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五
戊戌年【狗】年
乙卯月 壬子日
春分正是乍暖還寒之時,也是最難以調養生息的時候。此時要讓自己的意志生發,而不要使情緒抑鬱,應做到樂觀愉快。此外,起居飲食上要根據季節變化而作調理。
春分,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今年的春分是3月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到了春分時節,氣溫逐漸暖和,尤其是白天的溫度上升很快。然而寒從足生,乍暖還寒時,還是要捂著點。
「春捂秋凍」是起居調養的重點。如果一定要穿得少,最起碼也要保證褲子、鞋襪厚一些,上身衣物適當輕薄一些就可以了。為了身體健康,春天減衣物還是要慢一些、少一些,以順應季節變化。
在起居方面還要堅持適當鍛鍊,保持正常睡眠時間。注意補充水分以促進血液系統循環幫助維持機體平衡,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在春分時節,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因此要注意飲食的調養。
食物的陰陽互補。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餚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多吃時令菜。常言「不時不食」。就是說,不是這個季節的菜果就不吃。春令時菜包括韭菜、豆芽、萵苣、蔥、豆苗、蒜苗;滋養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櫻桃等。
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此時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在每日的午餐,也適宜補充燉湯食品,如胡蘿蔔排骨湯、白果烏雞湯等,既可補充人體在季節過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來源:羊城晚報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葉張翔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記得點開大圖掃碼哦!
訂閱號 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