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大臣》裡,哈克為什麼不用參加大選就可以當首相?

2020-12-15 鬼說天下

在經典英劇《是,大臣》的聖誕特別集中,主角哈克大臣陰錯陽差地當上了英國首相。《是,大臣》也在這集之後正式改名為《是,首相》,哈克與漢弗萊的「愛恨情仇」則在唐寧街十號繼續上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歐美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基本都是通過所謂的大選上臺的。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哈克當上首相併不因為參加大選,而是哈克所屬的執政黨高層內部欽定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雖然西方的宣傳機器及其走狗經常宣傳所謂的「民主直選」。但除了法國之外,西方主要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不是直接選舉產生的。議會制的英國尤其如此,其政界主流至今都存在排斥「直選」的觀念。

英國大選是以政黨為中心的議會(下議院)選舉,獲得下議院法定多數席位的政黨即為執政黨。而包括首相在內的內閣大臣則由執政黨從本黨的下議員中挑選,選民無權參與並很難獲得準確的信息。

正因如此,英國首相的上臺與下臺與大選不是直接綁定的,首相在大選前發生變更在英國歷史上是家常便飯。如果首相在大選前就下臺的話,新一任首相只需要通過政黨內部會議的推選就可以上任。

在《是,大臣》裡,如同「純元皇后」般存在的前首相宣布退休。黨內兩個大佬為了首相展開激烈爭奪,導致政黨出現分裂危機。要知道執政黨的分裂會導致下議院席位大幅減少,進而失去執政地位。

於是黨內其它派系與公務員系統聯手做局,將哈克推上了首相寶座。因為挑選新首相的整個過程都屬於議會大選前的執政黨事務,所以哈克只需要通過黨內欽定就可以當上首相,直到下次議會大選。

相關焦點

  • 《是,大臣/是,首相》裡多次提到的「邊緣選區」是什麼?
    在上世紀八十年的經典英劇《是,大臣/是,首相》中,政客們對所謂的「邊緣選區」非常敏感,哈克大臣(首相)及其內閣的很多決策都是為「邊緣選區」而制定的。那麼這個「邊緣選區」究竟是什麼呢?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國家,大選即議會(下議院)選舉,通過大選獲得下議院多數席位的政黨或者政黨聯盟為執政黨並組建內閣。首相與內閣諸大臣都是下議院多數席位政黨或者政黨聯盟的議員。英國大選是通過全國多達數百個的選區進行的,每個選區爭奪一名下議員席位。
  • 《是大臣/是首相》裡面為什麼經常嘲諷倫敦政經學院(LSE)?
    《是,大臣/是,首相》三大主角的劇中設定都是高學歷的精英人士,漢弗萊畢業於牛津大學,伯納德更是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雙學歷」,哈克則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即「LSE」)。有意思的是,雖然都是英國至今的著名高校,但漢弗萊和伯納德在劇中卻經常嘲諷倫敦政經學院(LSE),搞得大臣(後升為首相)的哈克很是尷尬。那麼倫敦政經(LSE)為什麼經常被嘲諷呢?眾所周知,英國最有名氣、影響最大的大學是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長年霸佔英國高校排名的前兩位。
  • 預言了群體免疫的《是,大臣/首相》,永恆的人類政治悲喜劇
    不過一年多後,因為版權問題,《是,大臣/首相》在B站下架(目前B站依然可以看到網友各自上傳的,更改劇名的分段剪輯版本,但是統一的劇目列表已經消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本劇的繼續傳播。《是,大臣/首相》劇中展現了國際政治中利益第一、赤裸裸的叢林法則和民族主義特徵,毫不奇怪,因為這些特點本來就源自英國:非洲獨立國家可以用「反殖民主義」態度訛詐英國政府獲取援助;與第三世界國家籤署的國際貿易合同可以根據該國「國情」行賄腐敗;外交部根據石油利益決定親阿拉伯,可以徹底無視首相一切的親以色列行為;放棄拯救在國外違法入獄的本國公民,來換取在該國建立竊聽站的權利……以及那句當年讓所有英國觀眾「恍然大悟
  • 《是,大臣》的哈克在讀到「愛爾蘭人」時為什麼要往下看?
    2020-12-24 08:58:43 來源: 思情講故事 舉報   英國經典電視劇《是,大臣
  • 在《是,首相》裡讓哈克都很忌憚的「後座議員」是什麼?
    在《是,首相》裡,除了美國、媒體之外,「後座議員」也是首相吉姆·哈克很忌憚的東西,以至於漢弗萊要捆綁後座議員的利益來為公務員系統加薪。那麼讓哈克都很忌憚的「後座議員」是什麼東西呢?但英國並不是西方主流意義上的「三權分立」國家,包括首相在內的所有內閣成員都必須從執政黨的下議員中挑選。英國議會(下議院)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宮是一座包含了英格蘭封建特色的建築。因此英國議會的主會場不是顯示平等與團結的半圓形而是方形的,執政黨與在野黨的下議院席位涇渭分明地分為兩部分。
  • 英國人心中第一喜劇《是,大臣》精妙臺詞和經典幽默永不過時
    當哈克和漢弗萊唇槍舌劍時,他時不時插上一兩句,常常令人絕倒。《是,大臣》是部政治幽默諷刺劇,可以了解英國政治體制。哈克是行政部長,雖然和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同級,但是在政府內閣重要性排行第八,也就是說屬於政府內閣中不那麼重要職位,有點邊緣化坐冷板凳的意思。
  • 盤點國外電視劇之是,首相 第二季,網友:搞笑而深刻的諷刺喜劇
    在公務員體系的化身, 內閣秘書漢弗萊阿普比爵士和走鋼絲大師, 私人秘書伯納伍利同學輔佐下, 經過三年艱苦磨練(磨蹭和訓練), 哈克終於入主唐寧街十號, 成為英國首相!   明暗之間棋逢對手, 新老問題此起彼伏, 首相的政治生涯之精彩, 註定不亞於大臣.
  • 日本前司法大臣夫婦為何雙雙被捕
    因為他任命的一位大臣與他的妻子一起,今天被捕了。被捕的,是日本前法務大臣河井克行(57)和他的妻子、參議院議員案裡(46),東京地方檢察院特別搜查本部指控他們違法了公職選舉法,也就是花錢買選票,專業術語叫「賄票」。河井夫婦是日本政壇的一對政治明星夫妻,河井為眾議院議員,妻子為參議院議員,倆人都是廣島人。
  • 英國首相任命「疫苗大臣」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首相辦公室28日宣布,首相鮑裡斯·詹森委任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政務次官納齊姆·扎哈維為「疫苗大臣」,主管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事宜。首相辦公室的聲明說,扎哈維的首要任務是推動疫苗接種,將向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匯報工作,還將兼任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部分職責。「疫苗大臣」的職務設置系臨時性質,預期至少持續到明年夏天。路透社解讀,設置「疫苗大臣」表明英國政府正在為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做準備。美聯社報導,英國即將迎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疫苗接種。
  • 為什麼中國媒體總是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職位稱為「首相」?
    在日本國會裡,自民黨喜歡叫總理,共產黨喜歡叫首相。由於中國過去從日語裡接受了眾多政治類的名詞,這個習慣很有可能是國際共通的。首相是內閣總理大臣的通稱。首席的相(=大臣)總理(大臣)是內閣總理大臣的略稱。無論首相還是總理還是內閣總理大臣,在英語裡都官譯為Prime Minister。
  • 英國禁止內閣大臣戴蘋果手錶參加內閣會議:怕被黑客竊聽
    2016-10-11 19:57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王歆悅 在美國官方剛公開指責俄羅斯通過網絡入侵手段企圖左右美國大選不久,又有媒體爆出英國政客們在參加內閣會議時被禁止佩戴Apple Watch,同樣是出於擔心該智能設備被黑客竊聽。
  • 日本前法務大臣被捕 英媒:對安倍可能是毀滅性打擊
    原標題:日本前法務大臣被捕,英媒:對安倍晉三可能是「毀滅性打擊」[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日本前法務大臣河井克行及其妻子18日因涉嫌拉票賄選被捕後,英國路透社發表評論稱,這一事件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說,可能將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
  • 美國幹預日本大選,新首相必須對中方強硬!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看鑑風景」,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英式幽默」裡的自嘲與自信
    八十多歲高齡的女王都可以「空降」到奧運會開幕式現場,還有什麼不能惡搞的呢?因此,一部政治喜劇《是,首相》(前幾季為《是,大臣》)能夠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走紅至今也就不足為怪了。英國政治的科普教材劇情圍繞著英國首相吉姆·哈克、內閣秘書漢弗萊·阿普比爵士以及哈克的私人秘書伯納德·伍利展開。
  • 2大臣辭職,21人倒戈,親弟弟反目,邱吉爾孫子大罵,英國首相:我太難了
    每經編輯:鄭直 杜波鮑裡斯·詹森出任英國首相至今,僅僅過去了6周時間,但這位「戲精」首相搞出的戲劇性場面可要超過過去6年英國政壇的總和了。而對新首相來說,這只是難關的開始。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英國議會又連續通過2道決議。議會投票結果要求如果在10月31日的最後期限前英國未能達成脫歐協議,則鮑裡斯·詹森必須向歐盟請求延期脫歐。此外,議會也否決了鮑裡斯提前大選的計劃。
  • 一文讀懂:英國新首相如何產生及誰將接替梅姨登上相位?
    報導稱,前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BorisJohnson)被視為博彩公司的寵兒,此前他已經收到前國防大臣加文-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和保守黨議員約翰尼-默瑟(Johnny Mercer)的提名。 詹森是2016年英國退歐派官方陣營中最著名的政治人物之一。
  • 詹森提出草案:廢除《定期議會法》,重新賦權首相隨時大選
    英國首相詹森當地時間12月1日,英國首相詹森提出了一項立法草案,假使該法案通過,那麼英國首相可能在時隔十年後重新獲得隨時舉行大選的權力。不過,詹森此舉也遭民眾抨擊「攫取權力」。意在推翻已有法律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1日報導,英國首相詹森當天公布了一項立法草案,該法案獲得通過後,允許首相在任何需要的時候舉行大選。此外,該草案還規定法院不得審查首相動用皇家特權(Royal Prerogative)做出的決定。
  • 英首相德蕾莎·梅伊因華為事件開除國防大臣
    當地時間5月1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布開除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稱其洩露了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與華為相關會議的重要內容。英國首相府在聲明中表示,梅已經無法信任威廉姆森繼續為其內閣效力。此前,有英媒報導稱,梅首相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期間同意華為參與英國5G「非核心」部分建設。
  •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暗示或在2022年大選前辭職
    海外網12月12日電 據《太陽報》報導,當地時間12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表示,她目前仍堅信自己是保守黨合適的領導者,但她暗示或將在2022年大選前辭職。在上午的講話中,特雷莎·梅強調此時談大選不符合國家利益,而她也會全力支持這次不信任投票。她還暗示,或將在2022年大選前辭去首相一職。此外,她表示,就算有新任領導人上臺,也沒有時間重新擬出一份脫歐協議,而這也會耽誤脫歐的進程。不信任投票將於當地時間12日下午6點至晚上8點在下議院進行,結果將在不久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