融合的紐帶和橋梁,也成為傳播和諧進步,踐行民族團結的平臺。
歲歲年年,永不落幕。轄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永昌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勁內生動力。居民在活動中積累了對社區的感情和眷戀,社區文化成為鄰裡守望的群眾文化、家園文化、鄉愁文化,並通過文化藝術節的舉辦,使之得以鞏固,蘊育著永昌內涵,也踐行著新時代文明風尚。
以德育人
榜樣引領正能量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個國家走向強大的根本支撐,道德模範是一個社會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幟。
9月27日,盛高大城社區熱鬧非凡。社區黨支部組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系列活動「迎中秋·慶國慶」文藝匯演暨「身邊好榜樣」表彰會上,段躍琴作為受表彰代表上臺發言。
她是盛高大城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疫情期間的一直堅守,讓她獲評今年社區「身邊好榜樣」。「我們每年都評選『身邊好榜樣』並進行表彰,已經進行了6年。今年4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掛牌成立,讓文明踐行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盛高大城黨總支書記蘇群說。
幾天前,西山區2020年最佳志願服務組織名單公示,「永興幫幫團」榜上有名。化解鄰裡糾紛、社區公益活動、關愛特殊群體、疫情防控……這個以退休黨員帶頭、以老年人為骨幹力量的「永興幫幫團」能量可不一般。
每天上午,永興路社區居委會院子裡,團員們輪流值班,穿上黃馬甲、頭戴白帽子的大媽大爹唱完歌、喊完口號之後,開始了早晚各一小時的「巡查」。
暑假來臨,社區黨總支組織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及「永興幫幫團」志願者,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心理疏導培訓、團隊拓展訓練,讓孩子們足不出社區就能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假期。
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組織大家參加健康知識座談會,通過參加社交活動來豐富大家的老年生活。截止目前,「永興幫幫團」共累計開展志願者服務2萬餘次,參與人數達3000多人次,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文明。而像他們一樣的熱心群眾,在永興路社區還有很多。
永興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旁,立著「善行義舉榜」,上榜的都是社區「小人物」。社區科普能人張天福、多次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的九旬老兵鄧紹忠、見義勇為幫鄰居抓小偷的李純……
「這些人大部分是黨員志願者,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彼此熟知,也是我們生活中的榜樣。」一名社區居民說,不是要做出豐功偉績才能稱之為「模範」,落在身邊的平凡感動,也是一直在激勵著我們的力量。
聚人聚心
新時代文明在實踐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重要舉措。
讓黨的「聲音」傳達到基層,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12月8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西山區委宣講團來到了盛高大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區委宣講團成員、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非紹坤圍繞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回顧、五中全會如何書寫大變局下的中國故事等方面,全面闡釋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也讓居民們了解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與自己、與每一個人,有著怎樣的聯繫。
聽完宣傳的楊女士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加入社區志願者行列,先從參與每周五的愛國衛生大掃除開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文明的建設者參與者,從自己做起,無數個微小的力量也能帶來大的改變。」
小黨徽、綠馬甲,清垃圾、運雜物,眾參與、廣宣傳……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開展如火如荼,在永昌街道,志願者們成為了最靚麗的風景。「開展志願活動,我們群眾都是看身邊的黨員。胸前有黨徽,積極做好事,我們才能放心跟著做。」一名志願者說。
進入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也面臨著新的考驗。永昌街道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防控措施,結合著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開展活動,讓更多群眾自覺參與進來。
眼看著轄區復興農貿市場、小廣場等公共場所都建起了洗手池,向家人和鄰居宣傳「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成為了踐行文明的志願者們常做的事情。
文藝演出、健康保健知識諮詢及義診、文明城市創建常態長效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宣傳及有獎知識競答、疫情防控宣傳……這是不久前,永昌街道黨工委聯合西山區婦聯開展的「愛國衛生眾參與,志願服務齊行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暨常態長效推進文明城市創建主題活動的內容。
由各社區黨組織牽頭,志願者們積極宣傳,持續推廣疫情防控中形成的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等健康文明做法,讓大家增強疫情防控意識,形成共同參與、相互監督的群防群控局面。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持續推進,轄區防疫常態化工作未有絲毫鬆懈。
在一次次的參與中,一次次的實踐中,居民們意識到:文明關係到一座城市的內涵與溫度,關係到鄰裡間的和諧與情誼,更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與健康。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說。
黨建引領之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傳播黨的理論,踐行方針政策;傳播文明禮儀,踐行時代新風;傳播善行義舉,踐行傳統美德;傳播科學文化,踐行利民惠民;傳播和諧進步,踐行民族團結;傳播生態理念,踐行綠色共享;傳播優良作風,踐行擔當作為。
永昌街道轄區內文明新風逐漸養成,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形成了活力永昌新風尚,以更美麗、更文明的「主人翁」姿態,迎接明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召開。
來源:昆明日報
編輯:永昌街道基層黨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