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影票,團購了誰的消費?
團購、會員制、刷卡打折,影院們悄悄開始了價格戰而便宜電影票背後,是周邊一連串餐飲、購物、休閒等等「打包」服務。
電影票,團購了誰的消費?
爆米花、飲料、小零嘴,為電影院帶來了額外收入。
周末的影院人頭攢動。
前幾天《速度與激情7》上映,電影迷男友帶市民祁小姐去看首映。讓祁小姐驚訝的是,居然有上百影迷守在電影院大廳,等著看午夜零點首映場。十多年前空蕩蕩的劇場,如今卻如此火爆。
除了生活水平提高,最先借團購搶市場的電影票團購,無疑是電影市場活躍起來的一大推手。有電影院表示,團購價有時候甚至低於片商底價。
電影開演前逛逛街,然後買盒爆米花去看電影,看完電影再在商場裡找地方吃飯,飯後再來一份甜品,最後開開心心回家……你團購了電影票,電影票也「團購」了你的消費,這事兒,你知道嗎?
A面:
網售便宜票佔了院線售票「半邊天」
「去櫃檯排隊買全價票多貴啊,你沒看到電影院裡的自動兌票機嗎,又快又便宜。 」鞍山影迷李欣開玩笑地說。
辦會員卡、網上購票、或手機團購,如今去影院看大片已經不是什麼奢侈的享受。
影院對此自然樂見其成。鞍山市電影公司發行部主任孫立偉告訴記者,多種購票方式擴大了電影受眾人群,不讓票價將觀眾阻擋在影院之外,何樂而不為?據悉,目前通過網絡購票的人群,在鞍山各影院佔比最低也有五成左右,高的甚至超過七成。
不排隊、自由選座網購服務日漸完善
走進影院會發現,各家電影院內都有那麼幾臺形態各異的取票機。昨天,在中影國際影城新瑪特店,一對情侶沒走向櫃檯,而是拿出手機對著取票機按下一串數字,取票機吐出了兩張《復仇者聯盟2》的電影票,「熱門電影開演前買不到票或者選不到座的情況以前老遇到,現在網上訂票,再現場取票,方便多了。 」
如今,走網絡「捷徑」成了不少人的選擇,不用排隊,還有優惠折扣和自由選座。在時光網,不少電影場次價格幾乎是影院半價。中影新華影城工作人員介紹,除了時光網,支持在線選座購票的網站還有格瓦拉、微信、himovie等,很多綜合性購物網站如淘寶、京東也在生活服務欄賣電影票。
觀眾程小姐表示自己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電影,凱獅影城剛開業她就辦了會員卡,每周末都去,「會員卡很實惠,買電影票有折扣,有時買小食
品也有優惠或者禮品。 」
網上訂票、選位置,節省觀眾排隊購票時間,也減少了影院的人力成本。凱獅影城的工作人員表示,大片上映時,不少會員除了電話預訂,也會網上購票。比如目前正在熱映的《復仇者聯盟2》,一半以上會員是網上訂票,票價折扣取決於顧客充值多少。
團購低於片商底價影院價格戰已露苗頭
在中影國際影城鐵西店,《復仇者聯盟2》和《超能查派》正熱映,周末看電影的人不少,從排隊的情況看,多數是家庭成員來消費。
早些年,鞍山大型影院只有一兩家,電影票一般七八十元,很少打折,兩人看電影要花一百五六十元,很多中低收入市民難以承受。現在大型影院增加到四五家,兩三個人看場電影100元搞定,看電影成了大眾消費。
作為鞍山電影市場的風向標,新瑪特中影國際影城的票價最貴,在貓眼上售價38元,會員35元。其他影院的團購票有十幾元、二十幾元,甚至還有9.9元。有的影城還和銀行合作,推出刷信用卡買打折票的活動。有一家信用卡還推出過消費158元免費換票的活動。
一位影院工作人員透露,這樣的做法也是考慮到電影院之間的競爭。影院都在以各種形式推廣,但成本還很高。比如影院團購票是27元,但片商給出的底價是30元,市民團購票後到電影院還要補差價。
「低票價是今後電影院的普遍趨勢,但價格戰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影院同質化較嚴重,片源相同、設備相似、技術相近,除了價格戰,提升觀影服務、走差異化經營才是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B面:
票房難盈利?醉翁之意或不在酒
圍魏救趙爆米花飲料等賣品「找補」
找不著電影院?順著爆米花的氣味走就找著了。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卻說明了一個現象:去影院看電影,很少有顧客不買爆米花的。
爆米花、可樂和礦泉水永遠是電影院裡最好賣的三種食品。現在電影院的受眾大多是情侶、閨蜜團,女性觀眾是電影市場的主導者。女孩子看電影電視總喜歡吃點小零食,而爆米花吃著方便,平常又不怎麼吃,所以爆米花的銷量排名永遠是第一。新瑪特中影國際影城售票處外,不僅賣爆米花和飲料,還有炸雞和各種口味的冰激凌。常經理估算,來看電影的市民人均外品消費能達到8元。
很多人表示,影院的爆米花及飲料價格高昂,存在暴利現象。但在孫立偉看來,這種「賣爆米花暴利」的計算並不客觀。「電影院賣品的毛利雖然高,但還有很多其他成本在其中,折算下來的話,利潤就低很多。 」
按照我國電影產業實行國際通行的票房分帳制度,影院票房收入要與製片方分帳。2008年發布的《關於調整國產影片分帳比例的指導性意見》明確指出,製片方原則上分帳不低於淨票房收入的43%,影院分帳比例一般不超過淨票房收入的50%。
對於這一點,孫立偉表示,票房收入需要按照分帳比例給製片方和發行方分成,對於影院而言,非票房之外的收入意味著「真正落到自己口袋」的利潤。當下電影行業的一個趨勢是,各大影院都在探索票房之外的收入,特別是賣品銷售。
但在孫立偉看來,賣品收入不需要分成不代表它的成本就低。按照票房分帳規定,100元的票房收入,留給電影院的一般是43—45元;而100元的賣品收入留給電影院的在50元左右。「現在影院競爭壓力大,票房收入不夠養活影城,只能靠增加賣品收入和其他收入項來彌補。 」
暗度陳倉電影院變身購物中心名片
也許現在你看電影的方式是這樣的:先選一家購物中心,預訂一張電影票,開演前逛逛街,然後買盒爆米花去看電影,看完電影再在商場裡找家飯店吃頓飯,飯後再來一份甜品,最後開開心心回家。
從樂都匯、佳泰樂到新瑪特,電影院無一不是作為購物中心的「標配」出現。常經理稱,這正是目前最流行的城市綜合體,「一站式」吃喝玩樂購。在城市綜合體裡,「購」已經排到了最末一位。
每逢大片放映,就能感覺到商場客流明顯增加。不僅如此,來看電影的客流還會「溢出」到其他樓層,在等待放映和散場之後,意猶未盡的人們還會去商場裡逛一逛。開了電影院後,周邊其他店具體能提高多少客單價,業內很難有明確的數據分析,但電影院對購物中心是種必要補充,有電影院和沒有電影院完全不一樣。
購物中心越大,業態越豐富,電影院就越希望進入。全國現在共有三四十條院線,競爭激烈。只開電影院並不賺錢,必須要形成規模優勢。據一家購物中心的負責人稱,成熟院線的回報率高於超市,因此跑馬圈地成了最近兩三年各院線的主要工作。和商場中的一些國際大牌專賣店相比,引入電影院相對容易,有時電影院甚至會主動去迎合商場。
在國內,購物中心最早大規模開設電影院,是從萬達集團開始的。業內人士介紹,現在國內很多做院線的人,早期都有過在時代華納、萬達院線的任職經歷。
萬達廣場的城市綜合體集大型購物中心、高星級酒店、寫字樓、高級公寓於一體,被稱為地產行業的一種模式。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萬達集團同時還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在2012年5月21日,大連萬達集團和全球排名第二的院線集團——美國AMC影院公司籤署併購協議,達成了總交易金額26億美元的併購。美國AMC影院公司旗下擁有346家影院,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運營公司。收購AMC公司後,萬達集團同時擁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線和亞洲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
早在2004年,大連萬達集團和美國時代華納兄弟影院籤訂協議,在全國共同創建「華納萬達」國際影院,發展成現在的萬達院線。當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這樣解釋:全球購物中心無一例外都配有一家影院。當時萬達在全國開張的購物中心已有20個,實踐發現一定需要影院,可是國有影院企業很難跟上萬達的發展速度。在外國企業中,華納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心最大,雙方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