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哪種職業最容易向職業講師轉化,那非企業內訓師莫屬了。企業內訓師身處講師行列,確實比一般人更為順利成章,但同時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做一名企業內訓師要比成為一名職業培訓師要容易的多,但兩者對能力素質的要求是同中有異的。只有清楚的認識二者之間的差異化,才能真正邁進職業講師的道路。
企業內訓師與職業培訓師的定義
企業內訓師是指為企業內部員工進行培訓的授課老師。內訓的最大特點是根據企業的培訓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做。企業內訓師在為企業帶來系統的現代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能為企業帶來突出的附加價值。內訓師更適合企業。
職業培訓師(Professional Trainer) 也叫"職業講師",是通過教授專業知識而獲得報酬的人,以講授培訓課程為職業謀生。報酬通常包括基本工資、課時費、獎金等。現多指代在非公立學校從事不同職業、崗位培訓的高收入人群。職業講師更適合個人職業發展。
企業內訓師與職業培訓師職業的差異
專業能力是指培訓師所具備的專業的授課技巧、以及在某一領域的專攻和鑽研能力。
從專業能力層面上看,職業講師就是給企業培訓提供服務和授課支撐的角色,職業講師通常希望得到客戶的認可,獲得客戶對課程的滿意。很多時候職業講師都需要在授課能力上不斷的精進,並且在自己專攻的領域上不斷的去發展和深挖。在這部分上,職業講師有一個內在的商業驅動力,促使他往前發展。
而企業內訓師由於在企業內部工作,更多時候是服務所在企業的培訓項目。因此,不少內訓師上臺和去授課的機會是很有限的,而且對授課質量和商業化的服務,其實企業的要求並沒有很高。更何況有些內訓師在企業大多有職務,他們甚至是學員的上司。內訓師只要把課程開發好了,把課程講好就可以了,即便講砸了,學員也不能把領導怎麼樣。所以很多內訓師在授課時,只講究控場,但是在授課的專業能力和專攻領域的理解,與職業講師相比是有一定的差異和薄弱的。
在這個營銷的時代裡,企業內訓師的營銷思維遠遠不夠。
企業內訓師多是指派,職業講師靠推銷,公司要做什麼項目,就會安排內訓師去上課,內訓師不愁沒課上,而職業講師就不同了,職業講師需要依靠好的教學服務,來獲得相應的課程收益。授課能力越好、專業度越高、越吻合市場訴求的老師,可能會獲得更多的回報。會被客戶反覆邀請到企業去授課,也會受到培訓公司和合作夥伴的青睞,因此他有非常大的商業動力去精進、優化自己的授課內容,調整授課方式以及學習技術。所以很多職業講師是比較商業化的,他能夠很好地結構化自己的課程並保持不斷的學習。這也是職業講師的優勢和動力所在。
有的職業講師是靠寫文章來推廣自己的,有的講師是靠寫文章來推廣自己的,10年職業講師生涯,寫了100萬多字的原創文章,出了很多本書,現在每周都能收到最少一家培訓公司發來的,索取課程大綱的郵件。還有的講師靠助理推廣,有的講師靠群發郵件,有的講師靠QQ群推廣,有的講師要不斷參加各種論壇做嘉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推廣技巧和意識的內訓師,做不了職業講師。
企業內部培訓師的壓力多來源於老闆,內訓師需要考慮的是老闆成立的企業的培訓部門,目的是什麼?請你來是解決什麼問題?你要如何取得他的信任及各部門的支持,從而體現你的價值。但是這些問題帶來的壓力不是一下子的,會隨著和老闆、部門、學員的不斷磨合而越來越相對可控。
但對於職業講師來說,因多方面的未知性而變得不可控,和企業的首次合作,未必就有機會合作第二次,所以說首次合作的這種壓力是巨大的。
這種壓力來源,主要是因為對企業的行業、業務產品、學員結構、管理現狀沒有企業培訓師了解;企業內部是否有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很難短時間內去摸清楚;同時客戶整體的期待要比內部更高;
一個好的職業講師,並非只要邀請就會合作,而會根據充分的溝通和深入的調研分析,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再定奪是否可合作。
職業培訓師的3個職業發展方向
結合當下很多培訓師的實際情況,主要是集中在三個方面:
整體來說,做培訓師是一件可以讓人非常有成就感價值感的事情,也能獲得較高的收入。至於選擇是兼職還是專職做,取決於個人的實際情況。
掃碼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