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部分影院團購票堪比「盒飯價」 靠賣爆米花等補票房
隨著合肥城內影院扎堆興起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爭奪觀影人群,據團購網站負責人介紹,合肥各大影院紛紛走團購路線、開闢會員來降低票價,有的商家甚至賣出16元一張的「盒飯票價」,為填補票房收入,部分影院靠賣品掙錢。據多家影院市場經理分析,若影院僅靠打「價格戰「來競爭,一旦發片方利益受損,最終埋單的還是消費者。
競爭:影院紛紛聯姻團購網站票價低至「盒飯錢」
隨著美團、窩窩等合肥團購網站的興起,電影院紛紛走起團購路線,將票價賣到市民心坎裡,打開任何一家團購網站,都不難看到「會員價低至3.5折」、「刷信用卡10元觀影」、「下載電影票優惠券」等字眼。
據合肥一家團購網站電影運營負責人陳燕介紹,去年北一環某家影院賣出16元一張的低價票,「影院低於20元一張的電影票常見,真正賣到了盒飯價。」
「但在團購方面,影院盈利的很少,團購不是影院長線發展的模式。」陳燕總結道,「大多數會開拓會員,因為會員是影院爭取的潛在或穩定的客戶,而且,會員價相對於團購價更加便宜。」
為了在分攤觀影人群中佔據優勢地位,除了降低票價等營銷手段之外,一些影院還通過提升自己的硬體設施和服務品質來留住觀眾。
2012年4月,中影·國際影城帶著世界首塊「中國巨幕」落戶合肥1912街區,「今年新春過來,我們對巨幕廳內的屏幕等所有的設備進行了更新、提檔,以給市民帶來全新的觀影感受。」中影·國際影城1912點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周亮表示。
另外,為了提升服務品質,該影院在新一輪的人員招聘上,對學歷和五官長相都做了一定的要求,「旨在給前來觀影的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周亮說道。
結果:靠賣品填補票房收入最終還由消費者埋單
電影票團購價紛紛走低,讓不少影院在「價格戰」中難以維持票房收入的增長趨勢。據合肥某家知名影院的市場部負責人透露,去年該影院的票房收入達到了1000萬元,「如果價格戰繼續打下去,今年的收入估計要下滑。」
另據百老匯影城市場部刁經理介紹,一張電影票團購價30元,其中發行方要分帳43%至57%,「如果票價降低至16元,影院是無利可圖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影院開始靠賣品來填補差價,「像爆米花、飲料之類的賣品售價是外面的兩到四倍,另一個補價渠道就是售賣影院內的廣告位。」刁經理說道。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表面上電影票價走低「便宜了」觀影者,但會直接拉低影院的票房收入,一旦發片方的利益受到損傷,就會對團購做出限制,「這種不正當的競爭帶來的後果,最終還是由消費者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