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讓城鄉孩子同步起跑,讓祖國的花朵在幼兒園裡幸福綻放……近年來,隨著公辦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數量增加,城鄉孩子在家門口上幼兒園越來越方便、越來越放心,學前教育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據了解,目前西寧市共有學前教育機構569所(公辦和集體辦園254所,民辦園315所),在園幼兒7.34萬人,學前三年適齡幼兒毛入園率達到105.56%。自2016年開始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以來,西寧市共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53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達485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7%,惠及幼兒6.4萬人。
擴大學位供給解決「入園難」問題
「最近,有越來越多家住附近的家長向我和老師們打聽幼兒園正式開園的日期,甚至有個小朋友還拽著我的手奶聲奶氣問道『您是這個幼兒園的老師嗎?』……看著家長、孩子們熱切期盼的眼神,我決心帶領全體老師們把幼兒園辦成為孩子心目中的百草園,讓可愛的花骨朵們在世紀分園裡幸福綻放。」7月2日,西寧市第一幼兒園世紀分園園長王素紅對記者說。
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西寧市第一幼兒園世紀分園(城區幼兒園)項目計劃總投資1867萬元,總改造面積4855平方米,規劃建成省級示範性幼兒園,可設10個班(小班3個、中班3個、大班4個),可容納305名幼兒同時入園,計劃於2020年9月投入使用。項目建成投用後可大大緩解周邊兒童入園難問題。
西寧市教育項目的各個工地正熱火朝天施工作業,其中最值得市民期待的無疑是一個又一個學前教育建設項目:西寧市保育院遷建、城西區文苑幼兒園、城中區塘土灣幼兒園、城東區第二幼兒園等25個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西寧市第一幼兒園世紀分園、香格裡拉城市花園幼兒園、前營街幼兒園等4個項目正在進行收尾施工;城中區清水錦苑幼兒園、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橋頭鎮窯莊村幼兒園、湟中縣攔隆口鎮東拉科幼兒園、湟源縣大華鎮池漢幼兒園等19個項目已完工……這些項目的陸續建成和投入使用,將使越來越多的家長通過孩子上普惠性幼兒園得到實惠,人民群眾在教育上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政府購買服務 緩解師資不足問題
提及自己的工資待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窵溝中心幼兒園教師劉翠平臉上的笑容多了。她享受到了政府購買保教崗位服務獎補資金,每個月工資多了800元。
有好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一支穩定的專業教師隊伍,可以助推學前教育這輛「列車」更快更好地前行,這是西寧市發展學前教育的共識。隨著學前教育資源的快速擴充、普及率不斷提高,新的難題也隨之凸顯:幼兒教師編制短缺、數量不足、穩定性差等問題日益突出。該如何突破這一發展瓶頸?
西寧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自2015年起,西寧市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實施辦法》和省教育廳、財政廳《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項目實施辦法》精神,堅持「按需購買、精簡效能、競爭擇優、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則,對西寧市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園持續實施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1.54億元,購買學前教育服務保教崗位18257個,每年為幼兒園聘用保教崗位發放補助資金8400元。2019年,政府購買保教崗位標準由原每年8400元提高到每年9000元,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師資不足的問題得到緩解。
同時,為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幼師隊伍,西寧市加大了各類培訓力度,實行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每年每位教師及保育員接受不少於90學時的培訓,切實加強了專業技術能力。通過政府負擔學費的方式,支持和鼓勵幼兒教師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參加學歷提升學習,301名教師已通過學習提升了學歷。不少家長反映,幼兒園的老師更專業了,自己也就更放心了。正如日前在西寧參與「省培計劃」的大通縣黃家寨鎮中心幼兒園教師白文英所言,「在我們這兒,有的是促進專業成長的培訓機會,想不進步都難。」
為進一步穩定幼兒園師資隊伍,緩解疫情下幼兒園資金壓力,西寧市4729個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每月750元的崗位補助已基本發放到位。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補助資金380.7萬元,對西寧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538個保教、安保、衛生保健和其他人員發放1500元的資金補助,民辦幼兒園教職工疫情期間的正常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加大財政投入 解決「入園貴」問題
在湟源縣和平鄉蒙古道村幼兒園內,小朋友們正跟著老師一起在塑膠草坪上歡歌跳舞。現代化的園舍、先進的設施設備,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幼兒園帶來的快樂與收穫。
小朋友鮑鬱富一邊玩耍一邊說,幼兒園裡有很多小夥伴,還有老師,還可以畫畫、做遊戲、跳舞,我們的幼兒園非常漂亮。旁邊的小朋友李宗瑤也搶著說,我們的幼兒園非常漂亮,像一座大城堡,幼兒園裡可以做遊戲,還可以和小夥伴玩耍,我非常喜歡上幼兒園。
新建的蒙古道村幼兒園裡活動室、盥洗室、休息室等功能室齊全,玩具、飲水機等配套設施到位,在村民們看來,幼兒園如今是村裡最漂亮的建築。
前來接孩子回家的湟源縣和平鄉蒙古道村幼兒園家長包慶玲說,現在我們村裡的幼兒園不比城裡的差,我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們作為家長也特別放心。
湟源縣和平鄉蒙古道村幼兒園園長曹正清說,在2019年以前,蒙古道村幼兒園只有幾間平房,佔地面積不足80平方米,沒有上下水,沒有水廁,孩子們累了困了只能趴在桌子上。隨著西寧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學前教育普惠提升工程,2019年9月,新建的蒙古道村幼兒園投入使用,成為一所擁有三層教學樓、建築面積900平方米的普惠性幼兒園。
西寧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西寧市學前教育緊密對接教育脫貧攻堅計劃,充分考慮人口政策調整和城鎮化進程等因素,制定學前教育資源布局規劃,近三年投資3億元,新建及改擴建幼兒園和走教點188個,新增民辦幼兒園36所,共計新增學位1.3萬個。
同時,西寧市委、市政府結合全市學前教育發展實際,科學核定民辦幼兒園辦園成本,建立健全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印發了《西寧市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實施方案》,《西寧市公益普惠性幼兒園生均補助和獎補資金暫行管理辦法》,加大市縣(區)財政投入,發揮財政資金支持作用,引導營利性幼兒園降低收費向公益普惠性幼兒園轉型,讓「入園貴」問題早日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