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春分
《春 分》
長卿
日月陽陰兩均天,
玄鳥不辭桃花寒。從來今日豎雞子,
川上良人放紙鳶。
晝夜平分,寒暑平
春分,即為春天平分
2019年3月21日5點58分,當太陽位於黃經0°的時候,陽光會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我們便迎來了24節氣中最重要的標誌性節氣——春分。
古人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就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為期三個月,春分剛好處於中間,平分了春季的90天,故稱「春分」。
古人用「立竿見影」發現春分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並稱為「兩分兩至」,是中國古代最早被確定的四個節氣,漢代的《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就有記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就是說在這一天,晝夜和冷熱都達到了一個平衡點。有沒有想過,2000多年前,古代人是如何精準判斷春分這一天的呢?
有一個成語,叫做「立竿見影」,說的就是祖先們通過圭表測日的方法。在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中,考古學者發現了帶有刻度的圭尺,古人就是通過它觀測日影的長短,確定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個節氣。真是不得不感嘆老祖宗們的智慧。
春分三候,玄烏至,
雷乃發聲,始電。
古人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烏至,就是說天氣回暖,燕子從南方飛來了;二候雷乃發聲,意思是說,春天破土而出,以一聲驚雷示人;三候始電,天空電閃雷鳴,春雨不再潤物細無聲。
春分是節氣,也是節日。
作為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春分」既是節氣,也是節日,有一系列的祭祀慶典。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禮制,祭日的儀式非常隆重。另外,春分還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3000年的歷史。可見春分節氣的重要性。
春分習俗——豎蛋
而在民間,春分這天流行玩「豎蛋」。「春分到,蛋兒俏」,玩法非常簡單——找個新鮮雞蛋,在桌面上嘗試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據說誰豎起雞蛋,就會帶來好運氣。
春分豎蛋的習俗從何而來,無從考證,也許是因為大家認為春分這一天,晝夜平分,陰陽平衡,所以成功率比較高。所以,古代的春分,也是校對度量衡的日子。在古人看來,這蘊涵有天地公平的內在含義。如今,豎蛋這種節氣習俗,還走向了世界。
春分習俗——春菜
此外,很多地方,在春分這天會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春分習俗——放風箏
春分,也是放風箏的好時候,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在風箏的形狀各異,春天放的多半為燕子風箏。
春分——是滿眼的春意
湖北武漢的珞珈山下,櫻花如期綻放,遊客紛至沓來,春在枝頭俏,人在畫中遊。
春分——是美好的希望
在山東淄博的幼兒園裡國,
孩子們和老師一起麵塑「春牛」,
當地有春分送春牛的習俗,
以此祈福耕田順利、五穀豐登。
春分——是播種的好時節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腳下的土地已經煥發新的生機,準備春耕,發展生產,秋天才會有好收成。
春分養生——陰陽平衡,春捂秋凍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際在於春。中醫認為,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尤其是要注意調整飲食、生活起居和運動等方面。注重食物上的陰陽互補,多吃時令蔬菜,多吃一點養脾的食物,如紅棗、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
春分前後,不宜過早減少衣物。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一定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多鍛鍊,增強兔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就會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春困。
賞花正當時
莫負好春光
一年之計在於春
讓我們一起
覽春光明媚
攜夢想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