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延 審丨暗藍
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北平演習時,以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搜查宛平縣城。被拒絕後日軍向中國守軍開槍,接著炮轟宛平城。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這就是「七七事變」。
今年的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臺北舉行了「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
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無數中華兒女投身全民族抗戰,灑下了無數鮮血,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如今的民進黨當局卻在教科書中植入扭曲的歷史觀,洗腦新生代年輕人。
「臺獨」歷史教科書
自1895年臺灣被割讓日本,臺灣同胞就一直在抗日。「七七事變」後,無數臺灣同胞投身全民族抗戰,臺灣同胞在抗日戰爭中表現的英雄氣概可歌可泣。
而如今的島內教科書卻將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日軍的燒殺辱虐匆匆帶過,大篇幅的描述近代化中國的「積弱不振」。
民進黨當局在文化上不斷操弄「去中」,企圖用這種歷史教科書「洗腦」年輕學生價值觀、歷史觀,無臉面對先賢先烈的犧牲。
「去中」教育下的臺灣青年令人擔憂
臺灣地區從2019年9月開始,新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而教科書被植入了歪曲的歷史觀,極度缺乏客觀性。
「去中」教育逆流在島內已多年,涉及科目眾多,部分不正視歷史的教科書很容易讓島內年輕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
學生以及年輕人的很多歷史知識主要來源於課本,來源於教育,臺灣年輕人在這種教育環境中成長,是很令人擔憂的。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是不可忘卻的,這是中國人民以及臺灣同胞內心沉重的傷疤,銘記歷史,才能砥礪前行,必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牢記「國破豈能保家,傾巢哪有完卵」。
長期「去中」教育,會讓島內青年人對祖國產生疏離感,甚至對祖國產生排斥心理,這不利於兩岸交流與發展的,民進黨當局必須撥亂反正,將島內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的權利還給學生。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