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些頭疼腦熱的,家長都會非常著急,要是碰上高燒不退的症狀,更是恨不得能有仙丹妙藥,能一下子就把溫度降下來,遇到這種情況,有不少焦急地家長就會病急亂投醫,希望醫生能快速幫助孩子退熱。
但是,如果孩子發燒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甚至導致孩子死亡。
就在前不久,一名兩歲零三個月的男孩,因為感冒持續發燒,心急如焚的家長帶著孩子四處求醫,聽說隔壁鎮上的診所看病看得好,家長便急忙帶著孩子前往求醫。
醫生給孩子打了一針退燒針後,孩子的燒退了,家長放心地帶著孩子回家去了,可等到晚上的時候,孩子的臉色突然劇變,家長急忙抱著孩子送去醫院,但為時已晚,孩子剛到醫院就已經沒氣了。
冬季往往是孩子感冒發燒的高發季,室內外溫差大也容易讓寶寶感染流感,引起發燒。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發燒會燒毀腦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發燒是人體抵抗病菌的一種積極行為。比起退燒,家長更需要弄明白的是寶寶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
另外,這幾種退燒方式不僅沒有科學依據,也不能正確幫助寶寶退燒,家長們可要注意了。
01
一發燒就吃退燒藥
一般來說,寶寶腋下溫度達到過超過37.2℃;肛溫或耳溫達到或超過38.0℃;口溫達到或超過37.8℃,可以判斷孩子已經發燒了。
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發燒就想立馬讓孩子吃退燒藥降溫,但是,如果寶寶精神很好,且沒有達到或超過38.5℃,是不需要額外服用退燒藥的。
02
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
現在家中基本都會常備一些退燒藥,有的家長誤認為退燒藥的效果可以1+1>2,給寶寶吃退燒藥的時候會交替服用,其實這是錯誤的。
每種退燒藥的服用劑量和適用月齡並不相同,隨意更換退燒藥容易導致藥物過量的問題,不僅不能幫助孩子退燒,甚至有可能發生別的事故。
03
隨意吃消炎藥
這種行為很常見,家長以為孩子發燒是一種炎症的表現,為了加速身體癒合,會讓孩子在服用退燒藥的同時吃點消炎藥。
但是,消炎藥對孩子退燒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在不清楚孩子發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時候,隨意吃消炎藥有可能導致身體耐藥性的增加,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另外,即使明確孩子發燒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家長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服用,而不是自已隨意給孩子吃消炎藥。
04
用涼水擦全身
很多家長被科普過不可以用酒精擦拭全身來幫助寶寶降溫,也不能焐著寶寶,於是有家長認為用涼水代替酒精,也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最新的寶寶發燒護理指南指出,不管是涼水還是溫水擦拭,都已經不做推薦。這是寶寶發燒時皮膚是一個高熱的狀態,涼水或者溫水都會刺激到寶寶的皮膚,不僅達不到降溫的目的,相反還會加重寶寶的不適感。
雖然孩子發燒不一定是壞事,但是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還是要儘快就醫,以免耽誤孩子病情:
1、低於三個月的寶寶發燒;
2、寶寶有高熱驚厥的表現;
3、寶寶持續發燒且高熱不退;
4、寶寶發燒伴有嘔吐、抽搐、脫水、昏睡等症狀
如果寶寶出現這些症狀,說明孩子的病情有可能比較嚴重,人體的免疫系統已經很難自行治癒,家長們需要及時帶著寶寶前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