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30年代,好萊塢有聲電影快速發展,但喜劇大師卓別林堅守自己對無聲電影,肢體表演藝術的熱愛,為我們帶來黑白默片的經典之作:《摩登時代》。電影中聲音的豐富運用,巧妙敘述了繁華的「摩登時代」下小人物心酸又戲劇化的生活,其間隱喻直至今日仍然值得我們思考。接下來就讓我們以聲音為牽引走進那個摩登時代。
01音樂
本片的音樂以無聲源音樂為主,豐富而富於變化的畫外音樂與卓別林戲劇化的表演以及影片曲折的情節相結合,讓影片富有節奏感,增強感染力。
電影開頭,以節奏緊張急促的《Main Title: Modern Times》開頭,以俯拍的角度呈現如同出欄的牲畜般匆忙趕去工作的工人。急促的音樂節奏與人們匆忙的步伐相呼應,暗示了工業時代人們異化的生活節奏,讓人感覺緊張壓抑。在之後每次劇情發生轉折時,也多用急促緊張的音樂聲引起觀眾注意力,讓情節發展更顯緊張波折。
伴隨主人公查理出場,音樂曲調變得活潑明快。查理在工廠工作這部分,基本上以曲調輕快,詼諧輕鬆的配樂為主。與查理在流水線上擰螺絲成狂,惹出許多麻煩,直至最後精神錯亂被送進醫院的劇情結合,營造出詼諧幽默的荒誕氛圍。但這明快節奏裡暗含的戲謔與無奈又令人深思。
在女主角出場後,音樂變化更加豐富,很好地承接了幽默劇情的推進和男女主之間的浪漫與心酸。在孤女與查理的戀愛故事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男女主共住破屋那一場戲。以悠揚舒緩的《The Sleeping Girl》配合男女主人公分別在破屋地上安睡的鏡頭,讓人回憶起二人草地幻想生活的那場戲。幻想與現實的對比差距讓人唏噓,而舒緩悠揚的音樂好像是對兩人清冷生活的安慰。其後二人共進早餐,配樂豐富變化,活潑輕快。他們對不幸生活的不滿似乎也在輕快的配樂和彼此的笑顏中釋懷,表現了這對戀人的堅忍和樂觀。
02音響
本片的音響使用多為機械音響和社會環境音響,自然音響,主要用來烘託當時的環境,也設置了一些笑點。
在影片開頭的貢獻工廠開工場景中,就以環境的電流聲,機器的工作聲等機械音響營造了工廠環境。老闆按下開關,滋滋的電流聲自帶工業文明的「優越感」,幫助傳達出一條條加快工作的命令;人在電鈴聲催促中開工,吃飯,吃飯,開工,不斷重複。工人們在機器運轉的嗡嗡聲中逐漸異化,也變成了機器,變成了瘋狂擰螺絲的小查理。
而在一些場景中,音響的使用也突出了一些笑點。長官攜夫人來視察,有人肚子一直叫,查理拿報紙以掩飾尷尬卻一不小心打開收音機廣播,「胃痛胃酸胃脹」的胃藥廣告聲響起,場面更加尷尬,讓人忍俊不禁。
03人聲
本片的人聲部分較少,主要在於老闆,推銷吃飯機器和男主唱歌三個部分,在刻畫人物,推進劇情等方面各有其用。
老闆的臺詞和語氣永遠是強硬的,無論是簡短地發號施令,還是對輪休的查理的怒斥,都帶有機器般強調實用的冷漠。沒有人情味的語調和臺詞讓老闆雖然鏡頭不多,但卻讓人印象深刻。而介紹吃飯機器時,推銷語句化抽象為具體,簡單概述了機器的作用,引出劇情。
在影片將近結尾時,查理的個人獨唱,是卓別林喜劇表演才能的美妙展現,滑稽的動作配上幽默的臺詞,搞笑的演唱,將氣氛推向高潮,讓人們更憐愛在命運和時代摧殘下仍努力生活的查理,不禁為這對戀人成家立業,修成正果送上祝福。
我們跟隨聲音回顧了這部黑白默片經典之作,在豐富的影音變化中體驗那個摩登時代裡戲劇化又心酸的小人物的生活。而幾十年前卓別林暗含於影片中的關於企業利益與人類個體追求幸福之間衝突的探討仍然值得我們深思。在勞資矛盾日益激烈,電影表現手法更加豐富的今天,黑白默片時代裡的孤女和查理到底能走向怎樣的未來,也許是卓別林在歡欣戲謔的音樂外留給我們的思考和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