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同城高校,漢口學院和中南民族大學

2020-12-24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漢口學院和中南民族大學兩所學校都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但是兩所學校主力教研領域並不相同,漢口學院是以人文社科為主的學校;而中南民族大學則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兩所學校的辦學體制也不相同,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公辦高校,漢口學院則是一所民辦學校。

漢口學院,前身是華中師範大學的獨立學院,時名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也就是說,這所學校最初是掛靠華中師範大學而成立的學校。2011年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之後,2012年獲得了學士授予權。學校整體實力比較弱,主要是因為這所學校創辦較晚,教學積累較差,而且相對投入不足,導致教學基礎設施和設備相對薄弱所致。

漢口學院,雖然實力比較弱,教學質量並不高,但是學校的收費確實比較貴,預科每年學費還要10000元起,而普通本科專業,每年學費要20000元至33000元,相對普通公辦高校來講,確實要貴不少。學校整體設施不完善,是這所學校的硬傷,首先位置極為偏僻,自然交通不變,最主要的是各種應用場館還不齊全,而且全校圍繞「錢」來做文章,使得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強制」收費現象。

中南民族大學,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後來獨立建校更名為中南民族學院,學校受重視程度比較高,雖然建校基礎薄弱,但是發展速度極快,所以整體實力比較強,教研質量很高。總體來看,中南民族大學的實力完勝漢口學院,無論是綜合實力,還是單向優勢方面,中南民族大學都絕對領先對手。

相關焦點

  • 武漢市同城高校,文華學院和中南民族大學
    文華學院和中南民族大學兩所高校都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兩所學校確實屬於同城高校,並且兩所學校距離並不遠,坐車也就10來分鐘的路程。兩所學校都屬於綜合類高校,區別在於文華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而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公辦高校。文華學院,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 湖北省內知名高校,湖北工業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雖然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但是他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高校,典型的部屬大學。建校目的是為了培養民族幹部和從事民族工作的幹部,所以這所學校一直備受重視。只是學校更傾向於人文方面,而且還僅僅是在民族領域內,所以相對知名度不高而已,事實上中央民族大學雖然貴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知名度也不大。中南民族大學建於1951年,有中南大區組建,培養範圍很廣,主要是華南地區和華中地區的民族幹部。但是早期沒有辦學經驗,而且也沒有辦學基礎,故以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的形式辦學。
  • 武漢市同城高校,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和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和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兩所學校都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兩所學校確實是同城高校,而且距離也不遠,坐車僅需30分鐘,這在武漢市來講,確實比較近了。兩所學校的教研領域也不相同,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是一所綜合性高校,而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是一所師範類院校。
  • |湖北省武漢市|鄂州職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6月4日,在湖北省武漢市的中南民族大學、襄陽市的湖北文理學院以及鄂州市的鄂州職業大學等高校,消防部門幫助學校開展安全檢查、安全培訓以及安全消殺,以確保畢業年級學生返校安全。根據安排,6月8日起,湖北省各高校可以安排現居住境內畢業年級(含高職、本、碩、博)和有科研任務的學生按照錯時錯峰、自願原則返校,具體返校時間和方式由各高校統籌安排,非畢業年級學生返校時間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綜合研判另行通知。目前,湖北省已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確定畢業年級學生返校時間。
  • 中南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哪個實力更強
    目前,中國有各類民族大學14所,分布在北京、遼寧、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寧夏、湖北、四川、廣西、雲南。其中國家民委直屬高校有6所,分別是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和大連民族大學。其中中央民族大學是211、985、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武漢市同城高校,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和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和武漢理工大學兩所學校都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確實是同城高校,而且兩所學校距離並不遠,坐車也就10多分鐘的路程。兩所學校都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但是兩所學校的辦學體制並不相同,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而武漢理工大學則是一所公辦院校。
  • 56個民族團聚中南民大 畢業照是民族服裝秀【2】
    原標題:56個民族團聚中南民大 畢業照是民族服裝秀   在武漢過少數民族新年一樣很熱鬧   對少數民族的同學來說,在外地上學常常沒有辦法過自己民族的節日。但在武漢,每當有民族節日,各族同學可以匯聚在中南民族大學,體會過節的歡快。
  • 西南民族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哪所發展更好,水平更高?
    全國這麼多大學,大多數學校的培養重點都可以通過名字判斷出來,但是,有的大學不同,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這些大學名字沒有任何提示。然而,有的大學可以看出如交通類大學、科技類大學、師範類大學、民族類大學等。其中有大家熟知的民族類大學,而著名的西南民族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哪所發展更好,水平更高?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 贊普助力 中南民族大學
    ,是一所國家民委、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四方共建的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坐落於白雲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中南民族大學很好的,校園環境很美、學風很好、學生活動豐富多彩,硬體設施完備、師資力量也很強(全國排到100多)、學生參加各類國家級省級等競賽獲獎眾多,獲獎等級和獲獎數一直都排名靠前的。
  • 長沙市同城高校,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兩所學校都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而且兩所學校距離也不是太原,開車也就40分鐘的路程而已。兩所學校的教研領域略有不同,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是一所綜合性高校;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則是以林學為主的高校。
  •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注重民族文化傳播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峻俊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該院依託學生生源地,讓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植根自身成長的沃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民族地區新聞傳播有用的人才。
  • 2020年校友會武漢市大學排名:華中師範大學居第4名
    武漢,一座高等教育的重鎮,擁有80多所各層次高校,兩所985工程大學,7所211工程大學,是除了北京、上海的我國高等教育「第三城」的有力競爭者。當然,相伴隨的是武漢市的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教育質量名列前茅,因此,選擇武漢市高校作為母校所在地是一個相對不錯的選擇。下面,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2020年校友會武漢市大學排名,看一看你的學校排名如何?
  • 武漢市同城高校,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和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和武漢理工大學兩所學校都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兩所學校不僅是同城高校,實際距離也不遠,坐車也就是10多分鐘的路程。兩所大學雖然有著諸多淵源,但是兩所學校的辦學體制並不相同,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而武漢理工大學則是一所公辦學校。
  • 最新武漢市高校排名TOP 10,華科力壓武大,第3讓人意外
    二是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優勢,城市美食多,在校生生活成本相對不高,畢業生留漢也有很好的發展平臺和前景。三是坐擁89所高校,其中包含了7所「雙一流」高校,優質高教資源在全國排名前列。武漢市到底有哪些大學值得重點填報?以下是艾瑞深校友會網排出的最新武漢市最好的十所大學排名,一起來看看吧!
  • 百色市同城高校,右江民族醫學院和百色學院
    右江民族醫學院和百色學院兩所學校都位於廣西自治區百色市,確實屬於同城高校,而且兩所學校就隔著一堵牆而已,是絕對的「鄰校」。兩所學校在百色市的影響力都比較大,實力相對比較強,從百色發展的角度來看,兩所學校都為百色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貴陽市同城高校,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和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和貴州民族大學兩所學校都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兩所學校雖然都位於貴陽市,但是兩所學校距離並不近,開車也要30多分鐘的時間。兩所學校最大的區別在於辦學體制上的差異,貴州大學明德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而貴州民族大學則是一所公辦高校。
  • 中南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須知 根據武漢市疫情防控及教育部關於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要求,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及複試均採取網絡遠程面試方式進行。請考生登陸學院網站查閱具體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錄取細則。
  • 為什麼選擇中南民族大學?答案就藏在這10句話裡
    白雲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有一所建校68年的高校坐落在這裡。它匯聚群英,銳意進取,走出了一大批民族人才,產出過眾多硬核科技,它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高校、湖北省&34;——中南民族大學。篳路藍縷68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民大已成功發展成一所&34;並存的高校,成為學子們理想的求學園地。
  • 「百湖之市」湖北武漢市竟然有83所高校,您了解嗎?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3、武漢科技大學:漢科技大學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和湖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
  • 我國的民族高校
    (武漢市)中南民族大學(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簡稱中南民大(SCMZU), [1]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高校。學校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始建於1951年,創建之初名為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將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改名為中南民族學院;2002年3月,學校正式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學校首次實現擁有56個民族學生的目標。截至2018年11月,學校佔地1550餘畝,擁有56個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預科等各類學生27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