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果梨當地俗稱大果子,屬白梨種,原產黃河流域,是靖遠縣果類產品中的名優品牌。據地方志載,明代境內黃河兩岸已有「園圃為業者」,並形成規模。
冬果梨俗稱「西園梨」,產於蘭州市郊區及皋蘭、靖遠和河西一帶,蘭州市七裡河區花寨子鄉水磨溝和西園一帶的為最佳,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為著名的隴上「八梨」之一。因蘭州七裡河區水磨溝特殊的土質和水質,所產冬果梨肉質細嫩,皮薄多汁,香脆純美,為全國獨有。冬果梨9月收穫,可貯藏到來年6月份,其色味不變。有潔肺祛痰,止咳散寒之藥效。熟食對老年人哮喘、氣管炎患者效果甚佳,在眾果中享有盛名。
蘭州水果中,最為有名的是蘭州冬果梨,它色澤鮮豔,形體美觀,皮薄肉細,酸甜適度,能長期貯存,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市場。蘭州冬果梨有大小之分:大冬果梨,果實呈倒卵圓形,果大,平均重320~500克,熟後果實呈金黃色,皮較厚而粗,果肉白嫩,汁多而脆,味濃,酸甜適度,含糖量約9%;小冬果梨由大冬果梨的芽條變異而來,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其果重平均157.5克,果汁不及大冬梨多,貯期不如大冬果梨長,但果皮薄,果肉細,果味甜,因其味佳,成為甘肅省地方最佳品種之一。
傳說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一連數日上殿過問國家大事,許多大臣送上奏本等候聖上御閱之後回復。李世民也想儘快處理完事,偏偏見不到宰相魏徵上朝,一時難做定奪。說來也怪,魏相本是皇上最寵信的人物,一應大事小事需和他商量之後再決定如何辦理的,再說他也是最循規蹈矩之人,哪會見不到他呢?太宗皇帝急命近侍去宰相府中詢問何故。近侍回稟說宰相老母年過九旬,連日咳嗽起不了床。
宰相以孝道聞名天下,自然伺侍老母,不敢離開半步。皇上聞知,心中石頭才落下地。老母有病,他倒不怕,萬一魏相真的病臥不起了,天下大事可找誰商量呢?皇上又問宰相何日上朝?答曰「明日。」
次日魏徵果然第一個上朝拜見皇上,再三請罪。皇上並不責怪於他,只是關心地問老人可否康復?所用何藥?魏徵答母親大愈,實因熱冬果治好的病。皇上記住了熱冬果的好處,自己遇上風寒感冒,也如此食用熱冬果,果然很有療效。朝中文武大臣全都仿效,無不奇驗。
所謂「熱冬果」,其實就是梨子。蘭州梨子品質極佳,取名為「冬果梨」,就是引魏徵醫母的典故。
梨通常宜於生食,但冬果梨煮熟來吃,卻獨具風味。嚴寒季節,雪冷風冽,此時若能做上一碗與冰糖、葡萄乾同煮的冬果梨,熱氣騰騰,風味甘美,又香又甜,別致誘人。吃後滿口生津,渾身生熱,並能止咳暖胃,消痰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