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0度,便是二十四節氣的春分,此時,春天已經走過一半了。
在洛陽,春分又被稱為「日夜分」。這天,洛陽古人們要舉行春社祭祀土地神,民間還流行「豎雞蛋」的傳統習俗。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據《春秋繁露》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到了這天,太陽的位置在赤道正上方,晝夜時間相差不多,氣溫漸漸回升。春分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
春分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天的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個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3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它和秋分一樣,為南北半球晝夜均分,又為春季之半,故名春分。
春分的物候是:「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就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人們就會聽到雷聲,並會看到閃電。春分的花信是:「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春分時節地氣含暖,最適合麥苗生長,農諺稱「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麥過春分晝夜忙」。此時麥苗開始返青,就要澆水追肥。「麥子鋤三遍,皮薄多出面」,所以農民非常注重對小麥的養護,同時注意禁止牲畜「啃青」,並安排「看青者」加以保護。
祭祀土地神以祈農產豐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我市著名民俗學家劉百靈曾寫過一篇《漫談二十四節氣——草長鶯飛話春分》,他寫道,在古代,春分是一個祭日神的節日。從周代開始,每到春分這一天,天子就會舉行祭日儀式,該習俗一直傳承至清代。
在談到春分時,不能不提到春社。一年有兩個社日,分別為春社和秋社。社日要祭祀社神,社神又稱土地神。古代,社日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春分前後)為春社日,春社祭祀土地神以祈禱當年農業生產獲得豐收。
送春牛也是這時的習俗。在二開紅紙或黃紙上印全年農曆節氣和農夫耕田畫面,即是春牛圖。那些能說會道的人拿著春牛圖到各家各戶串門,根據看到的事物說些和春耕有關的吉祥話,語句押韻動聽,一直說到主人樂得給錢為止。
春分豎雞蛋專家有說法
為什麼春分這一天雞蛋容易豎起來?據專家介紹,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分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另外,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也易於豎蛋成功。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時人體代謝正處於旺盛時期,此時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如烹調寒性食物時,應搭配蔥、姜、酒等溫性調料。另外,這時的時令蔬菜最值得推薦:鮮嫩的春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功能;豆芽、豆苗、萵苣等,有助於活化人體機能……(洛陽日報記者 李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