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春都集團引進我國歷史上第一條火腿腸生產線。
名為「春都」的火腿腸從這裡生產,並走向全國。
從此,火腿腸在我國開始了其如火如荼的發展歷程。
這個階段,火腿腸市場處於開發期,春都獨創的「會跳舞的火腿腸」獨霸天下,風光一時無兩。
春都成功後,無數人嗅到了中國火腿腸市場的商機。
在春都飛黃騰達的同時,這邊雙匯卻不容樂觀。
雙匯的前身,是漯河肉聯廠,一位名叫萬隆的中年人,接下了這家連年虧損的廠子。
日後他成為雙匯的傳奇人物,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萬隆的運籌下,雙匯將目光朝外,向輕工業缺乏的前蘇聯大舉出口分割肉。
雙匯,很快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肉製品出口基地。
隨著蘇聯解體,雙匯又調整思路,將突破口選在了火腿腸上。
萬隆拿出了雙匯僅有的1000多萬元資產,從日本、法國、瑞士引進了10條火腿腸生產線。
1994年,雙匯集團又與香港華懋集團合資,引進資金1.27億元,建立了亞洲最大的肉製品基地。
因此90年代的中國火腿腸市場,呈現出雙雄爭霸的局面。
一山不容二虎,1998年,春都與雙匯的競爭達到了白熱化。
由於不斷有資本想入局火腿腸市場,接踵而至的是整個市場供過於求,價格一落千丈。
春都和雙匯的價格戰,就這麼開始了。
斬殺春都,雙匯稱王的開始
在這場價格戰中,雙方都將價格儘量壓到最低,達到「以本傷人」的效果。
火腿腸中的豬肉成分,由85%調低到70%,價格隨之由每根1.1元調低到9角錢。
雙方卯足了勁死掐,60%、50%、40%,比例逐步下調,一直調到15%。
當火腿腸降到5角錢一根時,人們調侃為:
它們火腿腸賣的不是肉,而是麵粉。
當時價格戰鬧得沸沸揚揚,兩大巨頭的火腿腸都被曝出不同程度摻有麵粉,引起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雙匯也很矛盾:不繼續降價吧,之前虧的本就沒辦法回來;
降價吧,自己吃不消不說,消費者也不樂意,怎麼辦?
《逆轉裁判》中有一句臺詞說得好:當你遇到困境時,嘗試把思路逆轉過來吧!
圖源主播Mr.quin
雙匯是這麼想的:
現在我們兩家都在「犧牲質量壓成本」,那如果這時候推出質量特別好的火腿腸,豈不是能一轉攻勢?
在這個思路的引領下,1998年,標誌雙匯徹底稱霸的「雙匯王中王火腿腸」出現了。
雙匯王中王,以添加大瘦肉塊作為產品賣點,用熱播的「獅子王」為吉祥物,隨後還請來葛優、馮鞏做廣告。
由於確實富含豬肉,雙匯王中王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歡迎。
這一招也使得雙匯在價格惡戰中異軍突起。
落敗的春都火腿腸,不但市場被雙匯蠶食,更雪上加霜的是:
1999年5月4日,春都集團董事長,被譽為「中國火腿腸之父」的高鳳來因突發心臟病,撒手人寰。
春都此前胡亂投資的問題被迅速放大:1999年,春都虧損高達6.7億元,並且欠下13億元的巨額債務。
自此,春都徹底退出火腿腸市場競爭,雙匯成為了我國的「火腿腸一哥」,延續至今。
然而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春都倒下後不久,雙匯新的對手,很快就出現了。
金鑼&雨潤:雙匯的有力挑戰者
金鑼火腿腸早在1994年就已經成立,只不過相比於如日中天的雙匯與春都,金鑼在成立之初的表現,只能以「中規中矩」來形容。
轉機發生在1996年:
金鑼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比一比,嘗一嘗,金鑼火腿腸」的廣告語,和質優價廉的產品定位。
從而在雙匯和春都的包圍中成功突圍,並保持連年翻番的高速增長。
春都倒下後,金鑼與雙匯一起主導國內火腿腸市場,直到雨潤火腿腸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
同樣在94年創立的雨潤,曾跟風出過火腿腸,但顯然不是雙匯和春都的對手。
栽跟頭的雨潤,以敏銳的戰略眼光,明智地選擇了低溫肉製品這一最具增長潛力的品類,作為突破口。
此時的雙匯、春都、金鑼對低溫肉製品市場尚無暇顧及,此時的雨潤無疑是進入了一個愜意的「市場藍海」。
它從而也悄無聲息的,在以高溫為主導的肉製品市場中,撕開了一個缺口。
到1996年,雨潤年產值已經超過億元,邁入國內低溫肉製品行業的領軍之列。
但顯然,金鑼和雨潤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雙匯也在加快腳步。
1998年,中國肉類加工第一股:雙匯實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也在港交所上市
同年,雙匯與義大利著名食品企業:聖福特公司籤訂了緊密合作協議,向中國市場引進義大利著名品牌:「馬可波羅」。
2003年,雙匯上馬了生鮮凍品項目,並有意加大低溫肉製品市場的投入,以搶佔雨潤的市場。
到了2005年,雙匯的低溫肉製品銷售收入比2004年增長83%,初見成效。
直到2011年之前,金鑼與雨潤都無法憾雙匯三分。
而轉機就在這一年:經央視315曝光,雙匯的下屬企業,被曝出違規使用國家明令禁止藥物「瘦肉精」。
「瘦肉精」事件一經曝出,雙匯的品牌與信譽都受到了消費者的嚴重質疑。
當天雙匯的股票慘遭跌停,市值蒸發103億元。
截止至2011年3月31日,短短半個月,雙匯銷售額大跌15億元。
雙匯老總萬隆在記者招待會上鞠躬道歉,雙匯遭遇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危機。
「瘦肉精事件」具體發展可看下圖:
那麼,這次瘦肉精事件是雙匯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嗎?
雨潤馬失前蹄,雙匯依舊獨大
顯然,從我們現在去看,雨潤和金鑼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趕超雙匯。
其原因很簡單:瘦肉精事件是一個波及甚廣的事件,不僅雙匯受影響,其他火腿腸商家也不能倖免。
在11年,很少有消費者敢購買國內的火腿腸,他們無一不擔心瘦肉精的問題。
而就在12年,雨潤接著被曝出旗下產品同樣含有瘦肉精,徹底將火腿腸市場拉入深淵。
雙匯「驚喜」地發現,瘦肉精事件讓其他同行都不好過,風波過後,自己還是老大。
而我們老百姓,似乎也沒有再繼續追究雙匯,雙匯的銷售額開始緩慢回升。
2013年5月,雙匯以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7億元)收購全球最大肉製品企業史密斯菲爾德。
這也讓雙匯和雨潤、金鑼在規模上一下拉開距離。
到了2014年2月,雙匯國際又聯手墨西哥最大肉類供應商Sigma,競購西班牙肉製品巨頭Campofrio,收購其37%的股權。
從而進一步擴大了雙匯在中國、美國和歐洲三大市場的份額。
雙匯的視野,已經不局限於國內了。
國外的火腿市場,才是它的終極目標。
相比之下,雨潤和金鑼卻江河日下,情況不容樂觀。
2015年,雨潤火腿創始人祝義才突然失聯,隨後被曝出:
南京檢察機關於2015年3月23日起,對祝義財執行監視居住指定居所的強制措施。
同年,祝義才辭去雨潤董事長一職。
失去主心骨的雨潤,股價應聲下洩。
2016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6.23%;淨利潤虧損6.72億港元。
與此同時,雨潤食品,還再次面臨66億元債務的壓力。
金鑼,那邊也沒有好得了多少。
已經是「六神裝」的雙匯,決定收拾這位「萬年老二」:
2017年5月,雙匯公司針對金鑼公司的兩款產品,向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發起訴訟。
要求對方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
為什麼說金鑼侵權呢,我們來看幾組圖片:
左為雙匯公司「Q趣」,右衛金鑼公司「Q香」
金鑼的玉米熱狗腸
當年甚至有公證處調查顯示:91%的消費者分不清金鑼與雙匯的區別。
如出一轍的設計,其實也是金鑼向雙匯低頭的一個標誌。
也許雙匯真的,再也不能超越了。
2020年一月,判決下達:金鑼被判向雙匯賠付120萬元,並登報致歉。
在雨潤、金鑼皆疲軟的情況下,雙匯的「中國火腿腸一哥」寶座,已然穩如泰山。
那麼,你喜歡雙匯,還是其他品牌的火腿腸呢?
廚房人類
專注於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係」
致力於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