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2型糖尿病帶來的這些病變!丨臨床科研

2020-12-17 西安格物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mtDNA、miR-499a、基因多態性

臨床與科研並行是當前對臨床醫生的總體要求,可時間匱乏、條件及資金的短缺已使大多數人寸步難行。而且,臨床科研既需要經歷課題申請的繁雜過程,又需要長期的資料積累,如此的大費周折,令人望而卻步。但是,具備紮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優秀的臨床經驗技能的你,真的甘心在科研這條路上止步不前嗎?

當然「不」!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決定成敗」!

一個好的精準的研究點在最開始已然決定了此項研究的成敗,同時也限定了研究成功的速度。所以做好選擇,尋找研究點是在臨床之中做好科研的重中之重。

接下來小編將以這篇3分SCI文章為例,一同探討好的研究點是如何決定成敗的?

背景

糖尿病神經病變(DN)是2型糖尿病(T2D)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其常見形式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和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CAN)。線粒體功能障礙是糖尿病及其血管併發症(糖尿病神經病變--DN)的發病機制核心。而高血糖是DN的主要危險因素,會引起機體氧化應激增加,產生線粒體功能障礙,引起線粒體DNA(mtDNA)拷貝數異常減少,導致細胞死亡。多數研究表明,T2D患者mtDNA含量的下降,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DN患者mtDNA拷貝數的變化。

miR-499A在心臟、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中大量表達,通過抑制磷酸酶和肌腱蛋白同源蛋白(PTEN)胰島素信號傳導rs374644單核苷酸多態性位於miR-499A-3p成熟體上,變異的等位基因可影響線粒體的分裂能力。作者之前已發現,rs3746444的變異等位基因中,GG基因型攜帶者患DPN和CAN的風險更高。那麼在T2D患者中,miR-499A基因的rs3746444多態性與mtDNA拷貝數之間又有什麼的關係。

策略及結果

1、研究策略

2、結果

(1)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徵

DPN患者63例(50.4%),早期CAN患者38例(30.9%),確診CAN的患者15例(12.2%)。

(2)T2D患者與健康者外周血mtDNA拷貝數差異

T2D患者mtDNA拷貝數的平均值低於健康者。

(3)T2D患者(DPNCAN)外周血mtDNA拷貝數分析

DPN患者的mtDNA拷貝數比非DPN患者顯著減少;健康者、T2D無DPN組患者和T2D合併DPN組患者的mtDNA拷貝數呈線性下降趨勢。

(4)miR-499A基因rs3746444的多態性與mtDNA拷貝數的關係

此研究分析了T2D患者組及健康者組中miR-499A基因rs3746444的不同基因型類別中mtDNA拷貝數的分布。與野生型和雜合基因型組相比,miR-499A基因rs3746444的變異純合基因型與mtDNA拷貝數減少相關(p = 0.028),並且這種現象在T2D患者組表現得更為明顯(p = 0.009)。

(5)mtDNA拷貝數臨床或代謝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T2D患者mtDNA含量與年齡、性別無相關性,但與血脂異常有關((p = 0.004)。

總結

DPN患者中,mtDNA拷貝數的減少尤為明顯,但在CAN患者中卻無此趨勢。而且在T2D患者中,miR-499A基因rs3746444的純合變異基因型mtDNA拷貝數的減少有關。因此,結合研究結果可推測,在氧化應激狀態下,miR-499A基因rs3746444的多態性可能是影響線粒體的拷貝數的因素之一,但這需要進一步的功能研究證實。

作者利用積累的臨床資料,通過簡簡單單的實驗及細緻的數據分析,順利地完成了此項研究。這均源於作者好的精準的「研究選擇」,以此帶出的「多、快、好、省」科研。所以,作為科研人,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及現存臨床樣本,結合前沿文獻分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去駕馭選擇,才可贏得科研成果。西安格物致力於「輕鬆專業科研」,以專業的水準幫你尋找「心儀且精準」的研究點,攻克研究中的重重困難,迎接那份本屬於你,卻「遲遲未來的成功」。

參考文獻:

Latini A, Borgiani P, De Benedittis G, D'Amato C, Greco C, Lauro D, Novelli G, Spallone V, Ciccacci C. 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 in Peripheral Blood Is Reduced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Polyneuropathy and Associated with a MIR499AGene Polymorphism. DNA Cell Biol. 2020 Aug;39(8):1467-1472. doi: 10.1089/dna.2019.5326.

相關焦點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糖尿病除了分為1型、2型,還有其他特殊類型和妊娠糖尿病。除了少部分患者有明確原因外,大部分病因不是很清楚。目前臨床上遇到的主要還是1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朋友佔90%以上,甚至更多。診斷的2型糖尿病人中可能還包括一些特殊類型的糖尿病,但目前暫時臨床上是這樣分型的。1型、2型主要有什麼區別呢?
  • 糖尿病百「課」33:不要霧裡看花 警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百「課」33:不要霧裡看花 警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2020-12-18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眼前常有小黑點飛過,警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如果伴有視野遮擋、視力下降,甚至出現閃光感、眼紅眼痛,那這些就是「壞的」飛蚊症。什麼原因會導致出現飛蚊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壞的」飛蚊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糖尿病是全身系統性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 【健康茶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防控與治療
    ★ 湖北省肝膽疾病學會組織工程與移植分會委員會委員 ★ 診療專長:玻璃體視網膜手術、黃斑手術、神經眼科疾病、白內障手術、角膜聯合眼底手術 ★ 科研成果:從事眼部幹細胞治療、視網膜神經細胞再生及神經通路視覺傳導功能再建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進展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主要特徵是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和不同程度胰島素抵抗, 導致無法維持血糖穩態。基於細胞替代療法體現了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幹預上的優勢。被認為目前是較好幹預糖尿病理想候選細胞。
  • 中國大陸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回顧與啟示
    ,進而對中國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提出改進意見。然而,由於缺乏高質量的來自中國人群的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據,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臨床診療指南大多參考歐洲和北美等地的指南共識。面對持續上升的糖尿病患病率,亟需開展設計嚴謹和規範操作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以期為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和預防策略。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 手機百度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就目前的糖尿病可分為兩種,分別是1型和2型糖尿病。下面交代如何區分這兩種不同病因的糖尿病。
  •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十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神經病變分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分為4 型,最常見的分型如下:①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的類型
  • 一型糖尿病VS二型糖尿病!首先搞清3個主要區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後的第三大威脅人類的非傳染性疾病。現今臨床醫學,已將糖尿病分為四個類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 糖尿病神經病變如何治療?
    近年來,糖尿病神經病變(DN)的診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諸多的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為DN的診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一、DN是一種微血管併發症 指南把DN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都歸類為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一種。 這是有科學道理的。
  • 糖尿病還會導致失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又是什麼?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分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新的國際臨床分級標準糖尿病性視網膜病的患病率與糖尿病的持續時間和血糖有很大關聯。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容易發生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疾病。除糖尿病持續時間外,增加視網膜病變風險的因素還包括腎病,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等。許多相關臨床研究顯示,控制自身血糖血壓和血脂水平可以預防或延遲糖尿病性視網膜病的發作和發展,特別是在非常輕度的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中。還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的妊娠也可能加重視網膜病變並威脅視力,尤其是在受孕且血糖控制不佳時。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主要包括: 儘早優化血糖控制,預防或延緩1型糖尿病患者的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和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的發展。 優化血糖控制,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患者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的進展。
  • 糖尿病下肢麻、痛,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治
    0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特徵·2019年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隱匿性強,超過50%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沒有臨床症狀,且其病理程度與症狀出現及其嚴重性也往往不一致2017美國糖尿病學會(ADA )立場聲明:要積極預防和篩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包括: 儘早優化血糖控制,預防或延緩1型糖尿病患者的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和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的發展。
  • 胡仁明教授:視網膜病變+任一期 CKD 就需考慮糖尿病腎臟病變
    ccvideo我國糖尿病腎病診治共識獲國外專家認可:視網膜病變+任一期 CKD 就需考慮 DKD我們知道,2015 年 ADA 制定的 DKD 診斷標準如下:(1)糖尿病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2)T2DM 患者有視網膜病變並出現微量蛋白尿;(3)T1DM 患者病程 ≥ 10 年且有微量蛋白尿。
  • 聯合國糖尿病日│正確認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組織糖尿病領域的青年專家撰寫了系列科普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抗糖路上,我們一起並肩同行,共同戰勝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最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是導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全球近1億糖尿病患者受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困擾,其中2800萬人面臨失明的威脅。
  • 朱大龍:糖尿病「腦功能障礙及周圍神經病變」診治進展
    此外通過和磁共振還可實現定量分析腦區體積和激活狀態,再結合與臨床實驗室指標及神經行為性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即可從功能角度尋找患者早期的生物標誌物。丁香園:2016 年藥物進展中,您認為哪些藥物有望給糖尿病腦功能障礙的患者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
  • 越來越多的人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究竟是什麼病
    平時我們談2型糖尿病比較多,其實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攀升。我在臨床上碰到過血糖超過100mmol/L的人,因糖尿病高滲昏迷被送到急診。 原因是:他並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喝了大量的含糖飲料導致的。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這種形式的糖尿病通常被稱為「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使用「隱匿性」一詞的基本原理是為了將這些緩慢發病病例與經典成人 T1DM 區分開來。「緩慢進展的免疫介導成人糖尿病 LADA」其臨床特點介於 T1DM 和 T2DM 之間,故又稱為 1.5 型糖尿病。
  • 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7成血糖未達標
    在我國,已有近超過1.13億糖尿病患者,高居全球首位。此外,我國糖尿病患者還有充足的「後備軍」,我國近一半成人都處於「糖尿病前期」。 據介紹,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增高為特徵的代謝病,易伴隨多種併發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32%的患者有視網膜病變,約30%的患者合併腎病,另外,合併周圍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冠心病的患者也很常見。
  • 讀懂這些助你遠離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但胰島素的生理效用較差,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相應的降糖藥物,也可以通過皮下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的病因遺傳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發病的特點,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需要更多的關注自身身體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