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盤內部打洞,為了安裝管道
樓盤外表
有業主在鎮海駱駝的寧波上城印象買了房子,但是交付的時候卻發現,當時說好的公寓樓,現在卻成了辦公用房,水電費和物業費也增加了不少。為此,他們紛紛討要說法,覺得是開發商當初誘導他們,讓他們上當了,要求退房並且退一賠三。
購房者 公寓樓怎麼成了辦公用房?
業主張先生告訴記者,這個樓盤是2017年開盤的。當初銷售和他說,這是40年的產權公寓,完全是按照公寓的模式建造和裝修的。原先說好的是白胚備案,後來又籤訂一個補充協議,委託第三方進行精裝修,最後是精裝修交付。
張先生向記者出示了合同,合同顯示房屋的性質是辦公用房。
記者提出疑問:為什麼當初籤訂購房合同時,沒有說這個問題,直到現在才來說這個事情呢?
張先生表示,一方面銷售人員信誓旦旦地說,現在市面上就兩種性質,普通住宅和辦公用房,他們購買的公寓樓雖然是40年產權,但和普通住宅一樣,沒有問題的,而且是精裝修入住,總價還便宜。另外,有的業主也沒仔細研究合同的細節,就這樣籤訂了合同。
「問題就出在交房時,按照合同規定,今年7月底,這個公寓要交付了。可是我們到了現場一看,大吃一驚。」張先生說,首先布局就是辦公室的格局,電梯出來一排房子,而且現在連門都沒有裝好。本來房子裡是什麼都沒有的,現在多了煙道和下水管道,房間裡突兀地多出兩個水泥管子,讓本來就不大的房屋空間更小了。
「在沒有交付之前,很多情況我們是不了解的,現在一看問題多多,覺得上當了,因此要求開發商給說法,但是對方卻一直沒有正面回應。」
問題清單
水電氣沒有通,房屋結構不對
隨後,張先生把記者拉近了一個將近300人的業主維權群裡,大家紛紛吐槽開發商的做法。還有人總結了目前的一些問題,多達14條,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銷售時所有銷售員都說的是賣公寓,看樣板房、各種宣傳都說是公寓,沒有說辦公用房。這是極大欺騙和誤導所有消費者。要求退房或者相應賠償。
二、原來合同是8號樓,現交房卻突然變4號樓。購房者不接受。
三、合同上第九條,7月31日前用水、用電、用氣、道路、綠化等具備商品房正常使用基本條件,這條嚴重不符合,水、電、氣等完全沒有通。
四、樣板房與實體房結構很不一致;現在房子裡加了柱子,打了洞,以後如果因為這樣裝修有漏水,水管堵住怎麼辦?
五、毛坯交付入戶門都沒裝,這是否有通過驗收?驗收依據在哪裡?
六、銷售時未說明7月交付後物業費由業主承擔,為什麼現在就要讓業主交高額物業費?
業主張先生告訴記者,有的人買的是酒店式公寓,當時銷售承諾是8年包租,前3年每年租金為5%,以後每年上漲到6.5%,他們也籤訂了協議。但是他表示:「包租合同上只有公章,沒公司名稱,地址,電話,法人姓名,也末蓋法人章,更沒有擔保方(如開發商)。8年時間很長,誰能來做這個擔保?」
銷售代表
能住人就行,大家都在這樣做
記者在8月5日中午趕到駱駝的售樓中心。負責銷售的陳先生接待了記者,他告訴記者,相關事宜要和開發商進行對接,很多事情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隨後,他當著記者的面撥通開發商相關負責人的電話,但並沒有讓記者接聽。
陳先生隨後說,開發商正在和鎮海區住建局進行溝通,有消息會及時通知記者。之後,記者在銷售人員的陪同下進行實地查看。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樓盤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商鋪、70年普通住宅和40年產權的辦公用房。
「我們從一開始就告訴業主,這個辦公室用房和公寓都是一樣的,只要能住人都是沒問題的。」銷售人員也承認,他們當時對外銷售就是以「公館」的名義進行的,這些出售的套型都差不多,7月底已經達到了白胚交付的標準,而精裝修要到12月底才完成,所以為了後期的裝修,大門暫時沒有安裝。
記者在6樓看到,這裡每層都有6部電梯,房間大小也差不多,沿著走道一溜排開,所有的房間都沒有安裝大門。走進其中一個房間,發現有兩個方形的空洞,銷售人員表示,這個是用來安裝煙道和落水管的。「我們這裡不能安裝管道煤氣,但會有開放式廚房,所以要留出煙道,同時也會分隔出一個小衛生間,同樣需要下水管。」記者隨後發現,每個樓層只有一個公共衛生間,銷售人員說,這個是按照辦公用房的規定,必須要配備的公共設施。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大型的宿舍樓。而對於業主提出的其他一些問題,銷售人員表示要和開發商溝通過才能回復。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提出要求的都是這些公館的業主,「又不是我們一家在這樣做,你去看看其他地方,也都是把辦公用房裝修後,重新出售,大家都在這樣做,能住人就行了!」
至截稿時,記者並沒有接到開發商方面的任何信息,事態如何發展,我們也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