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峰
11月6日,某團購網站鄭州站上驚現「團購9.9元電影票套餐,套餐內容包括一張電影票+一杯飲料+一包餐巾紙」,如此低價自然引起網民哄搶,當天就賣出11532張電影票。馬上進入電影票高消耗的賀歲檔,在「物價一日千裡,工資一覽無餘」的今天,如何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實惠的電影票?記者為此展開了調查。
網絡團購:
誘人的一張9.9元
雖然鄭州以前也出現過「5元、10元看大片」的情況,但那只是電影院舉行的個別活動,如今「9.9元團購電影票的效果很好,我們要長期堅持推廣」,該團購網站經理郭東亮說,「其實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網民的團購欲望很強烈,很多影院和團購網站合作推出了團購電影票的活動。」記者在網上查詢得知,北京某團購網推出的「以58元的價格推出原價291元的套餐,包括兩張電影票、兩杯可樂、爆米花1桶、冰淇淋球1個。」這個團購立即引起瘋搶,1萬個名額當天上午就被搶光。
「與北京相比,鄭州的團購電影票的活動還處於起步階段,人氣很旺,這次的9塊9隻是一個嘗試,網站沒有掙錢,我們還將和一家即將開業的影院合作,不過價格不會這麼低了,預計在15元左右。」郭東亮說。
每部電影都有片方制定的最低票價,如今9.9元來賣,還送飲料和餐巾紙,那影院不是賠錢賺吆喝嗎?這次參與團購的影院譚經理說:「我們肯定得往裡貼錢,但重要的是人氣,以後的團購價格也不會低得如此離譜,影院通過實際運營,會慢慢琢磨到一個平衡點,做到影城盈利的同時讓利給觀眾。」
另外,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國際影城經理孫乙卜向記者介紹,前段時間某團購網站和該影城合作團購,以20元的價格向影城買票,15元賣給參與團購者。賠錢做生意,賺的就是聚人氣和電影票團購的前景。
孫寧是一名資深影迷,她也參與了這次9.9元電影票的團購,「我買了兩張,一共花了20元差兩毛,這太值了,要知道,就算用電影券,最少也得25元一張呢。」孫寧對自己的這次行動很滿意。
電影兌換券:基本是一張20元
孫寧口中的電影券正是現在流行的電影兌換券,記者很輕易地從網上找到以下電影兌換券信息:「保利國際影城20元一張;奧斯卡大上海國際影城有效期半年20元一張;奧斯卡升龍影城20元一張;橫店影視城22元一張,10張以上21元一張;奧納國際影城20元一張。」這些兌換券的有限期大多是半年,硬體設備好的五星級影城的票價一般是20元,設備稍差的影院一般是10元或15元。消費者可以很輕鬆地聯繫到賣家在約定地點完成交易。
不僅在網上能買到便宜票,記者在鄭州二七廣場、大上海國際影城以及各大影院附近走訪發現,很多菸酒店和報亭也打著「售電影票」的招牌,所賣的電影兌換券和網上出售的類型一樣,售價也基本相同。記者在攀談中得知,如果生意好的話,一個小攤一天能賣出200多張電影票,如果按照賣一張賺5元的話,一天下來光賣電影票就能掙1000元左右。
奧斯卡院線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兌換券原本是不面向個人出售的,是針對單位推出的團體票,一些大的單位一次可能購買好幾百萬元的票,價格自然很優惠,但不排除個人拿到票後再去加價倒賣,「有票的地方就有黃牛,這個院線還沒法控制,只能在觀眾持票兌換時嚴格驗其真偽。」該負責人說。
鄭州MK保利國際影城負責人也說,兌換券是針對單位的團體票,個人如果一次購買數量多的話也可以,至於電影票買來是自己消費還是倒賣,影城就管不了了。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兌換券也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片方最低限價高的電影就必須補足差價,不能看3D電影,另外遇到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節日,觀影也會受限,另外也要冒著買到假票的風險。
影院零售:正價票一張40元
有這麼多渠道可以買到優惠的電影票,哪還有觀眾去電影院的售票窗口購買40元左右的正價電影票呢?電影院為何不直接向觀眾出售這些兌換券,直接把錢掙到手呢?不過經了解後,發現這只是記者的「一廂情願」罷了。
根據奧斯卡院線提供的數據顯示,持兌換券看電影的佔觀影總人數的30%,買正價票的約佔20%,院線推出的一卡通由於在奧斯卡院線下各影城都能隨意看電影而深受歡迎,貢獻了40%的銷售業績,另外還有不定期推出的優惠活動、比如軍官證、學生證優惠,再加上周二半價日,這部分佔了10%。
鄭州MK保利國際影城的現金購票量更大,達到了50%~60%,會員卡消費達到20%,剩下的10%則是團購票和贈票。大上海國際影城經理方面提供的數據也顯示該影城零售量佔40%左右。
關於電影院直接向觀眾出售兌換券的問題,奧斯卡方面直言行不通,「那些原本是團體優惠票,發出去後具體怎麼用我們操控不了,如果放開的話,零售怎麼辦?我們的零售量雖然相對少一些,但貢獻的票房很可觀。」
院線相爭:壓低票價拉攏觀眾
一張電影票可能賣40元,也可能賣20元,15元,甚至9.9元,那它的底價到底是多少?據業內人士介紹,一張電影票對外銷售時要刨除片方最低限價,而且,電影票中滿10元錢就要交0.88元的稅,還要交場地租金,剩下的還要有合理利潤……這些加起來才組成了一張電影票的售價,一般不能低於20元。
面對現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電影票價,普通消費者又將做何選擇?影迷張先生說:「我花20元與花40元的觀眾坐在一起看電影,享受一樣的服務,何樂而不為?」影迷王曉寧直言自己每月都要買幾張兌換券備著,「想看的時候就看,方便又實惠。」不過,趙先生覺得看電影是一件很隨意的事,什麼時候逛到了就直接去買票看,「又不是超級影迷,一年下來也多花不了多少錢,犯不著操這份心。」不過他笑言,「如果在買電影票時看到路邊有賣那種便宜票的,我也會選擇省錢。」
關於團購電影票和兌換券盛行的現象,光線影業鄭州發行部經理閻敏稱:「這是影院競爭帶來的,鄭州近幾年影院發展迅速,繼保利、中影、奧納入駐鄭州後,明年還有三家院線要進來。影院多了自然要壓低原本較高的票價來拉攏觀眾。」
如此競爭對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有幹擾嗎?閻敏認為「不必擔心」,這應該不是常態,另外競爭也會促進電影更平民化,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多了,最後得益的還是電影院和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