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誰在支持誰又在抵制?

2020-12-23 東吳金融科技

「社區團購,以社區為中心,居民在線上下單參與團購,再由團長進行商品管理和分發。」

在2019年幾乎歇了菜的「社區團購」,因為2020年的一場疫情,培養了百姓網上買菜的習慣,變得炙手可熱,引得資本們爭相下注。

熟悉的味道,不一樣的配方。價格戰,1元錢6個獼猴桃,你買不買?針對燒錢亂象,《人民日報》當頭一棒:「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差指著鼻子罵了:國外的大佬忙著造火箭,搞人工智慧,你們呢?憶往昔,寶寶類貨基靠補貼收益達到年化8%,網約車5元打的,外賣10元吃到撐,共享單車免費騎,哪一個不是風風火火開始,最後落得一地雞毛。

社區團購為什麼要搶菜籃子生意?

流量。幾乎所有的市場都被搶佔了,而社區團購所瞄準的是下沉市場的新流量。消費分級致使社區團購有了明顯的受眾人群,一二線城市居民面臨高壓生活時,更看重購買效率,願意為便捷性支付溢價;三四線城市居民時間較為充裕,價格敏感度更高,且購買渠道有限,都為社區團購提供了條件。

而更主要的流量是老年人,老人為了一籃子雞蛋、前一天的打折麵包、買一送一的青菜,願意一早去排隊。疫情期間,為了使用新客的滿減券,很多不熟悉智能機的老人硬生生地學會了除了微信以外的首個app,並開啟了新世界。老人是老齡化社會的核心流量,無論是醫療、養老、保健品、老年大學等等都是潛在的變現渠道。

此外,巨頭們看中的不止是社區團購這樣簡單的商業邏輯,還涉及老百姓的菜籃子工程。掌握了居民的採購信息和糧油的銷售渠道,能影響到上遊的種植、養殖涉及糧食安全、蔬菜安全等國民口糧;下遊的消費涉及食品價格、CPI指數乃至影響國家的貨幣政策。補貼,價格戰,幹掉對手,壟斷市場,漲價收割,這些已經駕輕就熟,一旦壟斷後,供應商、消費者、渠道都只能俯首稱臣,對品類進行不同的定價策略,不但能決定老百姓吃什麼還能決定農民種什麼,中間環節想消滅誰就消滅誰。

誰在支持社區團購誰又在抵制?

支持方確實只是廣大消費者了,佔了便宜,但網際網路巨頭套路大家也懂,且佔且珍惜。與其說這是得實惠,不如說是階段性小利,叫魚餌。

反應最激烈的當屬凌晨就出門的底層菜販,這種赤裸裸的搶飯碗,既憤怒又無可奈何。巨頭們一出手就是10億20億的補貼,菜價比成本價還低,菜市場裡的個體戶哪有還手的能力?菜販只能感慨,跑不過網際網路巨頭,只能竭盡全力跑過同行就行了。

便利店和超市的老闆被迫成為團長,發現自己店裡的東西,平臺上更便宜,但自己不幹,別人也會幹,連便宜賣的機會都會被奪走。只有一些快幹不下去的小店能憑此消化積攢的庫存,回點血。社區的需求就這麼點,社區團購的出現對整個社區的消費進行了重新洗牌,從店家角度來說,也是喜憂參半,且團長也怕平臺過河拆橋,「以後都去app下單了,自己的門店只是個提貨點,但又別無他法。」

同時反對的還有並沒有收到社區團購衝擊的供貨商,華海順達和衛龍辣條,兩家都提到了「竄貨」和「低價」。和電商不同,線下銷售是一級一級的經銷體系,廠家會極力維護經銷渠道的利益格局,所以當經銷商中出現「叛變」,將貨供給社區團購平臺,引發降價銷售以及跨區域低價銷售,導致區域零售價格差異很大時,廠家第一時間表態。如若未來社區團購平臺上的銷量起來,經銷商體系瓦解,廠家將失去話語權和定價權。有律師表態,售價高於進貨價,法律不幹涉,但低於進貨價銷售,就違反了反壟斷法和價格法。

伴隨著《人民日報》的批評和媒體的發酵,很多民眾也開始抵制,「他們既不關心質量也不關心團長,他們只是要數據。」為什麼滲透家家戶戶的網際網路巨頭,遭遇很多人深深的不信任。

《人民日報》為什麼要錘社區團購?

除了反壟斷以及價格戰引起的不正當競爭外,更多的是堤防「內卷」。網際網路巨頭在享受了時代紅利後,不想著如何回報社會,造福於民,卻處心積慮地謀劃重新分配蛋糕,逼迫著一大批年齡較大就業困難的底層人群為己所用。有人會說,這是大勢所趨,社區團購減少了農民和消費者間的中間環節,未來集中採購將大大提升效率,任何新商業模式的出現,必然讓很多舊模式的消亡。

然而,中國真的缺效率嗎?網際網路介入社區團購確實更有利於資源的分配,但很多時候,效率並不是第一的。我們看到菜販寒風中瑟瑟發抖,現在你要搶走他的飯碗。服務好的店家貨物原本就很暢銷,卻被迫和服務差而貨物滯銷的店家,重新按價格搶客。

非要追求效率的話,我國應該打開國們,引進千萬東南亞廉價勞動力,大幅降低製造業成本,遏制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東南亞轉移,提升GDP和稅收。然而,國家拒絕了。因為產業發展和GDP增長都是為中國百姓服務的,單純提高效率致使大量百姓失業,這不是國之根本。比方美國,開放移民,造成底層海量白人失業,所以川普上臺後不顧一切地修城牆阻擋非法移民。再比方,中國是全球唯一的全民通電國家,90%通路通網,即便在偏遠的高海拔地區。這都是異常驚人的沉沒成本,上百年都收不回,但國家仍願意將大量資源投入到這些不見回報的地方。讓全國人民都吃穿不愁、衣食無憂、有書讀看得起病,這是公平。

我們國家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千元,他們中有很多人靠賣菜生活,巨頭們來了,他們只能沉默,只能自嘆無能。強者註定會去掠奪弱者,即便未必能賺到錢,我們的資本從來不講武德。你可以創新,但不能收割。不要賺走最後一個銅板,給別人一條生路,也是給自己積德。

相關焦點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前幾天還是資本熱捧,巨頭們蜂擁進場,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突然就被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敲打,一些供貨商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國家反壟斷的重拳砸下,一時間輿論發酵,社區團購好像成了洪水猛獸。事實上,不只是賣白菜水果的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以及一些日用品廠商,都在抵制社區團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問題來了,抵制社區團購,他們到底是在抵制什麼?價格戰不是新鮮玩意,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這一次的牴觸情緒如此高漲?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原標題:實探丨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 實探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前幾天還是資本熱捧,巨頭們蜂擁進場,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突然就被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敲打,一些供貨商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國家反壟斷的重拳砸下,一時間輿論發酵,社區團購好像成了洪水猛獸。事實上,不只是賣白菜水果的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以及一些日用品廠商,都在抵制社區團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問題來了,抵制社區團購,他們到底是在抵制什麼?價格戰不是新鮮玩意,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這一次的牴觸情緒如此高漲?
  • 實探丨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
  • 社區團購火爆,「賣菜革命」苦了誰樂了誰?
    平臺紛爭瓜分社區大蛋糕社區團購是個龐大的市場,各個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搶駐,美團、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幾乎你所能想到的都在入局社區團購。2020年7月7日,美團發布組織調整公告,成立「優選事業部」,上線社區團購模式的「美團優選」。據了解,截至2020年11月20日,美團優選已覆蓋23個省191個城市。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社區團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
    坐標成都,我想問一下、社區團人家賣0.99有沒有利潤(只是薄利多銷)、老百姓該不該享受0.99一斤的水果、可我們去菜市場水果店最便宜的都是10塊錢三斤、那麼幹嘛不要人家來賣0.99一斤的、本來就爛地裡沒人收了、你們自己看一下價格、到底誰動了誰的奶酪、可以0.99買的東西為什麼要老百姓花三塊錢一斤去買
  • 社區團購「降溫」
    石家莊一名社區團購團長向鰲頭財經表示。美團優選與橙心優選其背後則是美團與滴滴,而厚樸生鮮則名不見經傳,鰲頭財經了解到,厚樸生鮮為一家石家莊本地社區團購平臺,其運營主體為河北厚樸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去年年初,厚樸生鮮在石家莊本地市場開始大範圍挺進。據媒體報導,自1月5日起,鮮品鮮活社區電商團購平臺就已經開始連續工作,保障訂單及時發送。
  • 供貨商打響反擊社區團購第一槍,團長也抵制?有人月入數萬...
    很多人說社區團購搶走了小攤小販的飯碗,但目前來看,不只是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和供貨商等,都在抵制社區團購,甚至包括部分表面看來是受益者的新興職業「團長」。有業內人士表示,最大原因是網際網路巨頭以價格戰進入社區團購,搶佔市場的同時也擾亂了供貨商的價格體系。
  • 社區團購,究竟是割誰的韭菜?
    最先,是一種真實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的行為,流程也很簡單,商鋪通過社區團購的發布平臺,不必繳納任何費用就可以發布自己的團購信息,而居民在平臺上選取自己心儀的物品之後,直接電聯商家進行預訂,預訂成功之後,到商鋪進行消費,商鋪可以直接收錢。這是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一種團購形式。
  • 新網營銷筆記1-社區團購大戰硝煙瀰漫,誰是炮灰誰是贏家?
    一把槍,在解放軍的手中是保家衛國的利器; 一把槍,在土匪強盜的手中是殺人越貨的兇器; 社區團購就是一種營銷工具,雙刃劍,有利有弊。
  • 社區團購火了,菜市場和社區團購你會選擇誰?網友:我選擇菜市場
    最近幾天,社區團購這個話題引起了熱議,也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有人說巨頭們的超低價補貼是和老百姓搶飯碗;有人說社區團購方便的是上班族群體,不會影響到菜商販的生計。我們小區的業主群也有團購服務,小區附近的市場,買菜的都是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很少,大家都在網上買菜。社區團購火了,菜場和社區團購你會選擇誰?今天在朋友圈發了這個問題,有很多網友都表示「生鮮還是喜歡去菜市場購買」。
  • 6000超市老闆聯合抵制「社區團購」,經銷商如何抉擇?
    但也有部分企業依舊很支持社區團購,比如伊利加深與美團社區團購平臺「美團優選」的合作,亦支持經銷商積極擁抱這一新賽道。  左邊是「旁觀」,右邊是「擁抱」,這讓不少夾在中間的經銷商為難。為此,食業頭條焦點欄目採訪了四位正在運作社區團購平臺的食品行業大商。結合他們的現身說法,本篇將為大家呈現在社區團購這一賽道,經銷商應如何自我定位?曾經踩過哪些坑?又該如何儘量避免陷入「內捲化」的困境?
  • 一片死寂的社區團購為何一夜爆火?誰在布局?
    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有近200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當下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千億元級別。  社區團購如火如荼之際,人們不禁產生疑問:為何社區電商就這麼火起來了?它會搶走菜場的飯碗嗎?今後這種新模式還將走向何方?  社區團購為何爆火了?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來源:新京報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記者 孫文軒冬季的武漢,早上7點天剛剛放亮,武昌某小區內一家服裝修改工作室裡,剛睜開睡眼的馬大姐先在微信群裡問候了一番群友,接著把一些產品的團購連結發到群裡,以供群友挑選下單。做完這些,她才開始起床、做家務,以及等著社區團購平臺的送貨車陸續到來。
  • 起死回生,誰會是社區團購的最大玩家?-虎嗅網
    今天我們來聊聊社區團購,我先簡單介紹下我對社區團購的情況分析,然後再來回答一下大家的提問。 社區團購這個話題是之前我們在做直播的時候,有多位聽眾提到說希望我們研究一下興盛優選的社區團購,所以我們在這幾個月集中的研究了一下。 首先我們這樣看,社區團購在整個資本市場圈是2018年開始的,當時比較明星的項目有呆蘿蔔、松鼠拼拼。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收入如何?
    同樣是三年前,湖北武漢50多歲的倪先生在經營雜糧店的同時開始兼做社區團購,後來他索性關掉門店全職做這個生意,這份工作讓年過半百的他燃起創業的熱情。2020年,社區團購激進擴張,巨額融資相繼湧現,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社區團購在全國多地開花。
  • 社區團購對於普通消費者的意義
    二是部分供貨商和中間商的抵制和聲討,認為社區團購在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就像一條鯰魚混進了一群沙丁魚群裡一樣,帶來的不是活力而是汙濁和腐臭。供貨商抨擊社區團購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出售是在破壞他們的長期利益,為了抵制這種資本肆意妄為的擴張行為,不惜對各個社區團購平臺斷貨也要阻止其不守規則的亂入。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誰在做、怎麼做、未來會如何?
    同樣是三年前,湖北武漢50多歲的倪先生在經營雜糧店的同時開始兼做社區團購,後來他索性關掉門店全職做這個生意,這份工作讓年過半百的他燃起創業的熱情。2020年,社區團購激進擴張,巨額融資相繼湧現,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社區團購在全國多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