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部分影院團購票堪比「盒飯價」 靠賣爆米花等補票房

2021-01-16 TechWeb

合肥部分影院團購票堪比「盒飯價」 靠賣爆米花等補票房

隨著合肥城內影院扎堆興起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爭奪觀影人群,據團購網站負責人介紹,合肥各大影院紛紛走團購路線、開闢會員來降低票價,有的商家甚至賣出16元一張的「盒飯票價」,為填補票房收入,部分影院靠賣品掙錢。據多家影院市場經理分析,若影院僅靠打「價格戰「來競爭,一旦發片方利益受損,最終埋單的還是消費者。

競爭:影院紛紛聯姻團購網站票價低至「盒飯錢」

隨著美團、窩窩等合肥團購網站的興起,電影院紛紛走起團購路線,將票價賣到市民心坎裡,打開任何一家團購網站,都不難看到「會員價低至3.5折」、「刷信用卡10元觀影」、「下載電影票優惠券」等字眼。

據合肥一家團購網站電影運營負責人陳燕介紹,去年北一環某家影院賣出16元一張的低價票,「影院低於20元一張的電影票常見,真正賣到了盒飯價。」

「但在團購方面,影院盈利的很少,團購不是影院長線發展的模式。」陳燕總結道,「大多數會開拓會員,因為會員是影院爭取的潛在或穩定的客戶,而且,會員價相對於團購價更加便宜。」

為了在分攤觀影人群中佔據優勢地位,除了降低票價等營銷手段之外,一些影院還通過提升自己的硬體設施和服務品質來留住觀眾。

2012年4月,中影·國際影城帶著世界首塊「中國巨幕」落戶合肥1912街區,「今年新春過來,我們對巨幕廳內的屏幕等所有的設備進行了更新、提檔,以給市民帶來全新的觀影感受。」中影·國際影城1912點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周亮表示。

另外,為了提升服務品質,該影院在新一輪的人員招聘上,對學歷和五官長相都做了一定的要求,「旨在給前來觀影的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周亮說道。

結果:靠賣品填補票房收入最終還由消費者埋單

電影票團購價紛紛走低,讓不少影院在「價格戰」中難以維持票房收入的增長趨勢。據合肥某家知名影院的市場部負責人透露,去年該影院的票房收入達到了1000萬元,「如果價格戰繼續打下去,今年的收入估計要下滑。」

另據百老匯影城市場部刁經理介紹,一張電影票團購價30元,其中發行方要分帳43%至57%,「如果票價降低至16元,影院是無利可圖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影院開始靠賣品來填補差價,「像爆米花、飲料之類的賣品售價是外面的兩到四倍,另一個補價渠道就是售賣影院內的廣告位。」刁經理說道。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表面上電影票價走低「便宜了」觀影者,但會直接拉低影院的票房收入,一旦發片方的利益受到損傷,就會對團購做出限制,「這種不正當的競爭帶來的後果,最終還是由消費者埋單。」

相關焦點

  • 萬達影院盈利靠什麼:爆米花成本3塊賣二三十
    原標題:「爆米花模式」的尷尬:單靠票房收入難養活影院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萬達集團官網上「閃現」的一條並不起眼的供應商來訪消息,卻因為其中的一組數據,引起了熱議。
  • 影院票房利潤不及賣爆米花 院線八成利潤靠副產品
    央廣網北京3月25日消息(記者劉軍)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周末抱著一桶爆米花看電影,已成不少市民的休閒習慣,而這種習慣已讓爆米花成了影院最賺錢的一項買賣。近日,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萬達院線稱,去年該院線爆米花品項相關收入高達3.9億元,佔賣品總收入72%、總收入的9.5%。記者走訪了多家影院,了解爆米花經濟學。
  • 影院收入:爆米花利潤高達5成以上 比賣影票更賺錢
    【利潤】  高達5成以上 比賣影票更賺錢  如今的電影票一張幾十元到上百元,爆米花一桶十幾元到二十幾元,兩者售價雖相差幾倍,但爆米花的利潤率絕不遜於電影票。  目前,影院的主要收入由票房和賣品構成。
  • 爆米花為何是影院重要利潤來源?
    現如今,各大影院售賣爆米花似乎成為了標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製作爆米花的成本很低,而在影院出售的價格會翻好幾倍,可以稱之為「暴利中的暴利」。例如大家熟悉的萬達影院,之前就有消息稱,在2016年,僅靠賣爆米花就收入16個億。
  • 聚焦影院「爆米花經濟」 堪稱電影院「印鈔機」
    電影票房持續走高,作為與影院擁有強烈共生關係的經典零食——爆米花已成為影院重要利潤來源,由此衍生出來的「爆米花經濟」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影院爆米花的生意經這個五一假期,多部類型多元、風格各異的電影新作集中上映,這對觀眾來說無疑又是一次小狂歡,同時也是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火熱發展的縮影。
  • 聚焦影院特有的「爆米花經濟」 堪稱電影院「印鈔機」
    然而,電影票房持續走高的同時,作為與電影院擁有強烈共生關係的經典零食——爆米花的消費也一直處於「同頻共振」態勢。在今天中國城市的電影院裡,幾乎每一家都有爆米花售賣處,「看電影吃爆米花」已經成為觀影人群的一種普遍習慣,甚至印刻在電影文化之中。  鮮有人注意到的是,售賣爆米花也成為影院盈利的主要渠道之一,形成了影院特有的「爆米花經濟」。
  • 萬達院線賣爆米花收入3.9億 利潤率遠高於賣票
    「需要爆米花嗎?」幾乎每個影院的售票窗口,觀眾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香甜的爆米花作為影院的「標配」,可不僅是觀眾看電影過程中的小零食而已,近日萬達院線發布消息稱去年該院線爆米花收入高達3.9億元,佔賣品總收入72% 、總收入的9.5% 。
  • 京城爆米花調查:賣品背後的生意經你不可不知
    因此,本著「走近科學」,「不怕打臉」的精神,我們特別採訪到了幾位影院賣品行業的一線從業者,請他們從專業的角度為我們解讀這些熟悉又陌生的影院賣品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顆爆米花是怎樣誕生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影院不注意密封保溫,導致爆米花受潮,變軟,會對口感產生較大影響。 中鉅鋮公司市場部經理殷川表示,爆米花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賣品經理對於銷量的預估,如工作日一般在多少桶,節假日高客流要提前準備等等,但電影市場有很大的隨機性,很難做到百分之百,難免會出現剩餘情況。【爆米花是影院利潤擔當?】
  • 利潤率高達80% 是誰寵壞了影院裡的爆米花?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電影院裡所售賣的爆米花其實存在著巨大的價格水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我們花10元錢到20元錢所買的爆米花,其成本低得驚人。  爆米花為何成觀影人最愛?  相信不少人都發現,幾乎所有的電影院都會賣爆米花這種零食。
  • 京城十大爆款影院爆米花測評 你常吃的上榜了嗎?
    這些少則一二十,多則四五十、上百塊的爆米花、飲品及衍生品收入,已經成為影院重要的利潤來源。在萬達電影近日發布的2017年業績快報中,非票房收益佔比已達到39%,同比增長31%。橫店影視去年賣品業務的毛利率則達到75.24%,實現利潤1.86億元,幾乎是放映業務的兩倍。難怪有人說賣爆米花比賣電影票更賺錢。
  • 深圳都有哪些地方有爆米花 各大影院爆米花大PK!
    去影院看電影最火爆的方式就是吃著爆米花邊看電影,那麼,深圳有哪些地方有爆米花吃呢?小編為你整理了深圳影院爆米花PK,詳情點擊查看本文。沒有爆米花,看電影就是看電視!說起爆米花,你知道萬達的全國院線一年光靠賣爆米花就賣了3.9個億嗎?但是我們到底是為什麼要吃爆米花呢?
  • 美國影院業主親歷疫情:我靠賣爆米花為員工發薪水
    奧米拉在影院關閉前兩天告訴記者,「即便每周少一兩個班次,對他們的收入影響也很大,而我束手無策。」自3月份疫情在美國開始蔓延以來,已經很少有人敢走進影院了,奧米拉學習附近麥當勞取消堂食只接受外帶食物的形式,在影院前面支起桌子出售爆米花,每桶3美元。「周圍的商戶都關門了,影院前有一大片空地可以擺攤,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給我的員工支付工資。」
  • 萬達影城爆米花年賣3.9億 為最賺錢項目(圖)
    延吉路萬達影院,有看電影的市民正在購買爆米花  近日,萬達影城公布,最賺錢的居然是爆米花,收入近4億,佔了賣品利潤的72% 。記者了解到,用爆米花機爆出28升爆米花,成本是12元,而院線的總售價一般是308元,利潤高達96% 。
  • 影院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杭州票房五強影院已虧本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票房高於2000萬元的367家高票房影院有95%位於購物中心內。杭州現在有近百個在建或是建成的商業綜合體,在成功吸引到消費者之前,靠什麼先來吸引商家呢?市區有一家大型綜合體在招商過程中遇到瓶頸,最後就透露某影院已經確定入駐。消息放出去沒幾天,就成功籤約了很有名的一家連鎖餐飲機構。
  • 「打工娃」影院裡檢票賣爆米花
    「打工娃」影院裡檢票賣爆米花  8名參與「打工」活動的孩子走進泰禾影城,分成3組體驗不同的工作  每一年,本報的「打工一日看社會」品牌公益活動都會吸引不少新的企事業單位加入,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正因為如此,每年都能吸引很多孩子積極參與。
  • 獨家丨疫情中的影院群像:囤好的爆米花拿來餵雞,現金流最多撐2個月
    對於影片來說,誰能持續霸屏春節檔,就基本意味著能夠在年終結算時,妥妥進入年度票房前三甲;對於影院來說,這關係著一年的收入,只要春節檔賣得好,累計貢獻甚至能接近50%,保障影院半年不用餓肚子。大唐國際影院所在的商圈,已經有封樓的情況,部分影院員工所住的小區也封閉了。不過員工們並沒有對小朱表現出太多的焦慮感,小朱覺得在當下嚴峻的疫情面前,員工們估計沒有考慮到日後的工作,能平安健康地活著才是頭等大事。
  • 真靠賣爆米花嗎?
    事實證明,院線制的引入對中國電影票房這十多年的爆發式增長足可謂功不可沒。但是隨著票房逐年拉高,目前較為僵化的分帳機制與院線、影院在終端物業成本的不斷升高形成了深刻的矛盾。在這些條款中,最關鍵的自然是放映方和發行方對票房的分配方案。一般說來,放映商對票房收入的分割大多採取階梯式遞減制,即其從票房收入中扣除影院固定成本後,再按照逐周遞減的比例將票房返還給發行商。在主流影片上映時的第一(或二)周,扣除放映商相關支出後,發行商通常可獲得90%的票房收入,放映商獲得10%或更少。
  • 淘票票總裁:賣電影票要講情懷 不能像賣盒飯
    從光線傳媒成為貓眼的大東家後,貓眼的製作宣發趨勢就越來越明顯,在貓眼微影合併之後,微影時代CEO林寧從在線票務的戰爭中離場,向電影製作的上遊進發,做起IP生意,而貓眼主控主投的《羞羞的鐵拳》在國慶檔的票房第一,也正式宣告了貓眼往產業鏈上下遊延伸的野心。「貓眼已經不僅是一家網售票公司了。」貓眼的公關部門甚至不希望與淘票票進行比較。
  • 擴大非票房收入應對行業洗牌 市場降溫,影院頻頻「變身」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609.8億元,比2012年增長1.9倍;電影院線擁有銀幕60079塊,比2012年增長3.6倍,銀幕總數躍居世界第一。在為電影行業成就歡欣鼓舞的同時,也有跡象顯示,進入世界第一的電影行業已進入新階段,增速放緩也成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