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的禮儀有所不同,中國式禮貌講究一個&34;字。隨著時代進步,人們開始接受不同的文化,審視傳統文化,改變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問題家長依然沒有注意到,甚至沾沾自喜,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
寶媽小水有一個7歲的寶寶,她平時對寶寶的禮貌很看重,一點點細節都要反覆強調好幾遍。這天,小水的好朋友小良帶著5歲的寶寶到小水家做客。小良做客後,小水突然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有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良一進小水家,小水立馬迎了上來,招呼她坐下吃東西。而寶寶在一旁看電視,看得有些入迷了,沒有馬上打招呼,小水發現後馬上說:&34;寶寶馬上小聲喊&34;。小良說,孩子這是害羞不愛打招呼,大了就好了,不用說他的。
小水和小良聊天,兩人的寶寶也在一旁玩耍。不知怎麼的,孩子們為一把手槍爭吵了起來,都想玩。小水看到後立馬對自己的寶寶說:&34;可小良卻說:&34;小良和孩子們協商了一會,孩子們決定輪流玩,一人玩一會。
之後,小水和小良開始聊起育兒來,小水說自己寶寶學彈鋼琴一年了,並叫來寶寶要讓他展示一下。可是寶寶們玩得正在興頭上,兒子很不願意去彈鋼琴,小水就在一旁催促:&34;
小良主動為孩子解圍:&34;小水覺得小良說得在理,就沒有繼續逼迫孩子了。跟小良聊完天后小水漸漸發現,自己的這些做法好像挺不適合孩子成長的,這些禮儀看似講禮貌,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有哪些禮貌方式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家長是時候清醒了
1、逼孩子打招呼
從孩子會說話開始,家長就開始告訴孩子遇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孩子要是漏了,或者沒找到機會打招呼,家長就開始說孩子&34;。其實不然,有些情況下,孩子沒有找到適合的機會打招呼,或者有的孩子比較害羞,對不熟的人不敢隨意搭話。&34;也是孩子的自我防禦,他們太小,往往做不到自來熟。
2、強迫謙讓
有的家長道理不分,只是一味地讓孩子謙讓。像小水就覺得自己的孩子大一些,要謙讓小的,自己是主人,就要謙讓客人。其實這是沒有道理的,應該像小良那樣,分清楚東西是誰的,玩具怎麼分。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也一樣,分清對錯,而不是忍讓,讓孩子受委屈。
3、逼孩子展示才藝
有些家長讓孩子學習一樣特長,就是為了展示給他人看。但是,讓孩子學習一樣才藝是在培養他的興趣,培養一項本領,是否展示才藝取決於孩子。如果家長逼孩子展示,可能讓孩子對這項特長失去興趣,還有可能變得恐懼,造成心理陰影。
今日互動話題:你平時是如何讓孩子懂禮貌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