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相親頻繁,一位大齡未婚女網友吐槽:相親對象為買電影票首單半價活動,竟要求分開購買享受優惠,並認為該男子「檔次」不如自己高,稱他為「極品鳳凰男」。如此評判標準引起網友熱烈討論。(2月9日《人民日報》)
男子相親時買半價電影票,被女子稱為「鳳凰男」,對此,有網友認為是男子太「摳」,也有網友認為是女子太「物質」。我認為都不是。我以為,男子並不「摳」,女子的問題不是出在「物質」上,而是出在「啃他」上。
為什麼說買半價電影票的男子不「摳」呢?且不論他的收入如何,既然同樣是看電影,能省下一半的票價為何不省呢?把「節約」的美德說成「摳」,無非是把浪費當光榮和炫耀罷了,究竟誰的三觀不正,不是很清楚嗎?該男子沒有要求AA制,就算紳士。他讓女生買半價票後,自己再轉錢給她,實際上仍然是男方買單,並沒有捨不得為女子花錢,只是想節省不必要的開支罷了。這樣的男人應該歸入好男人之列,又怎能說是「鳳凰男」呢?
為什麼說女子的問題不是出在「物質」上呢?過於追求物質的價值觀顯然是庸俗的,但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還是陷入了物質主義之中。不過,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迫無奈,因為雖然現在的物質條件大為改善,但經濟壓力卻不減反增,僅房價就能把人壓垮。如果說上述女子的問題出在「物質」上,那麼也只能說是犯了「社會病」而已,並非「公主病」。
實際上,她的根本問題出在「啃他」上。所謂「崽花爺錢不心疼」,這個女子有明顯的啃老心態。她說:「今年30歲的我在一個經濟條件還不錯的二線城市當老師,一個月2000塊的工資,爸媽都是公務員,雖然說家裡不是大富大貴,但家庭很幸福。」
1月2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對於收入群體的劃分標準,國家統計局指出,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這位月工資2000元的女老師,屬於中低收入人群,靠這點微薄的工資,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她的「幸福」可能不是建立在靠自己而是靠父母的基礎上。
與她相親的男子是母親所在單位的同事,「一個月7000塊的工資」。僅從工資水平看,女子不比男子強,但她認為男子「條件比不上我家,是農村的。」毫無疑問,她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考量,而是把「我家」當成是「我的」,也就是「我的是我的,爸爸媽媽的也是我的」。這是啃老心態作怪。
看電影的時候,男子要買半價的優惠票,女子認為「不差這20塊錢」,就笑他「摳」。男子解釋說「有優惠沒必要多花錢,自己也沒賺多少,以後一起過日子能省就省」。 女子認為「明明一個月7000多工資的人,我一個月2000多也沒這麼摳。」她說:「大不了以後我養你吧」。明明女子賺的錢比男子少,自己不知節省,卻反過來理直氣壯地埋怨男子「摳」,還不自量力地說「我養你」,說到底是把「啃他」當成了「本分」。事後,女子還要把這次「奇葩經歷」公諸於世,以為大家都會站到她一邊,真不是一般的糊塗與矯情。
總之,比「物質主義」更可怕的是「啃他主義」。不自量力,不願獨立,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把依賴他人視作理所當然,就是「啃他主義」。對這種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應當旗幟鮮明地予以批評,以防它蔓延成為新的社會病。
文/李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