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中的大考,但有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與高考無緣,錯失了這個最為公平的改變命運的機會;而那些曾為高考付出過汗水、淚水的學子們,或多或少都在這青春歲月裡留下些什麼,愈久彌香也好,過眼雲煙也罷。
林麗淵這個名字,可能有人聽過,她是2007年廣西文科高考狀元。時隔13年為什麼還要分享她的故事,因為不管時間如何流轉,她都向世人證實了:成功的取得,是努力過後的必然!
努力有幾種:外界壓力下的被動努力;為了給人看的假裝努力;內力驅動下的自覺努力。林麗淵的成功源於自我覺醒後的「狠命學習」。以她的話說「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高考的考場可能出現各種狀況,因為在這個決定一個考生命運的場所裡,每個人都會在情緒上有不同程度的波動。
林麗淵在第一天語文考試時,竟然忘寫了名字。這讓她輾轉難眠,但想到明天還要考試,就自我安慰:如果數學和英語考得特別好,少一科分數也能上個不錯的學校……情緒調節倒是挺有效,不那麼不開心了,可是東想西想,又讓她無法入眠,這一夜根本沒怎麼睡。第二天中午,聽說只要寫了準考證號,就能給分,語文分數失而復得,異常興奮的她,午覺也沒睡。
下午,英語考試開始了,前一夜沒怎麼睡,中午又沒睡,困意襲來,強挺著把聽力做完,趴在桌上睡著了。睡了一會兒,起來接著做題。又困得不行,又睡了一會兒,再接著做。雖然睡了兩覺,但憑藉紮實的英語基礎,還是把試卷做完了。
在考場狀況頻出的情況下,林麗淵仍然取得了672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廣西文科高考狀元。可能有人會感嘆:這孩子也太幸運了吧!其實不然。672分的取得凝聚了她多少汗水,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們看到的只是數字,但這數字背後,林麗淵又付出了多少?她在《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中寫道:
「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後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
這只是她高中幾百個日子的縮影。平時的一天,除了睡覺,她把一切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中午吃飯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
672分,曾羨煞多少人,可那近乎自虐般的錘鍊並沒有觀眾;考場上睡了兩覺,英語還能考出141的高分,曾引來多少目光,可每天四五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形填空的堅持,誰又曾給其鼓掌。默默努力是她獲勝的法寶!
時過境遷,高考狀元的光環可能早已從林麗淵的身上退去,可是她向著目標不斷進取的那股勁兒,百天如一日的那份堅持,都給正在求學路上的你以激勵。世上沒有白吃的苦,只要你肯付出,雖然成為狀元的概率不高,但是總會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前進一步又一步。
學習是這樣,做其他事亦如此。「幸運」並非「偶然」,是日夜積澱後的「必然」。成功沒有捷徑!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