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多個團體紀念全民族抗戰83周年:汲取歷史教訓,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2020-12-12 東南網

新華社臺北7月7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紀念這一重要日子時呼籲兩岸中國人汲取歷史教訓,團結起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這樣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等團體7日在臺北舉行「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代、專家學者等100多人參加。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表示,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今年也是臺灣抗日125周年。1895年臺灣被日本佔據後,臺灣人民就開始抗日,一直到「七七事變」爆發,包括其父親在內的無數臺灣同胞赴大陸參加全民族抗戰,全體中國人民做出了巨大犧牲。

他說,展望未來,希望兩岸堅持「九二共識」,早日實現和平統一。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致辭表示,83年前的今天,「七七事變」爆發。經過8年,中國人民終於取得抗戰勝利。1895年臺灣被割讓日本,臺灣人民就開始了抗日,打出了骨氣。「七七事變」後,臺灣人民也投身全民族抗戰,留下史詩般令人感動的歷史。

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等圍繞「找回中國史教育」、「用『九二共識』化解臺灣焦慮」等主題發表演講。

在統一聯盟黨6日於臺北舉辦的「全民族抗戰83周年紀念會」上,黨主席紀欣表示,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抗日,最終贏得抗戰勝利,光復臺灣。83年後,臺灣一些政治勢力竟罔顧兩岸同屬一中,表明他們未受到全民抗戰的歷史啟迪。統一聯盟黨鄭重呼籲,唯有兩岸中國人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才能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也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

相關焦點

  • 兩岸團體共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據新華社臺北10月18日電(記者 傅雙琪 吳濟海) 臺灣光復75周年前夕,海峽兩岸歷史學者、相關研究專家、親歷者及其家屬18日在臺北和南京兩地舉辦網絡視頻連線座談會,回顧兩岸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歷史,紀念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呼籲兩岸人民銘記這共同的血淚記憶,共護和平謀未來。
  • ​臺灣各界紀念全民抗戰爆發80周年
    與周圍安靜環境形成反差的是,臺灣大學校友會館4樓一間會議廳,隨著女聲合唱的《救國軍歌》《大刀進行曲》《遊擊隊歌》三首抗戰嘹亮的組曲開始,整個下午,由該會議廳傳出的熱烈掌聲和激昂的演講聲一直此起彼伏。這是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舉辦「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演講會」的現場。「統盟每年均舉辦紀念七七抗戰的活動,今年適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尤具歷史意義。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統一不是選擇題,是歷史的趨勢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臺灣光復紀念歌》猶在,但10月25日臺灣光復節,臺灣當局無聲無息;「不能忘,常思量……」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民間組織25日接力舉辦紀念會、圖文展、大遊行,唱響《臺灣光復紀念歌》。
  •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新華社澳門10月24日電(記者 郭鑫)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4日在澳門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座談會上,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席崔世昌、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陸波、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吳小麗、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臺務部部長徐莽等各界代表先後發言,深入交流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
  • 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紀念孫中山逝世94周年
    中新社臺北3月12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當天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致敬。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排右)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新黨主席鬱慕明、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陳柏光等分別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臺灣福建總商會、藍天行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也前往致意。
  • 83周年紀念會:臺青年還有未來麼
    今年的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臺北舉行了「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 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無數中華兒女投身全民族抗戰,灑下了無數鮮血,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如今的民進黨當局卻在教科書中植入扭曲的歷史觀,洗腦新生代年輕人。 「臺獨」歷史教科書
  • 臺灣民間各界紀念「七七」83年
    又到七七,臺灣當局未置一詞,但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舉辦百人紀念會,有群眾團體到日本在臺機構表達「保釣」決心,統一聯盟黨(原中國統一聯盟)於7月6日座談重溫「一致抗日」的歷史……馬英九出席了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的紀念會,他致辭說,李登輝曾經質疑臺灣人抗日,這是「出賣臺灣、羞辱人民、作踐歷史」,「臺灣人抗日有10萬人死傷,當時臺灣人口總數只有300萬人」。
  • 「七七事變」八十周年 藍綠紀念抗戰冷熱兩重天
    臺灣不曾缺席抗戰中國國民黨7日舉辦「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80周年學術研討會」和「紀念『七七抗戰』80周年大會」,向參與抗戰的軍民同胞致敬。出席研討會的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表示,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兩岸人民都曾因為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野心而被欺凌迫害,傷亡慘重。
  • 島內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張安樂:臺灣需要再度光復
    75年後的今天,民進黨當局卻在島內塑造「去中」「反中」的文化氛圍,刻意淡化,試圖抹去臺灣光復的歷史,以致於許多臺灣年輕人甚至遺忘了臺灣光復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為此,島內多個統派團體在昨天以各種形式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活動,希望藉此喚醒民眾的歷史記憶。
  • 統派團體紀念臺灣光復: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兩岸和平臺灣才好
    @銳看臺灣報導 由統派團體發起的臺灣光復節遊行25日上午從75年前受降地、臺北市中山堂開拔走到凱達格蘭大道,200多拿著紅燈籠和青天白日旗,齊聚在中山堂前的抗日紀念碑紀念這重要的日子。勞動黨籍新竹縣議員羅美文致詞時表示,如果沒有出來遊行,臺灣街頭靜悄悄,好像沒有這段歷史。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視訊回憶臺灣光復75周年
    10月18日上午,93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在「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南京─臺北視訊交流」中痛訴血淚史。他說:「臺灣自古屬於中國領土,但卻被日本侵佔了50年。今年是臺灣光復75周年,我們兩岸人民一定要銘記這共同的血淚記憶,攜手護衛和平,共創未來。」
  • 臺灣民間各界紀念「七七」83年:為了做個中國人
    又到七七,臺灣當局未置一詞,但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舉辦百人紀念會,有群眾團體到日本在臺機構表達「保釣」決心,統一聯盟黨(原中國統一聯盟)於7月6日座談重溫「一致抗日」的歷史……馬英九出席了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的紀念會,他致辭說,李登輝曾經質疑臺灣人抗日,這是「出賣臺灣、羞辱人民、作踐歷史」,「臺灣人抗日有10萬人死傷,當時臺灣人口總數只有300萬人」。
  • 臺灣統盟紀念七七抗戰 高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舉辦「紀念七七抗戰與胡秋原先生演講會」。 圖片來源:統盟提供【環球網綜合報導】7日是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七七抗戰」紀念日,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舉辦「紀念七七抗戰與胡秋原先生演講會」,臺灣統盟主席王津平等全體200多位與會者一起高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口號。
  • 國臺辦:歡迎臺灣抗戰老兵參加紀念活動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4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有關活動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歡迎廣大臺灣民眾、各界人士以及參與過抗戰的老兵和他們的親屬、後代來大陸參加紀念活動。 他說,國臺辦多次指出並且強調,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無論是敵後戰場還是正面戰場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紀念抗戰勝利 兩岸四地聯動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地區和統會會長劉藝良說,將歷史事件節點確定為紀念日,是通行的國際慣例,中國政府這樣做也符合國際慣例。曾參與臺灣歷史課綱修訂的臺灣教授王曉波說,這兩個紀念日的設立是提醒中國人要知恥知辱,提振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意識。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香港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建議,港澳臺明年共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 前輩赴國難 後輩傳薪火——臺灣民間各界紀念「七七」83年
    蕭開平在紀念會上說「今天見到的都是歷史人物」。誠如所言,不少與會者的前輩都鐫刻在抗日史冊裡,他們作為後輩仍在傳承前輩的愛國薪火,有他們在,臺灣就有另一種聲音。林光輝在紀念會上說,桃園大溪的日本房子現在被定為「古蹟」,當年日本人從臺北殺到大溪,大溪的大火燒了3天,這些房子是日本人在臺灣民房的廢墟上蓋起來的,如果這些是「古蹟」,總要留幾間更「古」的民房提示那段歷史吧?
  • 銘記歷史 共祈和平
    7月7日,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環城南路小學少先隊員代表來到「衡陽抗戰紀念城」碑前,舉辦主題隊日活動。曹正平攝(人民視覺)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紀念日,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銘記歷史,追思先烈,汲取奮進力量,凝聚起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7月7日,遼寧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與全國多家抗戰類紀念館同步舉行了「銘記歷史共祈和平」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主題活動。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他表示,「不容青史盡成灰,不信春風喚不回」。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 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70周年
    回顧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以來的70年曆程,作為生活在祖國大陸的臺灣同胞,我們深有感觸的是,不管兩岸關係如何風雲變幻,祖國大陸始終與臺灣同胞手相連、心相依。實踐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是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 郝柏村:歡迎大陸領導到中正紀念堂參觀抗戰歷史展
    抗戰勝利是全民族浴血奮戰的結果,貶低敵後戰場的戰略意義是缺乏視野和胸懷的表現。郝柏村軍人出身,據稱一直對蔣家王朝被逐出大陸有怨在心,如今年逾九旬,不知能否釋懷。 大陸對抗戰歷史的記述早已恢復全民族的視角。大陸不僅承認正面戰場的作用,這些年對正面戰場的宣傳熱度很高,國軍主導的一些大會戰如雷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