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要到幼兒園開學時期了,你的孩子真的準備好了嗎?
千萬別想著讓孩子被動地適應幼兒園。
有一次看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我被驚到了。
米雅是明星馬雅舒的心頭肉,為了怕孩子磕到家具,她搬走了家裡的所有家具,一家人圍坐在地上吃飯。
她對米雅的照顧無微不至,即使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也一直不捨得。
到了4歲時,米雅不得不上幼兒園,馬雅舒才忍痛送她去了幼兒園,可是僅兩天就被退學了。
理由是孩子什麼都不會,不會自己穿衣,不會自己吃飯,而且動不動就大哭要媽媽,對其他的小朋友更是有很大的影響。
園方表示問題不解決,就不要送回去了。
可見,幼兒園不是孩子想上就上,最起碼的一些準備還是要做好的,如果孩子不適合幼兒園,就休怪老師「不留情面」了。
上幼兒園前,要做好哪些準備?我們來看看。
是否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
不要想著等孩子上學了,他自然會學會自我管理,讓他被動地適應學校生活。
更別想著幼兒園的老師就是給孩子當保姆,什麼都得管,就連飯都得喂。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前,你最起碼要讓孩子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1、自主進食
這是保證孩子自己不會餓著的技能,一定要教會孩子,需要家長在上幼兒園前,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自主進食。
如果孩子在上幼兒園前還不會吃飯,就暫時擱置入園計劃吧,不然每天都要餓著肚子回家,對身體不好。
2、自主如廁
雖然說,有的學校對孩子自主如廁沒有硬性規定,但我們大人還是要訓練的。
因為上廁所這事,孩子等不及的,非要等老師來幫忙,萬一耽誤了,孩子就拉身上了。
對他的身心也是種傷害。
而如果自己能如廁,就能避免這種尷尬。
3、自己穿衣脫褲
學校中午有午休習慣,如果孩子能自己穿衣脫褲,對老師來說也輕鬆不少。
即使不為睡覺,平時自己感覺熱了,也能夠自己脫衣服,這樣就不容易感冒。
上幼兒園這事不能急,孩子有自理能力,他能更快適應。
能否正確表達需求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是挺讓家長崩潰的一件事。
我一朋友說她女兒剛上幼兒園時,天天回家褲子都是溼的,皮膚都起紅疹了,看著很心疼。
「我家孩子上了五天幼兒園,三天接回來褲子都是溼的,孩子說:老師喊大家尿尿的時候她沒尿,等她想尿了又不敢跟老師說,就尿褲子了。
今天放學接孩子,發現褲子尿溼了,涼冰冰的,問她什麼時候尿的,她說午睡後沒憋住尿的。就這麼穿了半天溼褲子,也不敢告訴老師,真是氣死人了……」
她的這種狀況,很多孩子都會有,尿褲子不敢說,渴了不敢說,熱了不敢說,被欺負了也不敢說。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牴觸幼兒園的生活。
所以,在平時要不斷地告訴孩子,有什麼事就要跟老師說,培養他的表達能力。
畢竟老師的觀察力沒那麼強,不可能時刻關注你的孩子,孩子會說,老師才知道他的狀況。
尿不尿褲子不是關鍵,關鍵是孩子說不說。
多帶孩子去陌生的環境,見的陌生人多了,才有勇氣說出來。
是否有自保意識
幼兒園那麼多孩子,彼此之間打鬧是正常的,怕的是孩子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沒有自保意識。
時間久了會形成受氣包性格的。
更重要的是,老師有時會疏忽,孩子自己使自己受傷,比如下樓梯時蹦蹦跳跳,到處攀爬等。
有時孩子太大膽,你就要擔心,他沒有危險意識,就容易使自己傷痕累累。
小傷是讓他長記性,而大傷恐怕後悔莫及了。
所以,在平時就要告誡孩子,開水不能碰,被打了要告訴大人,走路要看路,什麼東西不能吃等等。
孩子起碼有8小時是脫離家長視線的,就需要培養他自保意識,才能周全。
最後,最好帶孩子提前去幼兒園看看,給他講解娛樂設施,講講上幼兒園的好處,到處走走,逛逛。
到了幼兒園開學那天,他就不會因為強烈的焦慮分離症而大哭不止。
比起生理,心理上的接受同樣很重要。
孩子上幼兒園的那一天,就意味著彼此要開始品嘗分離的滋味。
而我們就要做他堅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