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從小學開始我們就接觸英語,音標起步,直至後來學習語法,做了數不清的英語作業和試卷,但當開口說英語的時候還是感覺到開口難。
實際上問題不在於說得太少,因為只是在一個範圍內的加工,這個範圍就是一個人現在的英語水平。首先,英語不是一個可以被當做碎片式積累的知識系統,而是一個整體。了解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平時還會抱怨自己閱讀少,聽力不怎麼聽,口語不怎麼練,好像每一個部分都是理所當然被分類,應該被各個擊破。
然而,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自己的母語口語是如何練就的。我們沒有天天練習漢語閱讀,因為漢語我們完全理解,它已經成為我們使用自如的一個吸取知識的媒介,所以我們只會找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去閱讀,因為我們需要的是書裡的知識,而非練習自己的漢語理解能力。初級英語就如咿呀學語時接觸漢語的情況、我們還停留在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英語水平無法支持我們無障礙了解信息,也就是作為一門工具還不合格,所以我們急切需要提升工具的質量。
託福考試注重聽力,這個是尤為明顯的。除了閱讀,聽力的強調滲透到各個方面。很多學生覺得需要多聽,考試前大量做練習,這個無可厚非。然而,大多數英語學習者誤解了一個概念,認為只要多聽就可以。
這就和認為口語只要多練就能提高是一個道理。只有輸出,沒有輸入的水渠,一定會幹涸。我們怎麼才能夠確保輸入,這個很好理解,可以問問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知識面。買書,閱讀。所以現在如果英語還不能夠支持我們無障礙閱讀,我們就需要一些適合自己水平的書籍,這樣才能夠幫助我們提升理解力。至於為什麼一味練習聽力無法真正提高,舉個例子,一段BBC新聞,很多同學需要當作閱讀理解去看,因為信息量大反應不過來,而且可能還有生詞。請問如果播放這段新聞聽力,有可能立即理解麼?
閱讀尚且需要消化,如流水般划過耳際的聽力如何能夠瞬間理解?所以,只有達到了相應的理解水平再去練習聽力才能夠提高,理解水平需要大量閱讀來保證。
閱讀和聽力都影響口語。因為口語是最直觀的,既反映發音,聽力,也反映知識面。所以想要口語好,就需要有良好的基礎,否則一個人的口語表達就是空洞的,沒有輸入,無論怎麼練都只是在提高已經掌握單詞的熟悉度,而並不能提高口語質量。
託福口語考試中,獨立口語是自由發揮的部分。很多學生苦惱,平時沒積累怎麼在考試前有效準備。其實如果時間有限,我們就需要提高積累量來達到效果。平時的積累我們可能會記一些好的句子,不會的單詞,但是對於快考試的學生來說,背誦素材是不二選擇。
因為自己有限的英語積累無法保證考試時說得又快又好,那麼就可以集中地背記別人的範文,在考到相近話題時靈活套用,也就找到了價值。比如我們有一個彈鋼琴的好比喻,all of a sudden, the world slips into dead silence, he looks like a poet whispering words of sorrow.這個可以形容任何人的特點,在獨立口語中只要關於人的問題,我們都可以說他有彈鋼琴的特長,並且巧妙地用上這個比喻。當然這是一種應試型積累,對於一個真正想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人來說,還是要把積累當做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很好的口語輸出。
更多精彩推薦加入環球教育企鵝裙:55367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