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記者 梁呈蔚 )一場秋雨一場寒,換季時節氣溫變化大,容易引發感冒。但一點小著涼,又不想吃感冒藥?這時候,自製一個熱敷袋就能幫你祛溼、驅寒啦!
紅豆燕麥熱敷包
作用:祛溼、安神、幫助睡眠
原料:生紅豆、生燕麥、生米、布袋
推薦人:吳靜嫻 退休工人
「重慶一年四季溼度都很大,自製的紅豆熱敷包不但可以反覆使用,而且祛溼保暖的效果很好。」退休3年的吳靜嫻說,自家住一樓,地屋的空氣更加潮溼,關節就像天氣播報器,一到雨天就開始疼痛。最近她在家做了好些個自製的熱敷包,關節難受的時候就拿出來敷一敷。
把紅豆、米、燕麥放入布袋內,因為不易散熱,固體不易流出安全性高,即使用毛巾包裹著放入被窩使用也沒問題,尤其是生紅豆加熱後的淡淡香味具有鎮定、安神的效果,還有幫助入睡的好處。並且豆類和大米的保溫效果頗佳,在加上放熱速度慢,不但比熱水袋的熱度持續時間更久,而且剛開始也沒有這麼燙手。使用時把紅豆燕麥熱敷包放入微波爐,用中火微波2~3分鐘,袋內溫度會約為60℃左右,並且持續40℃以上的溫度1小時左右。再次使用時不用更換紅豆,可以反覆使用。
吳靜嫻告訴記者,可以選用毛巾布、棉布縫製袋子,也可以使用現成的麻布手套、小襪子,因為開口小,直接用繩子綁起來即可,非常方便。不過一定要注意的是,由於熱敷包要放入微波爐加熱,因此絕不能有任何金屬物,例如縫製封口時,就不能使用訂書釘密封。「我是在電視養生欄目上看到這個方法的,醫生建議不要用綠豆,因為綠豆性涼,不適合熱敷,並且糖尿病患者使用時,要時常檢查和翻動,因為糖尿病會造成末梢神經的病變,感知溫度的能力較弱,容易被燙傷。
大青鹽粗鹽熱敷袋
作用:驅寒、治痛經、溫經通絡
原料:粗鹽3~5kg、布袋、針線
推薦人:汪韻 外資企業員工
粗鹽是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是未經加工的大粒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中醫認為粗鹽能刺激和促進皮脂腺的分泌,有助於排出體內老化物和去除表面死皮層,從而令肌膚得以更新,並且粗鹽特別是我國青海湖一帶出產的大青鹽,具有瀉熱,涼血,明目,潤燥之功效,對於體寒、痛經的人也很有幫助。
「用3~5公斤大粒粗鹽,最好是用大青鹽,如果不方便購買到,用巖鹽、湖鹽也可以使用,就是醃鹹菜的大鹽。把散鹽放在鍋裡炒熱,裝進一個大布袋中。此袋左右寬30多釐米,上下寬20多釐米,用粗棉布做(不能使用不耐高溫的化纖織品),縫死三面,一面不縫,好裝鹽,不縫的一面布留長一點,封口時方便反折一圈,防止鹽散出。」汪韻告訴記者,使用時可以將鹽袋平放在下腹部,剛出鍋時粗鹽很燙,可在袋下墊上毛巾,不太燙時再撤走。袋上要蓋些東西,以防散熱太快。如果有痛經症狀的人最好堅持每天熱敷,每次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汪韻提醒,建議在網上購買大顆粒的粗鹽,如果是熱敷腹部,最好是在1cm~2cm左右的鹽粒最為合適。因為粗鹽加熱時,每次都要在炒鍋中進行,熱敷包的封口費時費力,如果選用大顆粒的鹽則不用擔心會漏出來,封口的針腳也可以相對較大。但超過2cm的鹽粒更適合熱敷背部等大面積的區域。
艾葉中藥熱敷包
作用:祛溼驅寒、緩解手腳冰冷、溫經通絡
原料:艾草5克、乾薑15克、紅豆30克、小茴香10克,另備菜刀、附線布袋、小湯匙各一個
推薦人:彭清 新媒體運營人員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溼、止冷痛,是中醫婦科中的常用藥。具有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抗菌及抗病毒等作用。彭清告訴記者,製作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2步:
1、將艾草、乾薑切碎,把紅豆放入小布袋內。用湯匙取艾草、乾薑、小茴香入袋。把藥袋用袋口的線綁緊,搓勻藥袋內所有素材即成。
2、放置於乾燥陰涼處,常溫放置。未用時,可在陽光下暴曬消毒。可保存14日。
使用的時候,只需要將艾草熱敷包放入微波爐低溫加熱2分鐘,取出後以手試溫度,以皮膚不被燙傷為益,再敷在冰冷或疼痛處。皮膚有紅腫熱痛時不可熱敷。
「還有一種中藥熱敷包的配方,可以緩解腰部因受寒引發的疼痛。」彭清介紹到,用艾草100克,蠶沙100克,蒼朮100克,大青鹽200克來製作。蒼朮,辛苦溫,味辛,能燥溼健脾,溫能驅寒;蠶沙,甘辛溫。能夠舒緩通絡,芳香化濁祛溼。先將蒼朮和大青鹽放入鍋中幹炒,炒到蒼朮發黃,大青鹽燙手時就可以加蠶沙了,都炒熱後即可裝入布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