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偉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人類開始運用鐵路這種交通工具以來,牽引動力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機車是蒸汽機車。1803年,英國的特裡維西克製造出第一臺在軌道上行駛的蒸汽機車;1814年,英國的史蒂芬森製造出一臺5噸重的「皮靴」號蒸汽機車;1929年,史蒂芬森父子設計建造的「火箭」號蒸汽機車,以58公裡的時速,創造了當時地面行駛車輛的最高速度。
中國於1881年制出自己的第一臺蒸汽機車「中國火箭」號,也叫「龍號」機車,運行於唐山至胥各莊鐵路。解放前,我國基本沒有能力製造機車,建國初期大多使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萬國」機車,有近140個機型。建立和發展中國自己的機車製造工業,成為當務之急。
1952年,四方機車車輛工廠仿製成功我國第一臺「解放」型蒸汽機車。它的誕生,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機車的歷史,揭開了我國蒸汽機車製造史上的新篇章。
此後,不斷改進蒸汽機車。1956年,四方工廠試製成功第一臺幹線客運蒸汽機車「勝利」型。1957年,大連工廠對「勝利」型改造後命名為「人民」型。1985年,大同機車廠對「建設型」機車改進後定型為「建設」B型。1964年,大同機車工廠對「和平」型改造後命名為「新和平」型,文革後改稱「前進」型。「前進」型機車共計生產了4708臺,是中國生產量最大的一種貨運蒸汽機車。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內燃機車開始顯露身手,蒸汽機車這一「歷史的功臣」逐步退出舞臺。
1958年,中國開始製造內燃機車,先後有「東風」型等3 種型號機車最早投入批量生產,1969年後相繼批量生產了東風4等15種新機型。從1960年代至1980年代,東風型柴油機車作為中國鐵路內燃牽引動力的主力之一,被廣泛運用於西北戈壁荒漠、東北大興安嶺等乾旱缺水地區,以及線路坡度大、長隧道較多的西南地區。
電能被廣泛開發運用後,電力機車開始「登堂入室」,逐步成為中國鐵路的主要牽引動力。
1969年,「韶山1型」電力機車投入使用,這是中國鐵路使用的第一代國產幹線客、貨兩用電力機車,車型代號SS1。韶山1型電力機車以毛澤東的故鄉韶山命名,自韶山1型開始了以「韶山」命名的電力機車的生產歷史。
2004年後,中國進一步推進鐵路機車車輛裝備現代化,研製生產「和諧」系列電力機車。作為引進先進技術並國產化的新一代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和諧」型成為目前中國普速鐵路客貨運輸的主要牽引機型。
2007年4月18日,CRH動車組列車投入運營,開啟了中國鐵路的高速牽引時代。CRH動車組列車是我國鐵路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自主研製時速380公裡動車組的國家。
2017年5月25日,以「復興號」命名的中國標準動車組首發,在京滬高鐵驚豔亮相,標誌著中國鐵路技術裝備達到了「領跑世界」的先進水平。
為機車命名是中國鐵路的優良政治傳統,也彰顯了不同時期鐵路發展的時代特徵。走過滄桑百年,從中國鐵路機車的發展沿革中,也能感受到牽引時代的巨大力量。
中青在線北京6月25日電