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分享快餐盛宴:騰訊間接入股麥當勞,阿里站在百勝身後

2020-12-23 第一財經

等待了九個月後,麥當勞引入戰略投資者懸念終於揭曉。

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MCD. NYSE)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新公司,該公司將成為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新公司將以最高2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4億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業務。收購對價將部分以現金方式及部分向麥當勞發行新公司之新股的方式結算。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將持有共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值得注意的是,騰訊是中信資本的投資方。麥當勞在中國的老對手百勝中國在完成向春華資本集團及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出售股權後已經獨立上市,螞蟻金服則是阿里集團旗下金融板塊。

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麥當勞在中國的業務從直營到發展特許經營、引入戰略投資者,是由於看到中國市場在轉變,特別是消費者需求已經發生轉變,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可以提升麥當勞的門店擴張能力。

中信資本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懿宸告訴第一財經,中信資本背後的股東方包括騰訊、中信集團等在網際網路、金融、地產等領域均有較多資源,可以幫助麥當勞在中國快速擴張。

不會分拆獨立上市

引入戰略投資者後,麥當勞中國公司除了每年向麥當勞母公司繳納特許經營使用費以及相應股份分紅外,在財務上與麥當勞母公司將無更多關聯。雖然麥當勞主要競爭對手百勝中國選擇將中國區業務分拆獨立上市,但麥當勞方面並沒有此計劃。

張家茵表示:「雖然都引入了戰略投資者,但是麥當勞卻選擇出售大部分股權而沒有像百勝中國一樣分拆上市,是因為我們更喜歡現在的合作方式,我們需要股東更快地決策,對市場的變化更快地做出相應的對策。」

據悉,引入戰投後,現有管理層將保持不變。張懿宸告訴記者:「希望放權給管理層,讓管理層決定中國市場的走向,中信也不會派駐任何人進入麥當勞中國的管理層,當然,作為一家市場化的公司,麥當勞中國自身會通過市場招募更多人才來配合其發展戰略。」

在出售中國業務股權之前,麥當勞已經出售了日本、拉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股份,麥當勞為何選擇在此刻出售中國區的大部分股權呢?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麥當勞一直在謀求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大規模發展特許經營,之所以此刻選擇引入戰略投資者,是看到中國三、四線城市巨大的發展機遇以及消費升級趨勢,需要引入中信這樣的本土戰略投資者幫助其更快地實現擴張,另一方面,由於肯德基快速擴張,特別是分拆之後整體表現及業績前景都還不錯,麥當勞必須加快這一進程,避免被競爭對手拉大差距。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麥當勞在中國內地的直營和特許經營餐廳超過2400家,在中國香港超過240家。目前,麥當勞在中國擁有12萬餘名員工,每年為超過10億人次的顧客提供服務,是中國內地排名第二、香港排名首位的快餐連鎖店。

5年新設1500家餐廳

麥當勞方面表示,各方將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進一步發展麥當勞的業務,包括開設新餐廳(特別在三、四線城市)、提升現有餐廳的銷售額,以及在菜單創新、便捷服務、數位化零售、外賣等方面進行拓展提升。

張懿宸表示,下一步將綜合各方資源加速開拓門店,預計未來五年將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開設1500多家新餐廳。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中產階層的持續擴大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國內消費領域增長迅速,中國的就業人口大於美國和歐洲的總和,但中產階層的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張家茵表示,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中國居民在休閒和餐飲方面的消費將持續增加,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潛力尤為巨大。

張懿宸向記者表示:「中信集團目前有1400多家分支行,下一步發展重點也在三、四線城市,將可以為麥當勞門店擴張提供融資支持,而中信集團相關的地產業務也可以為門店擴張提供物業支持。

此次是中信集團首次涉足餐飲行業,對於為何涉足餐飲業,張懿宸表示:「麥當勞的品牌價值及成熟的餐飲運營體系給中信進入消費領域帶來很高的起點,麥當勞龐大的網絡和消費群體是不可多得的資源,將有助於中信業務的未來發展。」

相比百勝集團旗下肯德基品牌,麥當勞在本土化步伐上稍顯落後,張家茵表示,下一步,加快本土化進程、迎合消費者消費趨勢是麥當勞發展的重點。「將推出很多本土化、健康化的菜品,更多穀物、蔬菜進入麥當勞的菜單,沙拉杯、玉米杯、多谷粥、米飯、全麥早餐等健康、偏本土化的菜品已經推出。」

朱丹蓬向記者表示,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及凱雷等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將推動中國麥當勞產品多元化、發展本土化、門店下沉化的趨勢,對整個中國麥當勞的發展起到助推的作用。據悉,此次交易中,摩根大通擔任買方財團(即中信和凱雷)的買方財務顧問,該交易仍有待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預計將於2017年年中完成。

相關焦點

  • 【簡寫】百勝還是「洋」快餐嗎?
    【《中國企業家》】百勝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還有點陌生,但是百勝旗下的招牌品牌肯德基正在覆蓋中國普通人的一日三餐,最近的表現是於2012年推出了尚選晚餐。加之此前推出的午餐和早餐系列,理論上說,一個中國人如果願意,他可以在肯德基從早吃到晚都是中餐。
  • 阿里巴巴入股百盛 誰來接盤麥當勞?
    中國日報網9月10日電 據彭博社報導,阿里巴巴收購肯德基給麥當勞在中國的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兩家美國公司都意識到,同中國本土的合作商合作以及「分享」特許經營權才是發展的希望。對麥當勞和百勝而言,雙方都曾在中國爆出食品安全醜聞。他們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改善聲譽那麼簡單,還需要在食品健康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並且通過進駐小城市,利用小城市消費增長來提高經營業績。最重要的是,要緊隨中國市場潮流,不斷提升日常的網上業務水平。談及百勝旗下快餐品牌在中國的運營,比如必勝客,全國就有7200家分店。
  • 阿里、春華4.6億元收購百勝中國業務
    原標題:阿里、春華4.6億元收購百勝中國業務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蕊)9月2日,百勝餐飲集團(以下簡稱百勝集團)宣布旗下中國業務被春華資本集團(下稱「春華資本」)及螞蟻金融服務集團(下稱「螞蟻金服」)共同出資4.6億美元收購。其中,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將分別向百勝中國投資4.10億美元和5000萬美元。
  • 為什麼中式快餐幹不過肯德基和麥當勞?
    可是,當我們說起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時,卻是麥當勞、肯德基,為什麼中國就沒有做出國際化的快餐連鎖品牌呢? 01 地方化不夠, 國產快餐品牌難走出地方 中國烹飪協會出過一份2018年中國快餐企業70強,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排前三,都是美國的品牌,排在他們後面的是
  • 餐飲機器人遍地開花 麥當勞、漢堡王等西式快餐為何按兵不動?
    西式快餐標準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工業化運營,面對如火如荼的餐飲機器人熱潮,西式快餐企業選擇按兵不動,令人意外。麥當勞的餐廳,看不到機器人,各種漢堡,還是手工製作;而碧桂園千璽機器人集團的漢堡機器人,生產一個漢堡只需要10秒鐘,千璽機器人集團副總經理肖然說每個漢堡成本只有9元左右,比市場平均低30%,又快又便宜。
  • 美媒:麥當勞和肯德基在華輝煌不再 賣股權無人接盤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導 美媒稱,提到中國數十億美元的快餐行業,百勝全球餐飲集團和麥當勞公司堪稱巨頭,2015年這兩家公司合起來所佔的市場份額達到38%。由於消費者渴望一品美國風味,百勝旗下的肯德基連鎖店和麥當勞長期保持大規模增長。
  • 多角度解讀百勝中國(09987):西快王者歸來
    4、品牌營銷年輕化,緊跟最新流行趨勢比較百勝中國和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地區經營情況,百勝中國在營銷及推新方面做的更好更靈活,籤約流量明星更多,緊跟最新潮流趨勢,不斷投放廣告和籤約最熱idol。對比麥當勞在全球的直營店佔比僅為6.8%,2017年中信以最高20.8億美元總對價收購麥當勞中國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從而獲得麥當勞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長達20年的經營權。之後,中信集團成為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特許經營企業,運營中國大陸當時約2500家麥當勞餐廳及香港地區約240家麥當勞餐廳。
  • 騰訊100億入股海瀾之家,打響服裝變革第一槍!
    整個行業藍海之中,清晰可見兩條主線依然是阿里系和騰訊系。兩個巨頭都在不斷以新零售為核心通過收購和入股的方式進行圈地,可以說稍微有點規模的商超幾乎都被騰訊和阿里所控制。 以電商領域為例,騰訊2014年入股京東,扶持京東作為阻擊阿里的對手,為其充分導流。2015年阿里和蘇寧牽手,電商領域已經完全演變成兩大陣營的對壘之勢,兩大陣營合計佔據90%的市場份額。
  • PK百勝!麥當勞新菜單怒掀價格戰:主推1/2/3美元
    你認為麥當勞的東西貴嗎?據路透社報導,麥當勞集團在周一宣布,將在明年1月4日推出一份新的美元菜單(Dollar Menu),開始提供1美元、2美元和3美元的廉價食品,用於吸引更多的美國消費者,以便增強自己在快餐界的競爭力。
  • 麥當勞24小時店暫停營業 南方商城肯德基正常經營
    福喜被曝光後,麥當勞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稱通知全國所有餐廳,立即停用並封存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類食品。而昨天,記者兵分多路連夜走訪了滬上多家麥當勞後發現,幾家麥當勞24小時店紛紛在門口掛出了告示:餐廳停止營業,設備維護保養。
  • 中國最受歡迎的快餐品牌:擁有8700家門店,年收入超五百億!
    去年,中國烹飪協會在遼寧省大連市召開了「第二十三屆中國快餐行業大會」,並公布了「2018年中國快餐企業70強」名單。主要從企業規模,品牌價值,品牌影響力等維度進行評價。在2018年,中國百強餐飲企業總收入2821億元,佔總收入的7.2%。其中,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和臺灣頂巧餐飲管理公司佔1200億。
  • 中國4000多億的快餐市場:三大洋品牌拿下1000億,開店13000多家
    漢堡王與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一樣來自於美國,它以漢堡包聞名,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7000多家門店,也是一家快餐行業的巨頭。而漢堡王進入中國市場則是在2005年 。由於進入時間晚於麥當勞與肯德基,因此,漢堡王在中國市場的前期發展並不順利,前面7年時間一共才開下52家門店。直到2012年之後,漢堡王的發展速度才開始增快,幾乎每2天便在中國開下一家新的門店。
  • 阿里巴巴入資肯德基 麥當勞中國業務待沽
    阿里入資肯德基,麥當勞中國業務待沽   9月5日12點半,正是午餐時間,在裝修一新的肯德基(歲寶餐廳)裡,臺後的工作人員有的在炸薯條,有的在烤雞翅,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收銀臺前雖然沒有長隊,但陸續而來的客人也讓年輕的收銀員不得片刻休息。
  • 麥當勞:「網」住求生路
    在家庭烹飪、中式快餐、獨立快餐等餐飲O2O(線上到線下)新秀的瓜分下,麥當勞的中國市場還能否維持高成長性?在自帶網際網路基因的BAT(百度、阿里、騰訊)面前,麥當勞還算是一家創新型公司嗎?在線下,2013年獨立店比快餐連鎖店的數目多出45倍,銷售額多出6倍有餘;從快餐消費頻率上看,34%的快餐消費者常一周吃幾次中式快餐,而僅有28%的消費者喜歡一個月吃幾次洋快餐。在進入中國25年後,麥當勞等西式快餐連鎖店,顯然無法壟斷市場了。
  • 麥當勞餐具收費背後,是快餐定價問題的爭議
    這大概和麥當勞本身「快餐」的標籤脫不了干係。 02 不方便,是快餐的失格 不管麥當勞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如何,它誕生以來就被打上快餐標籤,是不爭的事實。
  • 星巴克、麥當勞、百勝中國、海底撈等15家餐企2020二季度業績!
    來源:商智庫近日,《全球企業動態》媒體統計了,星巴克、麥當勞、百勝中國、RBI、海底撈、快樂蜂等15家連鎖餐飲企業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星巴克(Starbucks)公布第三財季業績。當季淨虧損6.78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13.7億美元;淨營收42億美元,去年同期68億美元。
  • 阿里聯合騰訊入股電子發票
    綜投網(www.zt5.com)3月26日訊  據媒體報導,近日,阿里與騰訊聯合斥資5.17億人民幣戰略投資了企業服務領域的一匹黑馬——發票數位化領域的獨角獸百望股份。兩大科技巨頭入股,也顯示出了電子發票行業前景向好。  相關上市公司:  旋極信息(8.55 +2.40%,診股):日前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持有百望股份15.67%股權。  東港股份(18.24 -4.00%,診股):旗下瑞宏網是全國領先的電子發票服務企業之一,與支付寶、微信展開合作。
  • 麥當勞美國業績疲軟,中國市場成新希望?
    從麥當勞全球來看,第三季度麥當勞全球同店銷售增長5.9%,超過出預期的5.7%;而美國同店銷售額增長為4.8%,低於上一季度5.7%的增長速度。對於美國市場的疲軟,麥當勞方面坦言,麥當勞在美國價格上漲貢獻了同店銷售額增長的三分之一。同時,記者注意到,麥當勞在美國的門店也在減少。
  • 麥當勞 「1 美元菜單」 重出江湖,美國快餐市場新一輪價格戰開打了...
    麥當勞 「1 美元菜單」 重出江湖,美國快餐市場新一輪價格戰開打了 麥當勞經典的 「1 美元菜單 」 本周四重新出現在了美國市場上。
  • 舊金山叫停麥當勞兒童套餐 稱贈品間接導致肥胖
    兒童套餐贈玩具舊金山叫停  稱贈品吸引兒童買套餐 間接導致肥胖 明年12月1日開始實施 麥當勞回應政府沒有決定權  孩子肥胖難解是誰的錯?快餐食品脫不了干係。  不過,這項條款也遭到了美國全國餐館協會和麥當勞公司的反對。而麥當勞公司的開心樂園餐一直是直接向孩子免費附贈玩具的「先驅」。  報導稱,美國平均3名兒童中有1名存在肥胖或超重問題。高熱量兒童快餐消費量的增加被認為是導致兒童肥胖的原因之一。附贈玩具的套餐每年在美國的銷量可達10億份。相關條例一旦實施,將給麥當勞等快餐店帶來巨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