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中新社專供QQ.com奧運稿件,未經特別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中新社雅典八月二十日電 題 雅典走筆:斷壁殘垣訴說的歷史
中新社記者 章敦華
一個國家的古代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各種遺蹟遺址和碎片拼接而成的。希臘亦不例外。
記者一連幾天到雅典的各個古代遺址尋訪,感到每一處遺址就是一冊歷史書,遺址上的斷壁就是這冊歷史書的一個段落,那散布在遺址上的每一個碎片,是每個段落中的文字。
雅典的許多古代建築,如宙斯神廟、帕特農神廟、哈德良圖書館、風塔、羅馬廣場等等,它們或因年代久遠,被風雨侵蝕而坍塌,或因為戰爭的烽火而毀壞。但是它們無不載荷著古希臘厚重的歷史。
在雅典鐘樓附近,有一批羅馬時期的建築遺址,如羅馬廣場、哈德良圖書館、風塔等。羅馬時期,羅馬的皇帝和執政官在雅典建造了自己的中心廣場,這就是羅馬廣場----阿哥拉。它始建於愷撒時代,是當時雅典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公關中心。由於歲月的侵蝕,如今這個廣場已經不復存在。當記者踏進這個昔日的繁華廣場時,映入眼帘的是樹樹橄欖,只有半埋在泥土中的石塊、房基、斷牆似在訴說往昔。緊靠羅馬廣場低於現在地面兩米多的哈德良圖書館歷經風雨,被埋在地下,後被挖掘出來,站在滿目斷壁殘垣的遺址上,遙想當年,雅典的各類學者比肩出入,他們在此創造的各種學術成果也許我們至今還在受用!
在雅典衛城南面,有一片廢墟,這就是當年古希臘境內最大的宙斯神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建築之一。據記載,宙斯神廟始建於公元前五百一十年,起初是按照伊奧尼亞風格建築,後來改為用科林斯式石柱風格,而且一概使用大理石。整個建築坐落在一塊二百零五米長、一百三十米寬的地基上。神廟本身長一百零七米,寬四十一米,共有一百零四根科林斯石柱,每根石柱高達十七點二五米,石柱頂端直徑達一點三米,約用大理石一點五五萬噸。公元前八十六年,羅馬指揮官蘇拉攻佔雅典,毀壞了這裡的建築,並且將一部分石柱和其它材料拆下運回羅馬。直到今天,在羅馬市中心的古羅馬廣場遺址上,還能夠看到它們。現在留在廢墟上的石柱僅存十三根。記者徘徊在石柱間,仰望那高高的直指蒼穹的石柱,它們仿佛在仰天長嘯,如同中國北京的圓明園大水法那樣,在無聲地向每一位參觀者痛訴入侵者的暴行和罪孽。
記者來到大雅典體育場,坐在大理石臺階上,環視這馬蹄形的體育場。它雖然不是斷壁殘垣,但是它的地基,同樣承載著希臘古代歷史沉重的一頁。公元前六世紀,雅典的執政官發起了以雅典為中心的體育競技比賽,今天的大雅典體育場的地基就是當年的比賽場地。在羅馬帝國統治希臘的時代,羅馬皇帝不再用它來舉辦旨在促進和平與民族和解的體育盛會,而是為了自己尋歡作樂,在這裡舉辦血腥殘酷的鬥獸表演和強迫奴隸自相殘殺的角鬥。在鬥獸和角鬥表演中,越殘忍,流血越多,觀眾就越興奮。
十九世紀,希臘重新獲得民族獨立後,亞歷山大城的富賈阿韋羅夫重新建造了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大雅典體育場。一八九六年,現代第一屆奧運會在這裡舉行,從此拉開了全世界最盛大的體育賽事奧運會的序幕。在這個體育場左右兩邊,各自立著大理石碑,一塊記錄一八九六年以來所有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一塊記錄了體育場的歷史。
今天,奧運會回到它的故鄉,這裡正在舉行本屆奧運會的射箭比賽。運動員和觀眾沐浴在和平的陽光裡,盡情享受競爭的樂趣和觀賞比賽的愉悅。(完)
中新社、QQ.com聯合關注2004雅典奧運會,為中國健兒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