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慶城樣板」
——慶城縣以品牌引領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紀實
隴東報記者 吳樹權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項重大舉措。近年來,慶城縣著眼於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持續加強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兩大平臺」共建、「五級網絡」服務、「十大平臺」築基、「一個品牌」引領,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為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理論高地和精神家園,初步形成了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慶城樣板」。
「兩大平臺」共建
慶城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特別是在先後被列為國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後,慶城縣按照「先行示範、同步規劃、合併建設、全面推進」的思路,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類資源,推進試點工作有章有序開展。
按照「一個陣地、兩個中心」的整體布局,慶城縣經過統籌規劃和精心研究,將原縣文廣局辦公大樓全部用於「兩個中心」建設。6月30日,慶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成立,標誌著慶城縣在打通服務群眾精神文明建設「最後一公裡」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慶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授旗儀式上,慶城縣委書記葛宏再次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出明確要求,要把慶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理論宣傳高地、輿論引導高地 、文化傳承高地、示範引領高地、為民服務高地,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志願服務為這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帶來嶄新的氣象,讓群眾在多姿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增強精神力量,為建設幸福美好新慶城提供堅定有力的輿論支持。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傳播好聲音、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凝聚幹群心的主陣地。慶城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資源陣地優勢和融媒體中心人才技術優勢,將基層黨建、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移風易俗、群團組織活動等融為一體,互促互補,融合發展,打造了縣、鄉、村、組全覆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
「五級網絡」服務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慶城縣按照「邊學習邊建設、邊總結邊完善、邊鞏固邊提升」的原則,制定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陣地建設模板供鄉鎮、部門參考,制定時間表,督促指導進行規範化建設。至目前,在全縣打造了「1個中心、17個所、165個站、10個特色實踐點和20個示範廣場」的「五級服務網絡」,並創建2000多個文明實踐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實到村、具體到戶。
慶城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長慶第一井「慶一井」就位於慶城縣馬嶺鎮。歷經近50年開發開採,長慶油田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油氣田。近年來,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長慶精神,馬嶺鎮圍繞長慶石油文化,在馬嶺村原鑽井二公司生活區塊打造集鄉村旅遊、教育培訓、長慶舊址保護、長慶精神傳承為一體的主題文化景區和馬嶺黃酒古鎮景區,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於2019年4月掛牌成立馬嶺鎮馬嶺村「石油故事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並成功打造了長慶石油大會戰紀念館。
白馬鋪鎮把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加強黨建、振興鄉村、決勝脫貧的主要抓手,指導王畔村打造了集「錘鍊黨性、凝聚群眾、以文化人」為一體的「憶鄉愁·樹新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突出「初心講堂」鑄魂、「輿論講堂」築基、「實踐講堂」引領、「內涵講堂」帶動,建成黨史、習語、榮譽、文化、法治等五大長廊,潛移默化,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學先進、爭先進,爭做文明的推動者、實踐者。
高樓鎮楊塬村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使命任務,將文明實踐工作與「三大革命」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以建成黨員活動室、志願者服務室、文明講堂、文明書吧、文明實踐廣場等為實踐主陣地,輻射整合了外圍的愛心超市、扶貧車間、香菇產業基地、全域旅遊風情線、寫生基地等5個實踐點為輔陣地,於2019年9月建成了「五美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志願服務等於一體的「一核多點」式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
黨崾峴村是桐川鎮唯一的少數民族村,該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精心打造了「石榴籽·書畫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文明實踐站站長,將黨員幹部、駐村工作隊成員、鄉賢能人、先進模範、致富帶頭人等納入文明實踐隊伍,成立了全縣首家村級文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真正達到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目的。
「十大平臺」築基
按照「一個中心、多種平臺、統籌使用」的原則,在中央、省市要求的「五大平臺」基礎上,慶城縣拓展建立了理論宣講、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文明風尚普及、全域旅遊開發、鄉賢文化研究等「十大服務平臺」。
慶城縣科技館於2018年9月正式開館運行,是慶陽市首家縣級科技館,2019年依託科技館建立了慶城縣「科普之光」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該文明實踐點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車和「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深入鄉村、學校、社區等開展科學體驗活動。利用科技展品、科普照片、科普影像製品向學校師生、社區居民展示科學知識、宣傳科學理念,讓參觀體驗對象近距離體驗科技展品的魅力,在娛樂中接受科學薰陶,培養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養。
「活力玄馬」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立以來,結合職責職能,通過「1+8+N」服務模式,組織引導群眾參與豐富多彩又喜聞樂見的活動,基本實現了「群眾聚集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覆蓋到哪裡」。開展評選「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等,樹立典型模範榜樣,教育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弘揚社會正能量,推動鄉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質「雙提升」。
高樓鎮楊塬村「五美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共開展以理論宣講、扶貧關愛、技能培訓、環境美化、文明新風、平安家園等為主題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20餘場(次),評選五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示範戶、孝善敬老好媳婦、環境衛士、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進典型18名,實現了生態、綠色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山川、河流與美麗人居有機融合,經濟、文化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推進中,馬嶺鎮圍繞長慶石油文化,重點挖掘「長慶精神文化」內核,重現解放軍、石油工人和幹部群眾艱苦奮鬥、拼搏進取的戰鬥情懷,建成了長慶石油大會戰紀念館。該館由石油史話、長慶誕生、會戰艱辛、砥礪前行、鑄就輝煌、石油科普六個篇章組成,主要採用圖文說明、模型陳列、場景復原,影視互動等方式充分展現長慶會戰時期的艱難發展歷史及長慶油田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為鄉村旅遊開發提供了精神動力。
「一個品牌」引領
6月30日,在慶城縣白馬鋪鎮王畔村新建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旁,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隊一名志願者正在為村裡的空巢老人義務理髮 ,在不遠處還有幾個「紅色」的身影在打掃衛生撿拾垃圾。原來,這天是白馬鋪鎮王畔村志願者活動日,村裡的志願者自發打掃衛生,幫助空巢老人理髮。
近年來,慶城縣以志願服務為基本形式,探索建立了規範化推進、組織化動員、社會化參與、品牌化運作、常態化開展的「五化」工作模式,創立了「傾城奉獻、揚善慶州」這個主打品牌,註冊志願者2.69萬人,組建特色志願服務隊10個。重點圍繞「講、樹、幫、樂、移」等方式,紮實開展「十大行動·志願慶城」「眾手相牽齊行動·文明之風靚慶城」「六傳六習」等系列活動。不斷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佔領全縣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努力實現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
黨崾峴村「石榴籽·書畫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按照「1個大隊+14個小隊+6個特色支隊」要求,成立了黨崾峴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6支,吸納志願者110餘人,組織志願者、返鄉創業人士、退休教師、典型模範人物等開展志願服務30餘場(次),圍繞脫貧攻堅、三大革命、信訪矛盾化解等重點工作,協調家庭鄰裡關係、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孤殘老人,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和情感心理困惑。
鳳城園社區整合社區共建單位資源,以社會組織為依託,由黨員幹部、大學生、學校教師等組成的志願服務隊伍打造專門用於少兒課外學習、文體活動的場所,填補了下午4時30分至6時少兒安全教育管理真空期,解決了家長無空看管孩子的後顧之憂。開展「X15志願」活動,為高齡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構建互幫、互助、互信、互愛的服務平臺,營造和諧文明的精神文化氛圍。
慶城縣科技館文明實踐點組建了由38名全縣科普輔導員、科技特派員等組成的「科普之光」志願服務隊,組織志願者向公眾展示、講解科學原理和科學技術知識,引導參觀人群近距離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一個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個創新的陣地,一個個鮮活的載體,為文明實踐活動正常開展和傳播提供了有效渠道。如今,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已成為慶城縣人民的自覺追求,文明之約下的幸福之城,洋溢著蓬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