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中國二十四節氣裡的第4個節氣。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這個節氣的記載了。處分這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不得不佩服我們古人們的也經驗和智慧。
為什麼叫「春分」呢?這裡有兩層含義。
一是春分這天把一天的24小時平均一分為二,過完這天以後晝夜就開始一改之前的夜長晝短變成晝長夜短了。
二是春分正處於整個春天的中間,把春天一分為二,故為「春分」。
春分之後,春耕開始了。
俗話講:「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農民朋友要加強蓄水保墒。「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你知道流行全球的「春分豎蛋」嗎
前段時間很火的「立笤帚」活動相信大家都知道,說是美國宇航局認為2月12日這天由於太陽對地球引力的關係,地球對物體的引力變小,當時大家都爭先恐後參與,不過後來美國宇航局闢謠了。其實他這個活動在我們24節氣之中的充春分民俗活動中根本就是小兒科,因為早在4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就已經發解發明了一個高大上的遊戲,那就是「春分豎蛋」小遊戲,對,你沒有聽錯,就是把雞蛋豎起來,而且選擇豎蛋的時間也就是春分這一天,甚至這個遊戲已經傳到海外,我估計之前那個「立笤帚」的活動就是抄襲我們這個。世界各地都在春分這一天紛紛「豎蛋」 。為什麼要選擇這一天呢,那麼原因有很多,網上的說法也各種各樣,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說春分這天地球的地軸恰好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處於力的相對平衡的狀態,包括對地球的磁場和南北半球的晝夜均衡相等等原理,當然除了這些還得選好材料,有人認為必須是剛下4到5天的新鮮雞蛋才容易熟起來。
不同聲音
當然也有一些專業人士不以為然,認為要想讓雞蛋豎起來,一年四季隨便哪天都可以。因為之所以雞蛋能立起來,是因為雞蛋殼的表面布滿了許多的凹凸不平的凸起,這些凸起之間相互作用,每三個凸起則可以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正好可以使雞蛋立起來,再加上新鮮的雞蛋蛋黃會下沉,所以無論一年中的哪一天都可以完成。
你敢挑戰嗎?
那麼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你現在就可以拿起手邊的雞蛋試一下,並且可以在下方評論告訴我,你的戰績如何,你用了多久才把雞蛋立起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