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身為學生和家長都知道,孩子開學第一件事就是排座位,而且座位對於學生來說尤為關鍵,關係到學習成績。
因此,身為家長們也不敢馬虎,經常要求老師給自家孩子換個「好座位」,最好是「C位」區域的座位。
堂姐是一位小學老師,最近剛開學,恰好她又當上了一年級新生班主任,頭疼的事是一波接一波,可是要說最鬧心的還是給學生排座位的這件事。
幾乎所有學生家長,都不約而同地拜託了班主任堂姐一件事,那就是「老師,您費心了,給我家孩子安排個好座位吧!」而且大多數家長都想讓自己孩子坐在「C位」,也就是班級的正中間區域。
可是班上一共就那麼大點地方,好座位就那麼幾個,哪能讓所有家長都滿意呢?這讓身為班主任的她左右為難。
不少家長開學前就經常給她打電話、發微信,甚至發出請吃飯和送禮品的舉措,表姐紛紛婉拒。
其實,老師給學生排座位的目的,就是為了老師方便教學,學生能夠認真聽課學知識。但是排座位這個事情,屬於一件進退兩難的事,不可能讓每位心急的家長都滿意,當老師的也有很多無奈。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關注過,老師給孩子排座位,也暗含著一些「潛規則」,想讓孩子坐在班級「C位」區域的家長,不妨看看自己家孩子夠不夠標準。
1.按照身高的高低
即便是同一個班級、年齡的學生,因為個人發育的差異性,有些孩子發育得快身材比較高大,發育得慢的孩子就十分矮小。
如果個子高的學生坐在前排,很容易擋住後面幾排的學生,影響更多人的上課效率,所以大多數個子偏高的學生都會坐在角落或者後幾排。
所以按照身高的大小排座位,這是大多數班主任普遍都會使用到的一種方法,也是最實用的排座位方法。
2.按照學習成績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把學習成績排名較前的,安排在中間的「C位」區域,或者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優先選擇坐在哪裡。
班主任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調換座位,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慣用的方式,這樣還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用選擇作為的權力給他們動力。
3.按照視力好壞
畢竟上課大部分時間都要抬頭看黑板、看老師,如果視力不好的學生坐在最後一排,上課仿佛「聽天書」,看不清楚黑板自然聽不懂老師的授課內容。
所以班主任會根據學生的視力情況,來進行排座位,視力優秀的學生就會被安排到後排,而視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就能坐到前幾排的座位。
4.按照平時表現
有些學生即便學習成績平平無奇,但是平時學習很努力而且表現良好,如果還是班級中的班長或者課代表之類的班幹部,那麼這樣的學生會深得老師的心意。
雖然成績不是名列前茅,但是卻十分聽老師話,因此老師也會酌情考慮,給這樣的學生安排到「C位」或者一個比較不錯的座位。
各位家長,關於給孩子排座位你們有什麼看法嗎?你家孩子坐在班級什麼位置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