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與死亡的關係被發現,8萬人研究證實:這樣的體重最長壽

2021-02-12 國醫養壽堂

請點擊上面免費訂閱本帳號!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國醫養壽堂」,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免費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

新春佳節,又到了發膘的日子,雖然美食無限,但是各位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胖對身體可不好,《JAMA》上發表了一篇名為《Association of Adult Weight Gain With Major Health Outcomes Among Middle-aged Chinese Persons With Low Body Weight in Early Adulthood》的論文,研究人員分析了上海地區48377名女性和35989名男性的數據,得出體重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體重與壽命的關係

大家應該對身體質量指數(BMI)的概念非常熟悉,看一個人是胖是瘦,不能只看體重,得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如果你BMI只有18,那可是瘦過頭了;如果BMI超過了30,就是妥妥的肥胖。

由於基因、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等不同,亞洲人和白種人的體型有明顯區別,而且脂肪分布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在BMI相同的情況下,亞洲人的體脂肪含量會相對更高。也就是說:

相同BMI的白人和亞洲人比較,亞洲人更胖

亞洲人的BMI標準更嚴格

所以亞洲人的體重指數一般以23為界限,科學家發現,體重指數超過23的成年人,體重每增加10斤,男性晚年全因死亡風險(指一定時期內各種原因導致的總死亡人數與該人群人口數之比)增加9%,女性增加14%。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的體重指數達到了23,那麼你就要開始減肥了。

肥胖對人體影響很大

肥胖對人體的生命影響很大,在另外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對17721人進行了35442次腦部掃描。結果發現,隨著BMI(體重指數)的增加,大腦所有區域的血流量幾乎都有逐漸減少的顯著趨勢。大腦顳葉和頂葉、海馬等與阿爾茨海默病高度相關的區域中,血流量減少與肥胖程度增加的關係尤為明顯。

大腦的血液供應與腦功能障礙有著緊密的聯繫。這項研究說明,超重或肥胖會影響大腦活動,並增加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和認知疾病的風險。

年輕時肥胖的女性,晚年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會增加1.8倍;年輕時肥胖的男性,晚年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會增加2.5倍,中年時肥胖的男性,則風險增加2倍。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研究表明肥胖或超重人群相對於正常體質量人群ED(陽痿)的發病率增加了70%~95%,肥胖人群相對於正常體質量人群ED達1.62倍;腹型肥胖是影響男性ED的一個重要因素,腰圍、腰臀比與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越高,ED可能性越高。

對於小孩子來說,暴飲暴食,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加能量過剩。脂肪過多,對雌激素的滅活能力降低,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的作用增強,就可能導致小孩性早熟,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

太瘦就很好嗎?

很多人怕胖,不吃肉,只吃素,或者節食減肥,但是其實幫不上越瘦就越好,千金難買老來瘦也不全對。

人體有超過600塊肌肉,大約佔了身體重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和結締組織一起組成我們的身體,使我們能夠站立和移動。

30歲以後,人體肌肉質量每年下降1%~2%,70歲時,人體肌肉質量下降約40%,到了80歲,肌肉大約會流失掉50%。肌肉力量下降更為明顯,成年人每年將失去3%的肌肉力量。

如果人不吃肉,飲食裡的熱量和蛋白質不足,如果你再運動,減得就不是脂肪,而是肌肉。

如果太瘦了,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就會下降,下肢力量減弱,導致行動不便,就很容易意外死亡。

尤其是年紀大的人,擔心有三高,不敢吃肉和油脂,體重確實掉了,但掉的是肌肉,體脂不低反高,身體變得虛弱,就很容易摔倒,導致意外死亡。

這樣的體重最長壽

經過研究,亞洲人體重指數23是一個臨界值,根據我國居民的身體情況,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是合理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更好降低其他疾病的發生。全因死亡風險最低,也最為長壽,而且生活質量更高。

小於18.4屬於偏瘦體型,24-27.9之間屬於超重,大於28則屬於肥胖。或者可以計算體脂率,成年男性體脂率超過25%屬於肥胖,女性超過30%屬於肥胖。

除此之外,男性的腰圍>90釐米,女性的腰圍>80釐米屬於腹型肥胖。

那如何才能讓自己避免肥胖呢?

飲食要規律,食物要多樣化,保證營養全面,每餐攝入25-30g優質蛋白質(牛奶,雞蛋,肉;豆類和穀物最低)。做到清淡飲食,減少在外就餐次數。

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老年人每天攝入1.0g/kg至1.5g/kg的蛋白質有利於肌肉的合成。另外有研究顯示,在維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增加維生素D可有效增強髖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過日曬、食物攝取等方式補充維生素D。

吃好早餐,每頓早餐應包括三類以上食物,如糧穀類(如饅頭、麵包等)、肉蛋類、奶豆類(如牛奶、豆漿等)、果蔬類等。

保證每天喝奶及其製品 300 毫升,可選擇鮮奶、酸奶、奶粉等。多飲水,每天 800~1 000 毫升。少吃或不吃零食,少喝含糖飲料,避免能量攝入過多。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家人和朋友就需要!謝謝!

相關焦點

  • 體重與死亡率的關係被發現了!原來,60歲後這樣的體重最長壽
    60歲以後最長的壽命是多少?根據研究,當體重指數在18.5到24.9之間時,60歲以下的人壽命更長,死亡率更低。60歲以上人群超重,壽命較長,尤其是體重指數在25~29.9的人群死亡率最低。因為稍微超重的人營養狀況都很好;也有60歲以上的人容易患各種疾病。保持一點超重,可以抵抗疾病,達到長壽的目的。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 體重和死亡率的關係被證實,60歲後,怎樣的體重,更易長壽?
    體重和死亡率確實有關係,簡單的說,越胖的人越不長壽,相對來講,瘦一些的人就會長壽。最長壽的體重就是我們看上去剛剛好,不胖也不瘦,才是非常合理的體重。肥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健康隱患,比如說很多慢性疾病的發生就是由於肥胖所引起的,這些慢性疾病一般在中老年發病以後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命,所以說控制體重是非常重要的。
  • 體重和壽命的關係被發現,哪種體重的人長壽?答案可能讓你意外
    長壽是現在人們都很關心的一個話題。古代君王也都想要長壽,畢竟不想將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轉手給別人。直到現在也有很多的人追求長壽的秘訣,畢竟世界這麼大,都還沒有去逛一逛,看一看,就壽終正寢,非常不甘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調查顯示,人類的健康壽命和體重是密切相關的體重,哪怕只超重少許,也可能會影響健康和壽命。一、體重和壽命的關係被發現,哪種體重的人長壽?
  • 跟蹤40年,研究600萬人,調查顯示:超過此體重的人,壽命最長?
    雖然肥胖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例如我們所知道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很肥胖都存在一定的關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也跟肥胖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瘦真的就是健康嗎?據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15%的人壽命最長,死亡率最低,此研究長達40年,涉及600萬人,而且日本也有研究顯示,中老年人體重稍微超重壽命可能更長。瘦,真的健康嗎?
  • 原來,60歲後這樣的體重最長壽!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體重更長壽? 歐洲的科學家調查了許多人,發現體重和死亡率之間其實成一條U形曲線。 北京同仁醫院營養專家張謙2018年在《養生堂》節目上就分享了這樣一張「體重與死亡率」關係圖:
  • 體重預示壽命,對比下看看你能活到多少歲?
    其實,體重跟一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甚至還會影響人的壽命。究竟什麼樣的體重最合適呢?體重跟壽命的關係揭秘歐洲科學家通過調查許多人的體重和死亡率後發現,體重和死亡率之間是一條呈U形曲線的關係。在曲線的最低點,就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這個體重最低值會隨年齡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 體重和壽命有關係?一個人的體重,在什麼樣的範圍壽命較長?
    長壽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從古代到現代,人們一直在追求著長壽的秘訣,就想自己能活得更久一點,多看看世界的變遷,也能多陪陪家人。想法是美好的,可現實卻很打臉,現代社會中,疾病對壽命的影響實在有點大。當然,影響壽命的因素有很多,想要破解,就要一一的尋找出來,且要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 《英國醫學雜誌》研究:腿粗更長壽
    但是,"卡戴珊們"你們的逆襲來了,日前,科研刊物《英國醫學雜誌》發布研究顯示:腿粗屁股大更長壽,所以好不好看的重要嗎?活得久才更重要不是嗎? 超250萬人統計數據:腿粗屁股大更長壽 近日發表在權威雜誌《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了來自德黑蘭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等三大洲的72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系統回顧,該回顧涉及超過250萬參與者,隨訪時間為3-24年。研究結果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腰細腿粗屁股大的沙漏型身材可以活的更長久。
  • 50歲後的人想長壽,體重保持多少最合適?
    而壽命的長短,跟平時的生活習慣、心態、運動以及身體的保養程度有直接的關係。影響壽命的各種指標中,還有一點重要的就是體重。都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就是說上了年紀的人不能太胖,尤其是50歲後的人,若是體重超標,帶來的損害比較多。
  • 最新研究證實:樂觀主義者更加長壽
    這篇文章原標題是Optimists Live Longer,作者Robert Roy Britt通過最新一系列研究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樂觀主義與健康和長壽之間的正相關關係。 一些悲觀主義者可能會認為,這項研究沒有體現因果關係。雖然他們的說法的確有理,但其只是把樂觀主義與健康長壽關聯起來的眾多實驗之一。 「我們發現,樂觀程度更高的群體罹患慢性疾病或過早死亡的風險都相對較低。」該項研究的團隊成員、維吉尼亞州波士頓醫療健康系統臨床研究心理學家、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盧茵娜·李(Lewina Lee)表示。
  • 科學家眼中的「長壽身材」,身體8處尺寸影響壽命
    近日,一項覆蓋歐洲10國和澳大利亞30個隊列的研究證實,與其他身材的人相比,「細腰肥臀」的人群,死亡風險最低。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結合多項國內外權威調查結果,總結8項與長壽相關的身材指標。
  • 體重與壽命有關?50歲後體重多少更長壽?符合標準的人,偷著樂吧
    如今人們養生意識越來越強,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而我們都知道影響壽命的原因有非常多,比如說平時的生活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指標,那就是人的體重。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用體重來判斷一個人的身材胖瘦情況,而我們都知道體重過重或者過輕都是不太好的。
  • 體重與死亡率的關係發現了,看看這個計算公式,你敢自測嗎?
    當我們開始刻意的控制體重的時候,費勁全力的把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而很少有人會想到,可能60歲以上的人,適度的超重會更加健康。那麼,體重指數與死亡率到底什麼關係呢?U形死亡曲線根據一名歐洲科學家的調查得出,體重與死亡率有著一條U形曲線。當曲線在最低點的時候,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但是這個值往往會隨著年齡不同也是會發生變化的。60歲以下的人:他們的體重指數保持在正常的範圍以內,就是BMI介於18.5~24.9最好,死亡率是比較低的。
  • 我國每年8萬人因濫用抗生素死亡
    中國疾病預防中心昨日通報,國內已發現3例超級細菌(NDM-1耐藥基因細菌)病例。目前,兩例患者已經康復,一例患者死亡,死亡主因為晚期肺癌。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張建中表示,衛生部將根據監測和研究等相關數據儘快制定相關政策。兩例為低體重新生兒中國疾控中心不明原因疾病處置辦公室負責人倪大新昨日介紹,寧夏兩個病例分別為3月8日與3月11日在寧夏某縣級醫院出生的嬰兒,均為低體重兒。
  • 22萬人近20年研究:40歲前體重超標,癌症風險就可能增加
    藥明康德/報導 有不少研究顯示肥胖、超重與十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癌症發生於老年人比較多,但其實 40 歲以前體重超標,就已經與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了。
  • 中國學者分析10萬人數據,發現喝茶的人更長壽
    中國學者分析10萬人數據,發現喝茶的人更長壽 2021-01-05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老年怎樣的體重會更長壽?符合這個標準的人,要先說聲恭喜了
    JAMA研究:瘦子確實更長壽 胖子和瘦子誰活得更久?科學家用真實的數據挖掘出壽命的真相。《美國JAMA雜誌》刊登了一篇壽命和身材的研究。該研究追蹤了19萬名美國人,從1964年到2015年間的健康狀況。
  • 新生兒體重與智商有關?哈佛研究發現:越接近這個體重,娃越聰明
    但是對於寶寶來說,在出生時體重確實越重越好,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後,卻希望孩子不能太重。比如說孩子的體重到了八斤左右,對於孕媽媽來說就是一種負擔了。孕媽在生產的時候是比較困難的。寶寶在小時候的體重一直遭到父母們的關注,有些孩子的體重太低,還會引起父母的擔心。孩子的體重是父母一直擔心的問題,既怕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長得太輕,是個小瘦子。
  • 哈佛研究表明:新生兒的體重,暗示了智力的高低
    其實嬰兒出生後,護士會先一步將其抱過去稱體重、身高,之後才會告訴寶媽體重、性別。 英國曾有一個研究,對3900個嬰兒進行了研究,發現孩子出生時體重重,智商相應會更高一些。哈佛大學也對這一論題進行研究,發現新生兒體重為6.5斤時,智商相比要更高一些。 美國腦神經學家也進行了研究,發現新生兒體重在6.5-7斤時最聰明,而超過這一數值,孩子智商會有所降低。
  • 超重也可以很健康:相比於體重,體重歧視才是更大的問題
    但是,很多人對體重過高的人抱有偏見,甚至存在歧視,這同樣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這種觀念甚至會影響相關的科學研究,導致醫生無法正確理解體型和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而耽誤病情診斷,並給患者帶來長期的精神壓力。雖然人們已經發現體重過高與心臟病、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高發病率有關係,但是其中的機制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