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豎雞蛋」是一個全球人都喜歡玩遊戲的。
豎雞蛋的遊戲當然很有趣,尤其是孩子們經過多次嘗試,小心翼翼地把雞蛋豎起來,會獲得熱烈的掌聲和極大的滿足感。所以只是一個遊戲罷了,而且借春分這個日子玩吧。就跟過節一樣。
於是有人用科學來論證
春分的時候,太陽光直射赤道,所以來自太陽的萬有引力南北平衡,這樣當地球、雞蛋和太陽都排列到合適的位置時,雞蛋就能豎起來了。也只有在這一天才能豎起來。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於豎蛋成功。雞蛋平時豎不起來,只有春分這一天才能豎起來!等等!
也有人不信邪!
於是國內外都用大量實驗數據來證明,春分豎蛋成功率並不高。而在非春分季節豎蛋的成功率也不低。所以上面的科學論證實際就是一個牽強的「偽科學」。最科學的地方是:用概率來解釋,因為春分玩得人多,然後成功率就自然高了,然後那些刷屏自然是成功才好意思刷屏嘛,沒成功誰來刷屏那不是丟人嗎?全球都玩得不亦樂乎的」春分豎蛋遊戲」是源於中國。
「春分豎雞蛋」的由來
對豎雞蛋這個遊戲的了解居然是源自1945年駐重慶的美國記者在《生活》雜誌中對中國習俗的報導。只不過當時中國人玩這個遊戲是在立春,而不是春分。
葉至善先生1946年1月在《開明少年》雜誌裡也講了一個關於「春分豎雞蛋」來源的故事。1945年立春那天,一位楊先生邀請了七八位美國記者和軍官,表演了豎雞蛋遊戲,一次豎起了一排30隻雞蛋。幾位美國記者關於「立春豎雞蛋」的報導讓美國人大開眼界,紛紛效仿。關於遊戲背後的科學原理,當時中國人的解釋是,立春標誌著「春回大地,陽氣上升」。所以有網友評價:這本來就是我們中國用來「忽悠」小孩子的遊戲,居然把歪果仁也成功忽悠了。
而「立春豎雞蛋」變成了「春分豎雞蛋」的演變實際是跟中國的二十節氣翻譯成英語確實很不容易有關係 。
很可能只是因為立春(公曆2月4日前後)中國春天的開始,於是被翻譯為「first day of spring」。可是歐美國家習慣上是把春分(3月21日前後)作為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隨著豎雞蛋遊戲的全球推廣,當年的「中式立春豎雞蛋」就悄悄地演變成 國際化的「春分豎雞蛋」了。當然上述也只是猜測,但在中國是立春豎雞蛋。
於是國外流行的豎雞蛋遊戲又「出口轉內銷」了,就變成「春分豎雞蛋」對遊戲原理的解釋,也從中國古老的「陽氣上升」變成了看似很科學的「引力平衡」——因為春分時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都晝夜相等嘛。只不過,這個解釋同樣不靠譜。
據說,當年流亡在美國的愛因斯坦聽到這個新聞後大笑不止。愛因斯坦笑什麼?因為他一聽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到1947年,日本物理學家中谷宇吉郎看到新聞上關於「引力平衡」才讓「春分豎雞蛋」豎起來這種不靠譜的解釋之後,於是用實驗證實:其實在任何時間都能把雞蛋豎起來。
最為靠譜的真科學解釋是:
雞蛋的表面其實是高低不平的,有許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0.8毫米。根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合適的「小山」支點,就能使雞蛋豎立起來了。現代的雞蛋飼料餵的,蛋皮光滑,但是實際農村散養的很多雞蛋表皮是不光滑的。上面有很多小顆粒是肉眼可見的。而我們現在買到的雞蛋則是表上太光滑了。
「春分豎雞蛋,是因為引力平衡」的說法錯在哪裡呢?
從天文上說,春分是太陽光一年兩次正好直射赤道的日子之一(另一次是秋分)。但這真不關「引力平衡」什麼事兒。雖然南北半球受到等量的日照,可太陽總是在遠處,太陽對地球和我們身邊一切物體的引力總是存在的,沒有什麼可以「平衡」的。怎麼豎雞蛋
無論是「立春豎雞蛋」,還是「春分豎雞蛋」,各類說法層次不窮。下面這些已經變成一些特別風靡的說法了:
第一種:能在立春或者春分之前10分鐘以內進行;第二種:立春早上6點鐘豎起來的雞蛋可以豎立一天。相同的是他們都認為只有這一天可以進行,別的日子都不行。但既然我們已經有了立春和春分兩個日期,那麼這些說法顯然是不靠譜的。
再說,即便「引力平衡」是對的,那至少秋分也應該能豎起雞蛋來。
但是從了解古代民俗來看,實際也是一個概率學問題啊!
第一:春天在中國古代有很多節日,而且這些節日都是跟玩有很大關係的。
也就是說「吃飽撐著沒事幹」,就玩這種打發時間的」豎雞蛋「的遊戲了。而且對於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來說,母雞們冬天的下蛋量會變少,春天好多母雞因為天氣暖和開始提高下蛋量了。為什麼平時不玩?一是春分過後那時都春耕去了,誰沒事玩這種遊戲,夏天那麼熱都去消暑了,誰還會玩個滿頭大汗?而且你們也會注意到:古代繪畫一些玩樂圖都是春天的,各種花式玩法的。
第二:更重要的是春天玩這個圖個吉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雞」與「吉」諧音,意寓吉祥,而「立」又和「利」諧音。所以立春節氣這一天,把雞蛋立起來,又意味著大吉大利。在萬物復甦的春天,正是一年的開始,也是人們對一年美好生活的希冀。
第三:到了秋分的時候也是農忙季節,誰有空去玩這種遊戲?大家都累得夠嗆了。
所以,任何時候,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嘗試幾次,你就能把雞蛋豎起來。
實際豎雞蛋就是一個耐心和有技巧的遊戲罷了:
這個跟豎撲克牌差不多的道理。
豎雞蛋為了提升難度,需要在光滑的地方來處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特別容易。你要在泥巴上、土地上、麵粉上、橡皮泥上豎,那就是作弊了。有些人還說晃一下雞蛋,這個還是有一種科學道理的。有人還說先用橡皮泥把雞蛋固定住,找到固定點,再撤走橡皮泥這就是「明目張胆」作弊了。
據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所說,豎雞蛋和時間沒有關係,只與力學有關。關鍵是把雞蛋的重心移到最低點,握住雞蛋,儘量讓蛋黃下沉。還要挑選已經下了四五天,蛋黃容易下沉的雞蛋。
菲爾·普萊特本人曾經在各種時間不同場合表演豎雞蛋,用實際行動來破除「只有在春分才能豎雞蛋」的謠言。
他豎雞蛋的經驗是,要放鬆,心平氣和手要穩,尋找雞蛋的平衡位置。因為雞蛋表面並不是絕對光滑的,總是有微小的凹凸之處,只要讓至少3個(凸起的)點接觸平面,雞蛋就站起來了。
但是本人還是想說還有一個重心的問題,重心和中心物理學不好的我也只懂一點。
雞蛋實際是不是規則的,所以要找重心,重心找對,然後再找對雞蛋的支點。眾所周知要立起來一個物體如果不能預埋入地的話,至少要三個支點才能成功。當然找重心、三個支點有點難,尤其是三個支點更是難上加難,即使你找對了,這三個支點還需要平衡正好讓重心平衡才行。不管是偽科學和真科學,春分馬上到了,去豎個雞蛋圖個吉利吧。
你可以塗上各種顏色 ,可以豎出圖案,玩成藝術型的。也可以玩古樸型就豎個雞蛋 。
但是那種不靠譜的偽科學解釋可別信了。
你只信真正的科學地方:這就是一個力學平衡和重心問題。其它的解釋統統不靠譜。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果殼、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