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清初文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然望之如天際真人,卒急不能招致。是可敬亦可恨也。欲得此花,必先蓄奇石古木以待,不則無所依附而不生,生亦不大。予年有幾,能為奇石古木之先輩而蓄之乎?欲有此花,非入深山不可。行當即之,以舒此恨。」
李漁之所以敬重凌霄花,是因凌霄花開在高處,花開成簇,燦如雲霞,望上去有如「天際真人」。但可望而不可即,因條件所限,李漁不能馬上擁有它,故又覺得可恨。李漁認為,種植凌霄花,一定要有奇石古木作依託,才有凌霄開花的效果。如果無所依託,即使種植下來,肯定長不大,所託不高,也失去了「凌霄」的境界,故庭無奇石古木,不如不種。要欣賞此花,唯有入深山密林了。「行當即之,以舒此恨」,李漁的愛花之情,可見一斑。
披雲似有凌雲志,向日寧無捧日心。
宋人賈昌朝有《凌霄》詩曰:「披雲似有凌雲志,向日寧無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託,直從平地起千尋。」讚揚凌霄花有凌雲之志,有向陽捧日之心,一旦以青松為依託,便拔地而起,凌空盛放。
直饒枝幹凌霄去,猶有根源與地平。
宋人楊繪有詩詠凌霄花曰:「直饒枝幹凌霄去,猶有根源與地平。不道花依他樹發,強攀紅日鬥妍明。」此詩寫出凌霄花有自己的根源,枝幹凌霄根接地,花與紅日鬥妍。敢與太陽比鮮妍的花,必是血性之花了。她寧願停止生長,也不願匍匐在地,這也是凌霄花的執拗與血性吧。所以在西方,凌霄花的花語是「聲譽」。
滿樹微風吹細葉,一條龍甲颭清虛。
唐歐陽炯有《凌霄花》詩曰:「凌霄多半繞棕櫚,深染梔黃色不如。滿樹微風吹細葉,一條龍甲颭清虛。」描繪凌霄的枝幹如龍,蜿蜒直上,氣勢不凡。
侵尋縱上雲霄去,究竟依憑未足多。
宋人袁燮有詩詠凌霄花曰:「松柏扳援有女蘿,紅英亦復蔓高柯。侵尋縱上雲霄去,究竟依憑未足多。」
彤蕊有時承雨露,蒼藤無賴拂雲煙。
宋人董嗣杲在《凌霄花》花中有云:「根苗著土幹柔纖,依附青松度歲年。彤蕊有時承雨露,蒼藤無賴拂雲煙。豔欹偷醉斜陽裡,體弱愁纏立石顛。翠颭紅英高百尺,藏春塢上憶坡仙。」這首詩通俗易懂,把凌霄花擬人化,描述出凌霄的柔弱之形以及優美之態。其中「彤蕊有時承雨露,蒼藤無賴拂雲煙。」兩句對仗工整,堪稱妙對;「有時」和「無賴」寫出凌霄的嫵媚,「偷醉」和「愁纏」則是描寫凌霄的豔麗,最後用蘇東坡的《減字木蘭花》描寫凌霄的詩句,藉以向詩詞大家蘇軾致敬,表達欽佩之情。
翠颭紅輕。時上凌霄百尺英。
宋代蘇軾在《減字木蘭花》中有云:「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上凌霄百尺英。」這是蘇軾和錢塘湖僧人清順交往的詩詞,描述了夏季優美景色,古松參天,舍利幹和蒼翠的葉片相映成趣,猶如蛟龍騰飛,上面還有凌霄花纏絡其上,下面僧人悠閒參禪,清風徐徐,鳥鳴嚦嚦,非常具有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